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用血液安全筛查联合检测系统进行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8份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血液标本,同时采用献血前快速筛查方法、联合检测系统和献血后常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并判断是否合格,包括血型(ABO、Rh D)、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以常规检测结果为标准,对联合检测系统和快速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检测系统鉴定的ABO/Rh D血型结果和HBs Ag阳性率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一致。联合检测系统检出的ALT和Hb不合格率分别为9.74%和1.30%,与快速筛查和常规检测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常规方法为参考标准,联合检测系统的一致率分别为血型100%、ALT 99.35%、Hb 100%、HBs Ag 100%。联合检测系统检出3例抗HCV、1例抗HIV、5例抗TP阳性,经常规ELISA检测证明1例抗TP为假阳性。结论联合检测系统用于献血者献血前血液筛查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血液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方法献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筛查采用金标试纸法,合格者献血后留置标本同时作初、复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采用酮体粉法和赖氏法;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RPR中TRUST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无偿献血总不合格率为2.30%,由高到低依次为梅毒抗体(0.97%)、抗-HCV(0.43%)、ALT(0.41%)、HBsAg(0.39%)和抗-HIV(0.10%)。结论为了保证血液安全,必须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固定的无偿献血者,同时采用严格的检测试验,才能保证血液安全,防止经血液途径传播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目前主张"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我们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病,用常规的抗毒药物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血液净化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多分支学科,特别是在抢救急性药物、毒物中毒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我院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法治疗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组)选择1992 ̄2000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中毒者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15 ̄70岁,平均36岁;有机磷农药中毒16例,镇静安眠药中毒10例,抗精神失常药中毒6例,重度酒精中毒2例,鼠类药物中毒4例,混合药物中毒4例。(2)观察组选择2000 ̄2005年在我院血液净化患者39例,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基…  相似文献   

5.
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2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2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是抢救急性中毒患者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对慢性呼吸衰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慢性呼衰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吸氧、抗炎、止咳、化痰、改善心肺功能的综合治疗;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葛根素静滴;疗程14d,2组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治疗组在改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慢性呼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在福建省内调剂各血液成分信息及数量,探讨福建省血液中心血液调剂趋势及待改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与福建省内所有中心血站的调剂血液信息,分析各血液成分调剂趋势。结果 2015—2017年福建省血液中心调剂血液成分主要为红细胞成分血(RBC)、单采血小板。RBC 3年调剂量(U)分别为2 062、4 501、5 791,年调剂量占同年本中心供应量比例分别为1.68%、3.53%、4.30%(P<0.05),RBC年调剂量在省内年总调剂量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血小板3年调剂量(治疗量)分别为55.2、42.4、137.3,年调剂量占同年本中心供应量比例分别为0.42%、0.31%、0.94%(P<0.05)。结论福建省血液中心RBC和血小板的调入需求逐年增加,未来调剂能力及需求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调入血在本市临床供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全省血站统一采供血机构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将更有利于血液调剂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抗血管新生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骨髓血管新生程度及其调控因子有密切联系,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加用抗血管新生治疗是合理的治疗策略。本文拟就该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策略从初期"手术治疗为主、综合治疗为辅"转变为"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治疗SAP的新手段.总结本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应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9例SAP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张霞  于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59-2460
目的了解青岛市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动员低危人群献血,确保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青岛市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1年501 336人份血液不合格率为3.94%,ALT的阳性率是2.97%;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0%;抗-HCV阳性率分别为0.22%;抗-HIV阳性率是0.097%;梅毒的阳性率是0.34%。各年份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按献血者健康标准对献血者进行征询和体检,加强无偿献血的快速筛查,严格血液筛查,巩固无偿献血者队伍,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423447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93%,其中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57%、0.44%、0.43%、0.33%、0.16%,血液常规检测结果造成的血液报废由高至低依次为: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加快开展核酸检测,保障用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对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洗胃、导泻及应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行血液灌流.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胆碱酯酶复活时间、清醒时间和住院天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技术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血液筛查不合格标本分布情况,为该地区采供血及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589882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筛查结果.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2017—2020年血液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63%,检测项目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5%)、核酸联检(TRI-NAT,0.7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0.55%)、抗-梅毒螺旋体(TP,0.29%)、抗-丙型肝炎病毒(HCV,0.28%)、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P24(0.17%).初、复检2种试剂不合格标本占比由高到低为抗-TP(65.33%)、HBsAg(57.61%)、抗-HIV+P24(24.05%)、抗-HCV(11.36%).TRI-NAT不合格4187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6.95%.结论 应建立固定献血队伍,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从源头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加强健康征询和献血前初筛,合理选择筛查试剂和检测策略.以上措施对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筛查不合格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阶段继续开展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2月—2008年1月上海地区565 360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3 395名因ALT检测不合格而延缓献血的献血者第2次献血筛查时间间隔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5 360名献血者中32 042名ALT检测不合格(5.67%);再次献血的3 395名延缓献血者中,2 205名(64.95%)血液筛查结果合格,1 190名(35.05%)血液筛查不合格,其中单纯ALT不合格者1 151名(33.90%),单纯梅毒、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结果转阳者分别为11(0.32%)、12(0.35%)、7(0.21%)和1(0.03%)人,ALT与HBsAg、-抗HCV或抗-HIV检测同时不合格者分别为1(0.03%)、2(0.06%)和1(0.03%)名;72.64%延缓献血者的献血间隔时间<半年,单纯特异性传染病指标转阳者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40(24—267)d,ALT与特异性传染病指标同时不合格者的献血间隔期为91—220 d。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的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以前,ALT血液筛查能部分检出酶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漏检,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6.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双特异性抗体(BsAb)作为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诱导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如抗CD3/抗CD19 BsAb和抗CD33/抗CD3 BsAb等,目前已成为免疫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拟就基础及临床试验2个方面介绍BsAb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探讨BsAb在血液肿瘤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7.
对1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和护理. 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死亡.认为熟练的操作技能、严密的病情观察、详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液感染指标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10年郑州地区435 854例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五项血液感染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者五项血液感染指标实验室结果总体阳性率为4.69%,其中ALT和HCV阳性率较高.结论 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健康检查和即往病史的询问,开展献血者健康教育,提高献血者身体素质,控制疾病流行;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开展检测,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儿童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的安全性。方法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将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T、R、MAP)、血流动力学(HR、CVP)状况和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T、R、MAP、HR、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R、HR、CVP均低于对照组(P0.05),MAP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与对照组的5.5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儿童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能够改善患儿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治疗期间的风险事件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APHL)患者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APHL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及CT评分、Ranson评分、AP 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72h后,42例患者BUN、Scr、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可阻断急性胰腺炎与高脂血症形成的恶性循环,有效控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及代谢废物,阻断全身炎性反应和胰腺持续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