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DR数字化X线摄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全新数字化成像技术。它利用平板数字探测器,将X线信息直接迅速转变为可视图像,减少了图像失真度,提高了影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通过运用窗宽、窗位、旋转、放大、缩小、正负翻转、剪切、边缘增强、标注及测量等各种处理方法,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优质图像。  相似文献   

2.
X线数字摄影(DR)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X线数字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已是省内较早临床应用DR的医院之一,通过对近2a来我院日门诊量约150人次的DR图像,以及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对其产生图像的原理,图像的质量,以及DR摄影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的研究总结。结果:DR是在专用的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读取感应介质,得到X线影像信息,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并且传送到影像阅读工作站,由医师通过显示屏调节窗宽、窗位、影像的放大、缩小、测量、影像的增强、黑白反转,区域裁剪等方法观察投照部位和病灶的内部情况,有利于更好的做出诊断。医师在观察DR影像时要比传统X胶片更加主动,更加直观。结论:1DR成像原理: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DR)是指在专用的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读取感应介质,记录到的X线影响信息,并以数字化图像方式重放和记录。它是用X线探测器代替了传统的增感屏来接受X线管发射出的穿透人体的X线。检查者控制采集板及发生器,通过HIS/RIS的联网协议采集病人信息并输出图像到影像阅读工作站。由医师根据所调节出的图像做出相应的诊断。2DR的图像质量:DR摄影中,当X线照射量足够大时,X线探测器才能接受到足够的X线,并产生清晰度较高的数字化图像,同时通过图像的后处理功能,调节窗宽、窗位,亦可清晰的观察图像并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采用娄管子平析技术,如同其他数字化成像,通过灰阶处理窗显示技术,可改变影像的灰度和对比度,从而命名组织结构及病灶得到最佳显示.本文主要讨论D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CT重建成像技术在复杂颌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120例复杂颌骨骨折患者行X线摄片、二维CT及三维数字化CT重建成像检查,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判断各种检查方法对复杂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X线摄片、二维CT和三维数字化CT重建成像检查对120例复杂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 72/120 )、70%(84/120)、95%(114/120),X线摄片、二维CT分别与三维数字化CT重建成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三维数字化CT重建成像对于复杂颌骨骨折的术前诊断具有良好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86-89,169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患者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脊柱外伤患者11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与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出椎体骨折数(1.12±0.27)处、骨碎片数(1.68±0.43)块少于磁共振成像CT(1.30±0.19)处、(2.70±0.59)块。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脊柱损伤检出率(57.3%)、韧带损伤检出率(90.6%)高于磁共振成像CT(23.9%、11.1%)。与病理结果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准确例数为98例,诊断准确率为83.8%。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准确例数为115例,诊断准确率为98.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均可用于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实验室确诊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常规X线摄片影像资料30例,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影像资料30例),将收集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别选用常规X线摄片和数字化成像技术(DR)检查的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影像(各30例)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差异。结果:在两组影像中,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为32.3%;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7.5%。骨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常规X线摄片检出率为21.7%;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检出率为64.3%.表现为数字化X线成像显著优于传统X线检测的特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数字化成像技术和常规X线摄片都可以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但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关节病变和骨端病变的检出率上明显优于常规X线摄片检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刘丹  王琼 《当代医学》2021,27(19):123-125
目的 探究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诊断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10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DR)、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学结果显示,100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确诊为肺癌患者48例,CT检出40例,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检出25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结节大小为≤5 mm和6~10 mm的检出率高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且总检出率高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结节大小为11~20 mm、≥20 mm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胸部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81.25%、98.08%、90.00%,高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27.08%、76.92%、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比较,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结节大小为≤5 mm和6~10 mm的检出率高,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也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比较,对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胃肠造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选取使用数字化综合X线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进行食道造影合并胃造影,共计40次;22例进行灌肠造影,将数字化成像与普通X线造影下的胃肠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Ⅰ级、Ⅱ级成像质量的数据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Ⅲ级中数字化成像技术较普通普通X线占据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道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作为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以及成片质量均优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替代普通X线胶片成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宽容度较大的照射条件以及实现数字化的图像后处理等特点,备受放射科同行们青睐.CR成像板中含有微量二价铕的氟卤化钡晶体,这种晶体受到X线的照射时,将以潜影的方式记录下影像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研究在CR条件和普通X线胶片条件下乳腺摄影中患者所受的剂量变化,有助于提高诊断质量,改进诊断条件,减少患者所受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od radiography.CR)把传统X线摄影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形态医学诊断的信息、层次,而且大大提高了影像质量,降低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CR是以成像板和阅读器取代传统X线摄影胶片与洗片机的数字化成像系统,其利用现有的X线设备进行X线影像信息的采集来实现图像的获取,用IP板接受X线下的模拟信息,经过模数转换实现图像的数字化,从而使传统的X线影像能进入存储系统进行处理和传输.根据CR的成像特点,可以把图像质量控制分为三个环节和一个流程.即: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图像处理中的质量控制,影像拷贝的质量控制.一个流程指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范惠民  闫翔  戎健  沈桂林  李钰  刘芳 《重庆医学》2012,41(2):160-16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死因构成,为老年疾病的防治和老干部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06~2009年度体检及住院期间病案资料,采用ICD-10编码为标准进行分类,对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老干部的慢性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受调查离退休老干部患14个系统221种慢性病,其中96.21%同时患2种以上疾病;(2)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大类为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83.18%)、循环系统疾病(79.0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9.09%)、呼吸系统疾病(24.11%)、消化系统疾病(22.98%);(3)单病种以前列腺增生(72.25%)、高血压(58.16%)、冠心病(40.89%)、脑梗死(35.03%)、糖尿病(25.97%)为主;(4)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31.03%)、循环系统疾病(26.43%)、呼吸系统疾病(14.37%)、消化系统疾病(13.22%)。结论绝大多数离退休老干部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保健工作,以降低各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周浩  曹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73-1975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慢性病中医医疗现状,分析其发展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调查上海市区(县)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病中医医疗现状。结果(1)全市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2·49%,其中市区为35·72%,郊区为28·64%,市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于郊区(P<0·01)。(2)女性的患病率为35·64%,男性为28·98%,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1)。(3)不同年龄被调查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就慢性病患者就诊情况来看,中医诊断人数仅占8·65%,西医对慢性病的诊断远远大于中医。(5)从就诊科别分析中医以中医内科为主,占85·58%。(6)在中医内科就诊的病种中51·40%为高血压,其次为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和慢性胃肠病。(7)在全市居民慢性病疾病谱中,排前5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椎间盘疾病。结论需从中青年起加强对慢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需加大对中医、中药及其适宜技术在慢性病治疗及诊断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陶红英  刘建云  郑曦孜 《重庆医学》2012,41(17):1734-1735,1776
目的了解该院传染病患者的构成情况,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就诊的传染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4 235例传染病患者中,乙类传染病2 475例,占报告总数的58.4%,丙类传染病1 517例,占报告总数的35.8%;主要传染病病种依次为肺结核(21.7%)、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3.0%)、流行性腮腺炎(10.5%)、手足口病(9.7%)、梅毒(8.9%)等;从传播途径看,呼吸道传染病居第1位(1 655例,占39.0%),肠道传染病居第2位(1 448例,占34.2%),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第3位(1 090例,占25.7%)。结论肺结核、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是该院的三大主要传染病,应将这几种疾病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368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WG  Nie WM  Fan R  Qin EQ  Tu B  Zhao 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9):604-607
目的 分析以"发热原因待查"收入感染科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总结临床诊断思路,为诊断发热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原因待查"收住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的368例患者的最终病因诊断,诊断手段以及其病因与性别、年龄及热程之间的关系.结果 368例患者中11...  相似文献   

15.
宝安区2004~2005年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宝安区近两年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状况,为制定传染病规范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近两年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漏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宝安区漏报率为5.28%,在各类传染病中,漏报率较高的依次是肺结核(15.32%)、腮腺炎(9.60%)、病毒性肝炎(6.74%)、伤寒(5.79%)、淋病(3.57%)、麻疹(3.13%)、痢疾(1.31%);各级医院之间漏报率有显著差异,集体、民营医院漏报较为严重。结论应不断完善报告登记制度,规范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对于感染性疾病及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感染免疫科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出院主要诊断为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除外合并肿瘤、缺铁性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感染者)112例,分为感染组52例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组6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SF等炎性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FIB、PL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S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水平较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升高(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SF水平较感染组患者升高(P?<0.05)。SF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诊断价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结论 活动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SF水平较感染性疾病患者升高更明显,对活动期结缔组织病及感染性疾病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南海某岛礁驻岛官兵的发病情况,为做好医疗保障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该时间段岛礁医院的门诊登记,按《ICD-10 疾病诊断名称及代码目录》规定的疾病名称进行记录并归类,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发病原因。结果 共统计门诊救治患者15601人次,该岛礁常见疾病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骨科疾病(3140人次)、皮肤病(3017人次)、口腔疾病(2623人次)、呼吸系统疾病(1451人次)、耳鼻喉科疾病(1228人次)。部分疾病如口腔、呼吸系统等常见病发病与季节有明显相关,7月份口腔科、呼吸科门诊量占该月份总门诊量比例最高,分别为20.41%和15.49%。各年龄段系统性疾病患病情况各异,与50岁以下人员相比,50岁以上人员小内科(主要为风湿、血液、肾内、内分泌疾病)、心内科疾病占总患病例数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分别为10.00%和5.56%。 结论 南海岛礁的发病情况有明显流行病学特点,不同年龄段呈现不同疾病谱,其医疗保障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眼科住院病人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解眼科疾病的分布,以便为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1999年在我院眼科住院的所有病人共617例进行统计,其中男341例,占55.27%;女276例,占44.73%。结果:病种根据例数的多寡,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白内障、眼底病、眼外伤、高度近视和青光眼,分别占住院总人数的24.15%、23.50%、15.75%、15.40%和12.97%。结论:我院眼科住院病人在年龄分布上呈双峰状分布,其峰值分别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和61-70岁年龄组。年龄分布曲线和住院病种有一定的相关性:30岁以下年龄组最多见的住院病种是眼外伤,而31-60岁壮年期最常见的住院原因是眼底病,到了61岁以上的老年人,稳定地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底病。在男、女性别之间,住院病种也存在着差别:男性住院病人以眼外伤为多见,特别是在青少年期;而女性病人以白内障为多见,其中尤以71岁以上老年组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住院疾病谱特点.方法 对2015年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0~14岁儿童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中的主要诊断、性别、年龄等项目进行疾病谱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深入挖掘疾病谱变化趋势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影响儿童健康的前5位系统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男43.84%,女45.74%)、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男12.01%,女13.87%)、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男9.48%,女9.88%)、消化系统疾病(男9.09%,女6.9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男6.86%,女5.27%),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1位,各系统疾病性别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构成及顺位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排名中,肺炎(38.73%)、急性支气管炎(17.29%)、急性扁桃体炎(13.83%)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前3位类目疾病.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健康促进关注的重点,卫生防疫部门应针对儿童提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对于儿童不同年龄组疾病顺位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2 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其中颈椎病变 78例 ,腰椎病变 4 2例。所有患者经 MSCT扫描 ,分别行 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使用简便 ,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 ,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 ,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 ;VRT及 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效果类似大体标本 ;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 ,与 VRT效果相当 ;MIP、VRT及 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 :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