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受伤后 10小时内入院的急性重型脑外伤患者(GCS≤ 8) 44例 ,按伤情轻重分为GCS 6~ 8分和GCS 3~ 5分两组 ,各组再随机分成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 2~ 3 4℃ )于降温前、降温后 4、2 4、48、72、96、12 0小时及复温后监测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的N2 0 波幅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I、V波幅比值 ;对照组在同样的时段监测上述指标 ,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GCS 6~ 8分的亚低温组降温 2 4小时及其后的两个诱发电位 (EP)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前者存活比例 (10 /14 )亦高于后者(3 /10 )。GCS 3~ 5分组有无亚低温治疗者 ,其EP检测结果及存活比例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EP监测显示 :亚低温对于重型脑外伤中GCS 6~ 8分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对 3~ 5分的病例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50例病人入院后均经头颅CT 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头MRI除外脑干损伤,分为二组。微创碎吸术治疗组27例:男:20例,女:7例。其中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54岁。GSC:3~5分23例,GCS 6~ 8分4例。常规治疗组:23例,GCS 3~5分14例,GCS 6~8分 9例。入院后经头颅可扫描,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头颅MR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 9例GCS 3~ 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体会。方法 :回顾我科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GCS 3~ 5分颅脑损伤病人。结果 :9例病人中存活 5例 (5 5 5 % ) ,其中恢复良好 2例 ,中残 1例 ,重残 2例 ,死亡 4例。结论 :及时治疗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颅内压 ,如骨瓣减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方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0-01~2005-12收治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患者救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患者中,174例患者GCS评分6~8分,8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评3~5分),恢复良好148例(57.8%),中残57例(22.3%),重残以及植物状态13例(5.1%),死亡38例(14.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加强院前急救处理.早期明确诊断,手术中应充分减压以减轻对脑干的压迫,早期行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和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昏迷时间较长者行高压氧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俞率、改善预后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病人的亚低温治疗体会。方法对我科1998年3月至2002年12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存活66例,死亡26例;其中恢复良好60例,中、重残疾6例。无植物生存。结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肿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临床资料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6~ 73岁 ,平均 38 4岁。受伤机制 :车祸伤48例 ,坠落伤 2 1例 ,砸伤 6例 ,钝器伤 5例。GCS评分 :3分 6例 ,4~ 5分 37例 ,6~ 8分 2 7例 ,>9分 10例。二、治疗结果常规治疗 46例 ,其中手术 10例 ,死亡 34例 ,好转 12例 ;常规治疗加亚低温及扩血管治疗 34例 ,其中手术 6例 ,死亡 14例 ,好转 2 0例。常规治疗应用大剂量激素脱水剂、巴比妥类药物、亚低温及扩血管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三、讨论外伤后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 ,表现为伤后数小时 (4~ 14小时 )脑组织广泛肿胀。我们采取亚低…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进行治疗。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亚低温治疗除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者无明显疗效外,对GCS≤5分者,原发性脑干损伤者均有显著的效果。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的高糖血症。根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来设定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GCS≤5分者,伤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存活26例(74.29%),其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3~5 分存活5例(14.39 %),GCS 6~8分存活20例(57.14 %).随访半年,按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分治愈16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暴露范围广,能有效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坏死组织及降低颅内压,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控制体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分为3组:①控温组(36例),将体温控制在35~36℃;②亚低温组(35例),体温控制在33~34℃;③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控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2.8%(19/36),死亡率为19.4%(7/36);亚低温组良好率为51.4%(18/35),死亡率为17.1%(6/35);对照组良好率为22.9%(8/35),死亡率为37.1%(13/35)。控温组的良好率与亚低温组相比,相差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控温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亚低温组(P〈0.05)。结论控制体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与亚低温治疗相仿,并可有效避免与后者相关的并发症,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处理(附223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情况。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损伤抢救中心惦治的223例DAI患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患中入院时GCS≤8分的共173例(77.6%),其中GCS≤5分的有100例(44.8%)。本组的总死亡率为29.1%(65/223),GCS≤5分的死亡率为43%(43/100)。亚低温治疗的患,GCS平均为4.4分。死亡率为30.8%(12/39)。结论 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方式。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能提高疗效。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70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70例GCS 3分特重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存活25例(35.7%),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16例(22.8%),重残9例(12.8%),死亡45例(64.3%)。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保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9例GCS 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体会。方法:回顾我科2000年7月-2001年7月收治的GCS3-5分颅脑损伤病人。结果:9例病人中存活5例(55.5%),其中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及时治疗,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颅内压,如骨瓣减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亚低温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重症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重症脑干出血11例,其中出血位于脑桥-中脑3例,脑桥6例,脑桥-延髓2例;术前GCS评分:3~5分5例,6~8分6例。结果 11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死亡5例。6例随访3~12个月,m RS评分:2分2例,3分2例,4分1例,5分1例。结论 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清除脑干血肿,尽早解除血肿对脑干压迫造成的继发性损伤,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愈后,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8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4例,尽快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5℃,持续1~7d。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提高,病死率降低,预后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手术对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20例,其中中脑血肿6例,桥脑血肿9例,中脑、桥脑联合出血5例,血肿量8~15ml.并行侧脑室穿刺,持续监测颅内压,给予亚低温治疗.所有治疗均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结果 全部病例立体定向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存活18例,死亡2例.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重型脑干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实施亚低温疗法加以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可提高脑干出血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61例,死亡10例,对90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61例,死亡90例,死亡率11.8%。其中GCS3—5分死亡65例,GCS6~8分死亡25例。伤后1~3d内死亡24例,4~6d死亡19例,7~9d死亡26例,10~30d死亡21例。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救治,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中止亚低温治疗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至2001年4月采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74例,其中14例因病情原因中止亚低温治疗,其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25~60岁,平均51岁,伤后0.5~10h入院。GCS3~5分10例、6~8分4例。其中脑挫伤并颅内血肿7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手术10例。病人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24h持续静滴冬眠肌松合剂(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万可松24~40mg或卡肌宁200~400mg),降温毯全身降温,肛温控制在32℃~34℃,同时常规治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脉搏、氧饱和度及颅内压,每日检测血常规、血气及…  相似文献   

18.
分阶段控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采用分阶段控温治疗35例重型颅脑损伤,与前期常规亚低温治疗比较有许多优点,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实验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5~56岁,平均39岁。GCS3~5分15例、6~8分20例。脑挫伤或并颅内血肿21例、原发脑干伤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6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21例。术中或床边放置脑组织光纤探头(美国Camino颅内压监护系统110-4BT压力、温度传感器),持续颅内压监护7~10d。在常规治疗同时,并分阶段控制体温。1.1.1亚低温阶段病人气管切开,微量泵(德国贝朗perfusor)24h持续推注冬眠肌松合剂(生理盐水50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组与常温治疗组的预后来证实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GCS≤8分),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6例)和常温治疗组(40例).常温治疗组患者应用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合并应用冰毯实行亚低温治疗(患者躺在冰毯垫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中心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2~34℃,并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14 d).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优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损伤时 ,临床表现复杂 ,伤情严重 ,死亡率高〔1,2〕。我院自 1989-12~ 2 0 0 2 -0 1共救治颅脑损伤合并胸腹伤 2 64例 ,生存 174例 (65 9% ) ,死亡 90例 (3 4 1%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现将这组死亡病例在救治中所遇到的难点与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2例 ,女 18例。年龄 3~ 81岁 ,平均 2 8 5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71例 ,坠落伤 9例 ,砸伤 6例 ,其他伤 4例。1 2 颅脑损伤 按接诊时GCS计分 ,3分 2 9例 ,4~ 8分 5 4例 ,9~ 12分 7例。CT检查 :颅内血肿 3 3例 ,脑挫裂伤 5 1例 ,脑干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