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自1982年始探讨应用“胸外心肺按压复苏术”,经1982~2002年试用于20例原发性心脏骤停,7例心脏复跳, 其中3例存活。1例冠心病室颤,经持续胸外心肺按压49分钟而心脏复跳存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 头偏向一侧充分后仰抬下颏,通畅气道。术者跪于病人一侧或立于床边。以 相似文献
2.
开胸心脏按摩抢救心脏骤停的护理体会马会民朱丽美河南省人民医院(450003)我院自1988年6月~1996年12月共施行心脏直视术989例,发生心脏骤停5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25.9%(14/54),其中开胸心脏按摩(OCC)21例,心肺脑复苏9...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脏穿透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月-2009年10月成功救治的8例心脏穿透性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结果 8例患者均急诊开胸,非体外循环下缝合心脏裂口,无后遗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迅速明确伤情,果断剖胸探查是提高心脏穿透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1病例资料某女,36岁,2003年5月18日11时12分服过大量安定后急性中毒,送到医院进行抢救,经胸外心脏按摩、电除颤、吸氧输液等抢救无效,于18:20死亡。死亡43h尸检。女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皮肤无伤,胸廓两侧对称,胸肋骨无骨折,肋间肌及腹壁肌均无出血,腹腔有血性液体500mL,肝脏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心脏骤停病人得救,避免脑死亡,以便在心跳、呼吸恢复后,神志意识也能恢复,就须在心脏停跳后4分钟以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得越早,效果越好。胸外以及按压就是在现场徒手抢救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吴军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5,(1):88-89
目的比较机械胸外心脏按压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胸外心脏按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和观察组29例(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后48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血尿素氮(BUN)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的差异。结果复苏后48 h,观察组CK-MB、c Tn I和BUN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AST/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和C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较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可更有效地改善组织灌注,恢复神经功能,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8.
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21例,其中置换二尖瓣12例、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3例。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3例,Ⅳ级4例。心胸比率0.56~0.77。手术死亡率4.76%(1/21)。作者对影响手术死亡原因如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19例心跳骤停病例的发生原因及复苏方式,重点对9例施行开胸心脏挤压术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强调及时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效果的重要性,采用果断及时性的开胸心脏挤压,遵循开胸心脏挤压操作规程,并指出复苏过程中应该接受的几点教训。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21例心脏创伤病人,其中,闭合性损伤2例,穿透性损伤19例,对心脏创伤的早期诊断,急救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对嵌入冠状血管主干附近的异物,估计在取出或修补心脏伤口时影响冠状动脉血循环者,应建立体外循环后,再取异物,以便恢复或重建冠状血管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市首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的成功经验。方法:行标准法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总缺血时间150min,主动脉阻断90min。术后隔离治疗一个月,采用国际通用的“三联”方案进行免疫抑制治疗。通过有创和无创检查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监测。结果:供心移植完成后电击(20J)一次复跳为窦性心律,循环稳定,18h停辅助呼吸,第4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已10个月,未发生明显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心肌内膜活检(EMB)示AR为0组;超声心动图(UCG)示射血分数(EF)为77.1%,缩短分数(FS)为45.7%。心功能Ⅰ级,已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心脏移植术是对终末期心脏病人,或按一般手术方法无法矫治的复杂心脏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合适的手术时机、良好的供心及其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优良的移植技术、对排斥反应有效监测和及时处理是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1年8月至1997年8月收治心脏穿通伤6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4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急性肾衰,1例术后脑死亡。我们认为抢救心脏穿通伤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2002年6月~2005年8月采取经食道心脏起搏的方法对5例心脏骤停病人成功进行心脏起搏,并总结该项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会,探讨食道心脏起搏在基层医院抢救心脏骤停病人中应用,以确保病人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1998年收治9例心脏穿透伤病患者资料,其中8例生存且无后遗症,1例死于心包填塞。在心脏救治中遵循诊断的原则和早期手术探查是抢救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心脏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1981-1996年共收治心脏肿瘤17例。其中粘液瘤14例,脂肪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全组病例均手术治疗。切除瘤体19个,重29.3-180g(67.2g)。结果 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横纹肌肉瘤术后9个月死于脑转移。14例粘液瘤随访6个月-8年未见复发。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其诊断安全准确,一旦确诊,尽快手术。本文着重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等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管理回顾性分析,讨论了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有关因素,强调早期预防性机械通气的重要性,并对通气方式及吸入氧浓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16例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进行情况.结果 本组心脏停跳下手术160例,139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7%,21例除颤1-3次复跳;单纯房间隔缺损56例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手术,56例全部顺利脱机.结论 右胸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的正确应用,利于心脏成功复苏及术后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8.
吴庆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2,17(4):307-309
<正>近年来随着寿命的延长,对老年病学的重视及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发现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心瓣膜病在老年组中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据国外报道左心的瓣叶硬化或钙化在老年人中甚至超过缺血性心脏病,国内办逐渐重视,但大多数限于本病的超声心动图发现.过去认为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多呈良性过程,心功能减损不明显,本文报道自 相似文献
19.
20.
李淑荣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2):29-30
近几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逐年增多。由此引发治疗方法也在逐年增加,尤以手术、推拿、针灸、药物等方法为主,特别是手术成功率逐年增高,逐步被患者接受,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