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因发现脾脏占位1个月入院.查体:T 36.1℃,P 83次/min,R 20次/min,BP 120/72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135g/L,白细胞计数4.57×109/L,血小板计数173×109/L,肝肾功正常,肿瘤标志物无特殊.CT示脾脏下份见低密度肿块,部分突出于脾轮廓外,大小约4.1cm×4.2cm,密度均匀,增强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脾脏肿瘤性病变,血管源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脾脏肿瘤2例     
脾脏肿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女性,56岁.因反复高热1月以伤寒待排于1989年7月4日收住内科治疗,经用氯苄青霉素,SMZco等抗炎治疗10天,体温不退,并出现左上腹痛,而请外科会诊.体检:T39.6℃,精神软,消瘦,全身淋巴结未及,巩膜不黄,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软,左上腹可扪及肿大脾脏,下缘平脐,质硬,表面不平,轻触痛;肝未及,腹水征(一).血Hb94g/L,WBC5.8×10~9/L,N81%,L19%,PL100×10~9/L,血肥达氏试  相似文献   

3.
<正> 脾脏囊肿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我院外科自1979年以来曾收治二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19岁,住院号161652。因左上腹肿物四个月于1979年3月6日住院。患者于四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有一拳头大肿物,于深呼吸时感左上腹针刺样痛,不发热,食欲、大小便正常。既往无胸  相似文献   

4.
报告应用经脾脏注射虫卵法建立C57BL/6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并与自然感染模型作比较。结果表明,脾脏注射组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发生率为100%,其肉芽肿的形态、细胞组成、转化发展过程均与自然感区染模型相似。本实验提示经脾脏注射虫卵是一种较好的、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4 4岁 ,因当地检查时发现脾脏有问题而前往我院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好 ,心肺 (- ) ,腹平软 ,未及肿物 ,肝脾不大。建议彩超检查。使用 HP85 0 0全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3.5 MHz电子凸阵探头。患者取平卧位及右侧卧位 ,横纵切面及多切面探测 ,脾脏 10 .2 cm× 3.6 6 cm,脾门静脉内径 0 .5 12 cm,脾包膜光整 ,脾内见数个回声增强团块 ,大者 2 .11cm× 2 .0 0 cm,境界清晰 ,后壁回声无异常 ,团块内可见筛孔样改变 ,余脾内光点附图 脾脏多发性血管瘤SP:脾脏  M:肿物分布均匀 ,未见异常回声 (附图 )。 CDFI:脾…  相似文献   

6.
脾脏表皮样囊肿合并假性囊肿目前未见有报道,现报告1例。患者女 28岁,因突发左上腹痛并持续两月,伴左肩刺痛于1985年6月4日入院。此次发病2月前乘车时腹部曾受挤撞。体检: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左上腹轻度触痛,肝脾肋下未及。Hb10.7g,  相似文献   

7.
脾囊肿十分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例脾脏多房性淋巴管囊肿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例 女,29岁,工人,住院号7340987。因两个月来上腹胀满不适,站立时可触及左上腹肿块而入院。患者无其它症状,自幼生长在北京,无牛、羊、狗等动物接触史,亦无周期性发冷发热史。自述8年前左季肋部因摔倒而撞击于汽油桶上,当时左腰部剧痛,休息数日后自然缓解。体检:左上腹可及质地坚韧而表面光滑的肿块,立位及左侧卧位时明显,随呼吸上下移动。肝不大,余未见阳性体征。化验检查:血色素14.3克,白细胞6000,血小板11万,肝功能正常。胸透及上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同位素~(113)In(OH)。扫描示脾脏下部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图1)。缺损处边缘整齐。灰阶超声检查(用Octoson仪,探头数目1~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发现脾大7年,皮下出血、瘀斑5年”于2001年5月21日以“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收入院。7年前患者体检时B超发现脾脏大,无其它伴随症状,未作任何治疗。5年前复查B超发现脾脏较前明显增大,厚径10cm,且伴乏力、双下肢散在点状出血,轻碰后皮下瘀斑。2年前因“皮下出血、瘀斑、牙龄出血等”于内科住院治疗,多次骨髓检查提示:血小板明显减少。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具体诊断及用药不洋)。4个月前患者感右上腹胀痛不适,且出血倾向加重,入住我院肝胆外科。无黄疸史,无呕血、黑便史,否认肝炎病史,有可疑放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脾脏体积变化情况及与炎症因子、病情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发病后1、2、3、7d测定脾脏体积、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组。另选取同期资料与ACI患者匹配的非ACI患者31例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上述指标作基线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时间段脾脏体积与干扰素-γ水平、NIHSS评分相关性。结果 ACI组患者发病1d、2d脾脏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发病3d、7d时脾脏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在发病1、2、3、7d时脾脏体积与干扰素-γ水平、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I患者发病时脾脏体积表现为先缩小再增大,且脾脏体积变化情况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27岁。 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囊皮肤多发结节,伴有轻微胀痛,挤压时疼痛加重,肿物生长缓慢,曾抗炎治疗无好转。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囊皮肤表面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黄白色肿物 10余个,与皮肤粘连,质硬,边界清楚。大的约 2.5cm× 2.5cm,小的约 0.1cm× 0.1cm。睾丸、附睾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术前诊断:阴囊皮肤多发性皮脂腺囊肿。于局麻下行阴囊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阴囊皮下异物肉芽肿,伴钙化、骨化。 2讨论   皮肤异物肉芽肿常见于异物,外伤后表皮内陷,或局部的炎症长期慢性刺激所…  相似文献   

11.
<正>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所见2例脾脏原发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女,37岁,因左上腹包块、疼痛、消溲月余入院。体检上腹可触及20cm×16cm肿块有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液常规及生化等指标未见异常,行脾切除术,脾脏18cm×  相似文献   

12.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极为罕见,有关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告我院一例,并将有关文献加以复习。胡××(住院号162572),男,39岁,干部。于1975年6月7日以“左上腹包块”诊断入院。患者在三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入院前自觉包块增大,有轻微疼痛。无黄疸史,无鼻衄及牙龈出血,无呕血及便血史,不发烧。大小便正常。二十年前患过“疟疾”。家乡山东为血吸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3.
杨健  杨秀明 《重庆医学》2004,33(12):1809-1809
患者,男,64岁,汉族,重庆市潼南人.因反复上腹隐痛伴恶心3个月,于2004年1月15日就诊.否认外伤、高血压、肝炎、结核等病史.查T 37.4℃,P 82次/min,R 20次/min,BP 130/70mm Hg(1mm 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皮下未见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颈无抵抗,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心肺(-).腹平软,剑突下有轻压痛,肝脾未满意扪及,肠鸣音正常.余无异常.血Hb108g/L,WBC 11.3×109/L,N 0.76,L 0.25,E 0.04,M 0.05,PLT 280×109/L.小便常规未见异常.大便见WBC 0~1/HP,隐血试验(±).肝功、肾功正常,输尿管及膀胱造影无异常.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活动期.B超示肝、胆、胰正常,左肾与脾脏异位,见图1.  相似文献   

14.
穆晓洁  孟繁坤  郑颖  丁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34-1234,1272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分期与脾脏大小及脾静脉指标的关系。方法 234例慢肝患者根据肝穿结果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五期,按炎症分为G1~G4四期。比较慢肝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脾脏指标的差异。结果 S分期之间脾脏大小及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S分期增高而增大。G4与其它各分期之间脾脏大小、脾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其它各组。结论慢肝患者脾脏增大,脾静脉内径增宽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及炎症分期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脾脏原发性血管内皮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肉瘤 (angiosarcoma)罕见 ,发生于脾脏更为少见。小儿原发于脾脏的血管内皮肉瘤国内尚未见报道 ,我院收治 1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儿 ,男 ,8岁。间歇性腹痛 6个月。入院前 2周腹痛发作频繁 ,腹痛时伴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超声检查发现“脾脏实质性占位病变、胆囊结石”。入院查体 :一般状态好 ,腹部平坦 ,上腹压痛 ,肝脾不肿大 ,未触及包块。彩超示 :脾脏实质性占位 ,回声不均匀 ,边界清楚。CT检查 :脾脏 4.5cm× 4.0cm低密度灶 ,边界清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脏轻度肿大 ,形态异常 …  相似文献   

16.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甚少,我院自1968~1990年共收治淋巴瘤1200例,结外淋巴瘤394例,其中原发于脾脏者仅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60岁,10余天前发现左上腹肿物,无腹部不适、无发热。于1987年5月6日入院。查  相似文献   

17.
脾脏肿瘤临床罕见,现将本院所见一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患者女,68岁。1985年2月27日因发现左上腹长包块半个月就诊,外科以脾肿大(原因待查)收入院。自诉近半年来,左上腹持续胀痛,尚能忍受,近半个月来逐渐加剧。食欲减退,每餐仅吃100g米饭,大小便正常,人渐消瘦,乏力。半月前自己发现左上腹长一包块。以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久咳、咯血史,无疫水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6.3℃,血压14.7/10.7kpa(110/80mmHg),消瘦,贫血外观,皮肤无黄染,无水肿,未见蜘蛛痣;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肋下触及1cm,质软,无压痛,脾在肋下7cm,下界平脐,质硬,压  相似文献   

18.
脾脏异位种植是指发生外伤性脾破裂或脾脏切除术后,脾脏组织自体种植在脾脏周围、结肠周围或腹腔其他部位.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无意中发现.其中脾脏的肝异位种植十分罕见,临床无明显症状,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肝脏肿瘤等,无创性检查诊断十分困难,所以 CT 引导下穿刺取病理活检从而定性诊断成为一种较为直...  相似文献   

19.
<正> 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临床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4岁,住院号10279。因左上腹包块渐增大24年,于1984年9月6日入院。患者10岁时发现左上腹有一拳头大小包块,以后逐年增大,无其他明显不适。近一年来肿块增大明显,自觉头昏、乏力、纳差、体重下降,劳动时感左上腹胀痛,无呕血、黑便,否认传染病史。体检:神清、消  相似文献   

20.
例1:男,45岁。左腹部胀痛2月。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听诊正常,腹稍隆起,肝剑突下1cm,脾肋下12cm,质较硬,表面光滑,有轻压痛。脾切除术中见肝、胃肠道、肠系膜、腹膜后均无异常。病理检查:脾脏22×18×8cm,重2400g,包膜较光滑,切面结节状,结节大小不一,灰白色,其间有脾组织残存,脾门处有副脾4×3×1cm,淋巴结肿大。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核大小不一,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可见大小不一的核仁,浆多呈嗜伊红性,细颗粒状。诊断: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组织细胞性),累及副脾、脾门淋巴结,术后失访。例2:女,66岁。畏寒发热1月余,当地医院按伤寒治疗无效于1989年5月30日转我院内科。体检:T39℃,消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听诊正常,肝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