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58例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95%。本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3例(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伤口出血1例,发热6例。护理要点包括监护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治迷走神经反射;做好伤口出血的防护及发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本组5例传导障碍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处理问题,4例病情很快恢复,1例经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情况良好。其他并发症经及时处置都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2.
心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Lock等最早于1998年应用Rasnkind双面伞封堵器进行了成功的封堵。其后几年,又有多种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存在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操作复杂,较易移位、脱落,价格昂贵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2002年Amplatzer封堵器的应用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安全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心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Lock等[1]最早于1998年应用Rasnkind双面伞封堵器进行了成功的封堵。其后几年,又有多种封堵装置应用于临床,但因存在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高,操作复杂,较易移位、脱落,价格昂贵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200  相似文献   

4.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1年Mills报道采用单个蝶形球囊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的动物实验,旨在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渡过危险期的临时措施,但未在临床实验。1988年Lock首先报道应用Rashkitld双伞闭合器关闭室间隔缺损成功,选择的病例是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外科手术后补片周边残余缺损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1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以往开胸术是其惟一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介入性治疗VSD已在临床广泛开展。我科于2004年2月17日成功利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1例20月的VSD婴儿,在年龄上来说为我省首例。由于该患儿年龄小、操作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Amplatzer伞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在引导Amplatzer伞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 (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9例膜部VSD患者经超声引导下 ,导管Amplatzer伞闭合VSD。患者年龄 15~ 45岁 ,平均 (2 6± 10 )岁。VSD缺损直径为 3~ 15mm。术中超声实时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VSD的全过程 ,监测有无并发症。结果 9例患者VSD全部封堵成功 ,所选伞的型号为 6~ 18号。术中和术后 3~ 4d超声随访 ,无 1例发生残余分流和手术并发症。结论 超声在引导和监测Amplatzer伞闭合膜部VSD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 1997年Amplatzer发明了磨茹伞型封堵器 (以下称封堵器 )以来 ,国内外开始应用其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 ,但尚无用封堵器封堵急性心肌梗死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报道。 2 0 0 0年5月 ,我们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了 1例 ,但未成功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男 ,60岁。突发性心前区及胸骨后闷痛 6天入院。曾于疼痛发作后约 16小时在当地医院行尿激酶溶栓和抗凝治疗 ,症状无明显好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未治疗。入院查体 :血压 90 60mmHg ,颈静脉怒张 ,心界向左下扩大 ,胸骨左缘第 3,4…  相似文献   

8.
任香娣  彭艳  孙献梅 《护理研究》2007,21(3):239-241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最常见的类型,其介入治疗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自2002年Amplatzer膜周部VSD封堵器和国产膜周部VSD封堵器开始应用于膜部及膜周部VSD治疗,其治疗成功率与手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被广泛地应用,但封堵术中及术后出现一些并发症。其预防及处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2年7月-2005年3月对13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介入治疗,现将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陵  陈绍良  方五旺  马玉玲  叶飞 《临床荟萃》2005,20(13):765-766
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s)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室间隔缺损的78%。既往曾先后运用多种介入治疗方法但效果不佳,常需外科手术治愈。随着AGA 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封堵器(amplatzer asymmetr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der,AAVSDO)的临床运用,已有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运用AAVSDO关闭PMVSDs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娥 《护理研究》2004,18(9):819-820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 。我科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施行VSD堵闭术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平均7岁,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胸部X线诊断为VSD ,术中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VSD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日复查心电图与术前不同且为异常者4例,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1…  相似文献   

12.
膜部室间隔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膜部型室间隔缺损(VSD)各种形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缺损形态、大小与封堵器选择的关系.方法 VSD封堵成功的209例膜部型VSD患者.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VSD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及判断缺损右室侧粘连情况.结果 209例VSD中有184例缺损口呈局限性向右室侧突出,形成不同形态,其中不规则形66例,漏斗形56例,瘤形38例,管形24例.不同形态的VSD大小不同,以管形较小,不规则形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84例中有140例呈多孔,平均最大孔径(3.6±1.1)mm.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术前准确的测量VSD的大小,观察缺损口形态、缺损右室侧分流口多少及周缘粘连的牢固性等,以筛选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及合适封堵器大小,保证VSD封堵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①对象:选择2003-08/2006-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82例.男43例,女39例;平均年龄(14.3±10.7)岁.其中26例为膜部瘤,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②方法:术中经左心室造影确定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形态,造影后经股动脉送入Judkin 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至左心室,调整导管通过缺损处进入右心室,送入面条导丝至肺动脉或上腔静脉,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达肺动脉或上腔静脉,套住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动脉至股静脉轨道.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侧送入6-9F输送鞘管至左心室,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释放封堵器,在左心室释放左心室面伞,轻轻回撤整个输送系统,当左心室面伞紧贴室间隔时,释放右心室面伞,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良好,无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功能未受影响,表明封堵成功.③评估;封堵前、封堵后3 d、1个月、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短轴缩短率的大小及变化.结果:78例成功置入封堵器,治疗成功率95%.左心室造影测量缺损直径为2-12(5.1±2.4)mm.封堵器直径4~14(6.7±2.9)mm.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过程中所有封堵器位置及形态良好.封堵后行左心室造影,1例有少许残余分流,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封堵后3 d、1个月及1年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1),而封堵后3 d、1个月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无明显变化,封堵后1年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较封堵前显著下降(P<0.05).且上诉6项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国产封堵器应用于先天性膜部室间隔缺损未发现特殊生物相容性问题,能够有效的改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伞堵房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118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EE)监测伞堵房间隔缺损 (ASD)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认为 :术前护理评估、充分准备及宣教 ,熟悉手术过程 ,掌握并发症防治预案 ;术中严密监护呼吸、血压、心电及表情 ,保持生命指征平稳 ;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 ;有助于手术全面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黄金秀  殷富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82-138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特征、防治,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166例小儿VS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和术后1~7d常规心电图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结果166例小儿V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增加;术后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8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分离4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CRBBB加左前分支阻滞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结论小儿VSD封堵术后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以心脏传导阻滞为主,早期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宗永琴 《护理研究》2008,22(2):556-557
经导管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是近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热点之一。随着VSD封堵器械的改进,其安全性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应用国产双盘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封堵器治疗ASD的安全性和良好疗效已得到公认。我科于2006年11月14日对1例膜周部VSD合并ASD的病人进行经导管同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膜部和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周围结构比较复杂,进行封堵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定最佳干预方法需要建屯相应的动物模型.目的:在超声心图定位F建立室间隔膜部及嵴内型缺损动物模型.设计:动物造模实验.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草狗6只,雌雄不拘,从上海市实验动物中心购置.实验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为美国St.Jude公司产品,并对其进行改良即将其头部的塑料外壳成分削平、薄,也可把塑料外壳削短,使通过荷包进右室穿刺室间隔时阻力减少.PhilipsSonos55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由美国菲利普公司生产,经胸超声探头频率为2.5~3.5 MHz.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生物级别:BSL2级).将6只草狗麻醉后,取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制备室间隔缺损.实验中动物处置符合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要求.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周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室间隔缺损位置、最大分流速度,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肺动脉压力.结果:成活的3只草狗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模犁并进入结果分析.采用超声诊断仪于术后1周测得2只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1只为膜部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直径1.8~3.6 mm.测得室间隔缺损处最大分流速度为1.8~4.0m/s:跨室间隔缺损处压差42~51 mmHg:肺动脉收缩压23~29mmHg.结论: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采用改良的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打孔器对室间隔穿刺可成功建立嵴内型/膜部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纳入2003-08/2005-0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明确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采取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再经股静脉沿导丝经输送鞘送入封堵器的介入方法实施封堵。术后即刻、72h及1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复查。观察疗效。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42例成功封堵,全组技术成功率93%,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②已行封堵的全部患者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术后72h及1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③1例术后5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阿-斯发作,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0例出现发热,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④1个月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三尖瓣返流量术后均小于术前[术后1个月:(3.23±0.32),(4.54±0.63),(3.04±0.37)mm,(20.53±5.6)mL;术前:(3.61±0.59),(5.12±0.54),(3.34±0.45)mm,(28.27±7.12)mL,P<0.05]。结论:应用国产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损伤小、成功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