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室梗塞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0年即有学者对右室梗塞进行描述 ,1974年 Cohn等提出本病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现象。目前认识到几达一半的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将发生右室梗塞。现结合文献对右室梗塞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1 右心室的正常生理特点右心室心肌重量占左心室的 1/ 6 ,而其每搏功为左心室的 1/ 4,因为肺血管阻力系体循环阻力的 1/ 10 ,故两者心输出量一样。另外右心室接受双相 (即舒张期和收缩期 )供血 ,而左心室为单相 (即舒张期 )供血。右冠状动脉通过锐缘支供血至右心室的侧壁 ,大多数人通过后降支供血至右心室的后壁和室间隔后部。右心室的前壁则由右冠状动脉发…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近来,临床研究指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并有右心室功能障碍者比以往怀疑的要多。本文旨在评价非侵入性放射性核素闪烁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室梗塞和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26例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入院后72小时内进行放射性核素闪烁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检查。入院后24至48小时,在静脉注射15毫居里~(99m)锝—焦磷酸盐(~(99m)T_c—pyp)后作心肌梗塞放射性核素闪烁图。24小时后再用~(99m)锝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穿壁性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绞痛)的侧枝循环进行分析,以了解这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造影联系,明确局部侧枝循环是否对梗塞后的临床症状起有作用,以及明确局部侧枝循环对心绞痛患者亚极量运动试验时是否出现缺血性心电图起有作用。方法:300例在出现典型冠心病症状一年内(平均23周)作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三个临床组:(1)穿壁性心肌梗塞组。73例,其中43例为前壁梗塞,30例为下壁梗塞。(2)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组。63例,其中33例为前壁、30例为下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32%患者心肌梗塞时血清酶有诊断意义的升高,68%患者血清酶无明显升高。(3)单纯  相似文献   

5.
本文评价9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右室梗塞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以及病程经过。观察期为10个月。96例中前壁梗寒盯例,下壁梗塞44例,侧璧梗塞4例,后壁梗塞1例。有16例(16%)新近出现右室功能障碍,考虑为右室梗塞所致,均为穿透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梗塞患者的1/3(36%)可出现右室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右室梗塞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2例先前曾有心肌梗塞。9例为单独下壁心肌梗塞,4例为下侧壁梗塞,3例为下后壁梗塞。4例有显著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大于10cmH_2O)。右心梗  相似文献   

6.
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患者胸前导联ST段发生的改变有:(1)导联ST段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降低,其发生率占下壁心梗的50%~70%,发生在V1、V2和V3的导联多在48~72 h恢复正常。临床意义:1与压低者相比,其梗塞范围更大;2左心室功能差;3预后较差;4并发症较多;(2)在急性下壁发生梗塞时,导联ST段升高,发生率只占10%,临床多数者认为合并右室梗塞。(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下壁导联ST段改变,前壁心肌梗塞者37%~62%有下壁ST段下降,与无下降者比,左室功能差,并发症多,多支病变发生率高。(4)右心室梗塞心电图发生改变,由于右冠状动脉边缘支或附近闭塞,约40%~50%的右心室梗塞会伴发下壁心梗。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塞可能为冠状动疾病的第一表现、也可能先有心绞痛.梗塞前无心绞痛可能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而有心绞痛常是多支血管病变征象。本文对第一次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人于发病三周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冠脉解剖、侧枝循环并定量测定左心室功能。方法:80例第一次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人中(无  相似文献   

8.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有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3例首次穿壁性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于静脉内溶栓后90min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4例AMI前6h内有心绞痛(甲组),另19例梗塞前无心绞痛(乙组).尽管两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及侧支循环发生率相似.但甲组异常Q波导联数、QRS积分、CPK峰值及CPK峰值距发病时间显著低于乙组.而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22例IRA开通患者中,有心绞痛者其基础左心室功能较无心绞痛者好.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甲组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舒张充盈明显改善,而乙组收缩功能降低、舒张充盈无明显变化.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甲组显著低于乙组.本文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可能由于早期心肌再灌注和缺血预适应对梗塞大小、左心室功能及预后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9.
透壁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常合并右心室 (RV)梗塞,尽管左心室(LV)功能完好仍能造成血流动力学损害。RV 梗塞时血流动力学恶化的程度与 RV 游离壁功能丧失的程度有关,但有些病人能耐受 RV 收缩力严重抑制而无血流动力学损害,另一些病人则虽然 RV 损伤程度相似却发生心输出量(CO)下降。本文旨在研究严重 RV 梗塞的病人其 RV 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损伤程度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右冠状动脉供应右心室及心脏下壁,故右室梗塞(RVI)常与下壁心肌梗塞并存。孤立性RVI因其血流动力学紊乱轻微,且左室功能不受累,故不易作出临床诊断,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男,47岁,无心脏病史,因室性心动过速(VT)致晕厥入院。入院前1周曾有持续的胸痛,未经治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及时而精确地发现梗塞性Q波。 一、梗塞性Q波 早在1920年,Pardee就提出在标准心电图中如发现异常Q波可作为冠状动脉闭塞征象。1935年Wilson认为异常Q波是通过死亡心肌的“窗”,把左心室的负电势传出而产生。1971年Horan通过1184例尸检发现在416例心肌梗塞的病例中,253例有异常Q波,灵敏度为61%;768例无梗塞的病  相似文献   

12.
左室梗塞并发右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日趋精确。78年报道的一组大量病理研究指出,右室梗塞仅并发于穿壁性左室后壁梗塞,见于50%有穿壁性间隔梗塞者,但为何右室梗塞仅发生在部分穿壁性后间隔在室梗塞,尚不清楚。本文就死于冠心监护病房的102例心肌梗塞病理资料,提出右室梗塞  相似文献   

13.
单纯右心室梗塞罕见,但右心室下后及正后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并非少见。现将笔者所迁及的3例报告如下。例1 男,64岁,1976年12月7日因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住一院。于1977年6月28日又突发心前区疼痛伴休克入院。心电图检查证实为下壁梗塞,但出现 V_(1~2)导联 ST 明显抬高约2.5mm 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房早伴差传,形成短阵房速,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左心室穿壁性心肌梗塞同时伴乳头肌梗塞时,后者的心电图特征往往被前者所掩盖。只有局限乳头肌梗塞或在其他部分梗塞不甚严重时,才能显示乳头肌梗塞本身的特征,即J点显著下移,同时伴内膜下梗塞的ST-T改变。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发生心绞痛和再梗塞是AMI 很常见的合并症,应用药物对预防心肌缺血有很大的治疗学意义。本文在单盲法和有对照组条件下研究了异搏定对梗塞后心绞痛和再梗塞的作用。共17例病人,均在心肌梗塞症状发生12小时内住院入冠心病监护单位(CCU)。选入的病人具有心肌梗塞所特有的持续性胸痛病史、心电图改变有持续性穿壁性缺血、全部病人穿壁性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均由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 MB(CK-MB)升高和新近发生的 Q 波等心电图特征所证实。病人接受异搏定治疗最初采用每隔30分钟静注  相似文献   

16.
孤立性的右室心肌梗塞(RVI)比较少见,发生率不超过3%,而大多数RVI发生在伴有左室下壁梗塞时。国外报道大约30%(20%~45%)的左室下壁梗塞有右室坏死的某些证据。国内报告左室梗塞合并RVI的发生率较国外低。  相似文献   

17.
大约三分之一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不出现穿壁性心肌坏死的特征性 Q 波。然而无 Q 波心肌梗塞(NQMI)患者再梗塞的发生率,死亡率、猝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有Q 波心肌梗塞(QMI)患者。因此,对 NQMI 患者在梗塞后早期应进行全面评价,并给予积极治疗实属必要。现将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一、定义:传统上从心电图(ECG)角度将心肌梗塞分为二种类型:①穿壁性心肌梗塞.②非穿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这种分类是以体表 ECG 有无病理性 Q 波为依据的:即穿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后成功的溶栓治疗能阻止左心室扩张,但仍有30%的患者易发生再梗塞,再梗塞后短期(3个月)内会影响心功能,并使收缩末期容积增加,但长期影响心功能及心室容积的随访资料并不多,该文主要报道再梗塞对于首次心肌梗塞5年后的左心室容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包括有左前降支动脉梗塞的56例病例,所有病例按再梗塞和未再梗塞分为两组,并均于首次心肌梗塞后行溶栓治疗,随机合并服用抗凝药(阿斯匹林,双香豆素)。在溶栓治疗后48小时内及3个月内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评估阻塞动脉的狭窄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般认为右室梗塞限与左室下壁梗塞并存。为了阐明左室前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的发生率,本文作者检查了三年内左室前壁心肌梗塞的全部97例心脏标本,自心尖至心底切割成10mm厚的切片6~8块,寻找有无右室坏死或疤痕的证据。发现13例(13%)伴有右室梗塞。生前无一例(0/13)拟诊为右室梗塞。这13例心脏标本的左室梗塞不仅累及左室前壁和间隔,而且范围甚大,平均占左室游离壁和间隔总  相似文献   

20.
右室梗塞的诊断与治疗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尸检研究证实,心肌梗塞时常累及右室,但右室衰竭为主者少见,往往以左室衰竭为主。右室梗塞几乎总是于右冠状动脉闭塞时出现,常与下壁梗塞相联系。心源性休克伴下壁梗塞、中心静脉压升高、奇脉、肺野清晰者,很可能有右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