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载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笔者临床运用此方化裁,治疗顽固性痛证①顽固性头痛,②肩关节周围炎,③冠心病,均收到满意疗效。体会:1乌头赤石脂丸大辛大热,燥烈走窜之品,临床运用本方须辨证精当,谨守“阴寒痼结”之病机...  相似文献   

2.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以药测证,附子大辛大热,治亡阳脉微欲绝,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治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川乌功能祛风湿,散寒止痛;蜀椒散寒燥湿止泻,又治肾虚命门火衰之痰饮、水肿,通痹止痛;干姜温中,温  相似文献   

3.
张玉岭 《河北中医》2010,32(5):691-692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方由花椒、乌头(炮)、附子(炮)、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阴寒痼结,寒气攻冲之心痛重症,具有温阳散寒、峻逐阴邪之功。方中乌头、附子、花椒、干姜大辛大热,协同配伍,温经散寒,逐寒止痛力极强,治心痛厥逆;赤石脂入心经而固涩心之阳气,温涩调中,收敛阳气,  相似文献   

4.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由于原书叙证过简,又亟言其用量之少,后世遂畏其性猛而较少运用。现就该方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希冀推衍古方,扩大运用。一、组方特点乌头赤石脂丸由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等药组成。方中,乌头、附子辛温大热,走而不守,内彻外达,能升能降,凡凝寒  相似文献   

5.
应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阴寒痼结之证,疗效确切。拟从阴寒痼结,辛热温通;减毒增效,动中寓静;痹兼心痛,善治疼痛;痹兼便血,蠲痹摄血四方面略述其理。并辅以病案佐证。  相似文献   

6.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通过对心痛病范畴、广义心痛病症状以及乌头赤石脂丸处方药物选用、剂型、乌头附子用量和特殊服药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并结合本方药物相关药理作用,认为乌头赤石脂丸亦可用于阴寒凝结型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乌头赤石脂丸是张仲景《金匮》上的方剂。原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实际上我多年来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有关阳不足的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一、心绞痛刘××女59岁门诊号:43830。1983年3月18日来诊。主诉心绞痛时常发作已十余年,伴有胸闷、怕冷、夜尿频,每夜3~4次。便溏,五更泻,大便每日1~2次。心电图示:S T 段改变,肢导低电压。脉缓,舌淡胖蓝,有齿痕。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阴寒痼结,心、脾、肾阳虚,治宜温补三脏之阳,佐以活血止痛,乌头赤石脂丸加减。党参30克白术9克茯苓15克陈皮9克枳实9克川  相似文献   

8.
成都仲景学术讨论会,有论文150余篇。全部资料可分为:临床观察、方药研究、文献整理、方法论探索、电脑技术运用等方面。现分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一、临床观察张国均用《伤寒论》12个龙牡汤,治心悸惊怯、烦躁不安的病,表现为心阳虚损、痰浊内阻、眩晕,以及麻黄汤发汗过甚、夏月汗出不止而形寒者均获卓效。刘俊士用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绞痛、慢性寻麻疹、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认为本方不仅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冠心病心阳不足,而且可用于阴寒痼结的其他阳虚疾病;并认为乌头附子的镇痛作用优于吗啡。覃义昌用真武汤治眩晕(前庭神经原炎),重用方中术附各  相似文献   

9.
周嘉平 《四川中医》2001,19(10):6-7
《金匮》胸痹篇提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括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中焦阳虚者,以人参汤补中助阳;痰浊内盛者,药用瓜萎、薤白搂主涤痰理气,温化宣通,以除痰浊;阴寒内盛轻者,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重者,则宜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临证治疗胸痹,须重视活血化瘀和寓通于补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疾病遵循胸痹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及三大并发症。胸痹证情缓解时,应注意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以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10.
陈慧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1):694-695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谓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笔者临床用此方化裁治疗顽固性痛证收到满意疗效,介绍如下。1顽固性头痛刘某,女,37岁,1998年4月8日初诊。产后感受风寒致头痛8年,迭进抗炎、解痉、安神、镇痛等中西药治疗罔效,脑血流图、脑CT检查正常。现头痛反复发作已半月,受寒或天气变化时则痛如锥刺,头部畏寒,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紫暗苔白,脉沉。血压16/10kPa。诊为寒淤头痛。用通窍活血汤,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诸症有所好转,但续服则无效。改投乌头赤石脂丸加减。药用制川乌(先煎)、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g…  相似文献   

11.
本方主药为灶中黄土(-名伏龙肝),系土灶中心焦黄土,药鋪不备。目前城市居民大都已改用煤炉,旧式炉灶日渐減少;且挖取困难,因此必須物色一味既不影响疗效,又可減少采药困难的相似药物代之。查《伤寒論·少阴篇》中的桃花湯,是用赤石脂合干姜以治少阴病下利便膿血者。《本草經》称赤石脂主泄利,腸癖膿血,下血赤白。可見赤石脂亦为一土类溫性止血药;同时《金匱·胸痹病篇》中烏头、石赤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則赤石脂与烏头、附子配合,当有治疗心痛作用。近人朱顏所著《中药的药理与应用》,謂赤石脂与伏龙肝都与高嶺土相似,主要为吸着  相似文献   

12.
1.薤白——治疗胸痹之王[歌诀]胸痹要药王薤白,苦温辛滑通肠节。胸阳不振阴寒结,胸闷刺痛皆可歇。[释义]中药治疗胸痹证首选薤白。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胸阳之闭结,用于寒痰内阻、胸阳不振所致的胸痹证;其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能通胃肠气滞,用于胃寒气滞之脘  相似文献   

13.
胸痹方指源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的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人参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薏苡附子散、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等九首方剂。仲景原为胸痹、心痛、短气而设。然咳喘证患者的胸满闷、气短、喘息、咳嗽、咯痰、端坐等临床表现与文中所述的“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胸痹不得卧”、“胸痹心中痞气 ,气结在胸 ,胸满”、“胸中气塞 ,短气”、“心中痞 ,诸逆”等证候颇有相似之处。探析其病机 ,当为“阳微阴弦”。“阳”为阳气及病位在上焦 (其时中、下焦阳气亦不…  相似文献   

14.
1张某案 张某,男,58岁。1981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胸闷、胸痛5年,近2周发作频繁。现病史:胸部痞闷,隐隐作痛,时发时止。近2周来胸痛发作较频繁,胸痛彻背,身体恶寒,面色少华。脉沉细少力。证属心阴不振,阴寒内盛。治宜祛除阴寒、温通心脉。急则治标,予乌头赤石脂丸合丹参饮。  相似文献   

15.
<正>1应用乌头、附子,首重辨证论治1.1乌头、附子选用,体现辨证论治附子为毛莨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天雄虽皆乃补火扶阳之要药,然而细味其功效却亦有所侧重。《金匮要略》使用乌头、附子正是以辨证为出发点,各选所需。①亡阳欲脱,急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中使用生附子有方2首。《呕吐哕下利病篇》四逆汤证,用以治疗阴盛格阳之虚寒呕吐;同篇第四十五条则以通脉四逆汤治疗寒厥下利之证。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皆为治疗脾肾阳虚、阴盛格阳、阳欲外脱的急重证所设,但从方中药量对比可见,二者略有不同。通脉四逆汤乃四逆汤倍用干姜,增用生附子,温经回阳之力更强,用以治疗病  相似文献   

16.
【歌诀】胸痹要药王薤白,苦温辛滑通肠节。胸阳不振阴寒结,胸闷刺痛皆可歇。【释义】中药治疗胸痹证首选薤白。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胸阳之闭结,用于寒痰内阻、胸阳不振所致的胸痹证;其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能通胃肠气滞,用于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以及泻痢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17.
谈乌头之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乌、草乌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统称乌头,列为下品。其辛苦热,有大毒,性质疏利迅捷,功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临床用之得当,每能起沉疴顽疾;用之适宜,则祸不旋踵。也有的医者畏其毒性,不敢投用,限制了其药效的发挥。笔者认为:临床合理应用乌头,须权衡患者病情、药物应用、天时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灵活变通,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1 审证施用乌头大辛大热,长于除阴寒痼结,散寒湿,抉雍通痹,如张山雷所言:“用乌  相似文献   

18.
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3经。其以扶阳抑阴、固本祛邪见长,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大破阴寒之猛将,散风除湿之妙品。运用此药之要领,在于以阳衰阴盛为前提。自《内经》首载此药之主治证后,一代宗师张仲景洞悉《内经》阴阳变化之道,广开其运用附子以起伤寒大证之先河,达出神入化之地步。故本文将其《伤寒杂病论》中用此药之38方,归纳为用于卫气虚衰、风湿痹痛、胸痹心痛、脾胃阳虚、阳衰阴盛、阴极似阳、寒热错杂、阳虚感寒8证,参以《内经》之理,证诸《本经》之论,逐一阐述其用此药之精义。  相似文献   

19.
附子增效减毒配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林平  徐宗佩 《中成药》2005,27(7):820-822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adi Debx的子根加工品.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及阳虚诸证,其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医家用之均精研其不同配伍,或解其毒,或增其效.如<食疗本草>有云:"黑豆煮食之,杀乌头、附子毒."<本草经集注>云:"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毒故也."本文将就附子用药的增效减毒配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乌头赤石脂丸的处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赤石脂丸是一个古老的方剂,在金匮要略医宗金鉴中均有收载。含有乌头、附子、蜀椒(川椒)、赤石脂及干姜五种成分。在历代收载的文献中除川椒的用量略有变化外其它用量比例完全相同郎乌头0.1g、附子0.5g,其它三昧成分均为1g。炼密为丸,每丸0.3g,每日三次于饭前各服一丸。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