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疹近年来流行病学情况年龄变化、地区分布及临床特点。采用2004-2005年确诊为麻疹患儿监测资料共156例,并对全部资料按年度、年龄组、居住地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麻疹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农村发病人数多于城市。年龄0-10个月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未预防接种者高于已做预防接种者。结论:应加强基层计划免疫工作,减少易感人群累积。加强疫苗管理,减少免疫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2000~2005年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伟英  蒋卫平  张礼根 《疾病监测》2006,21(10):518-521
目的了解海盐县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该县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6年间,该县共报告麻疹513例,年均发病率为23.44/10万,2005年发病率为59.29/10万,是该县使用麻疹疫苗以来发病最高年。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流动人口发病逐年上升,无免疫史者占85.31%,8起麻疹暴发均为流动人口。发病以20岁以上年龄组本地病例为主,占76.76%,流动人口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73%。结论海盐县麻疹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广泛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应在维持高水平的儿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实施补充性免疫措施,如强化免疫或"扫荡"式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仍是今后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4-2005年太原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萍  关彩萍 《疾病监测》2007,22(5):317-319
目的 探讨太原市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为制定太原市麻疹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太原市1994-2005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太原市麻疹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发病高峰在3~5月;太原市所辖十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个别县区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岁内婴儿麻疹病例较多,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时有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成人麻疹爆发流行,爆发疫情的发生影响全市的麻疹发病率.结论 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并提高接种质量,重点加强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工作,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初、高中、大中专院校学生及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管理.  相似文献   

4.
1957-2006年浙江省奉化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奉化市1957-2006年5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50年麻疹疫情分为麻疹疫苗接种前、麻疹疫苗推广应用、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一年一次突击接种和麻疹疫苗冷链装备按月接种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年均发病率用几何均数,第Ⅳ阶段用算术均数.结果 四个阶段麻疹年发病率和年龄构成有显著差异;发病年龄构成由幼儿和学龄儿童为主向8月龄小婴儿和15岁以上人群转移,2005-2006年奉化市本地人口8月龄小婴儿和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总病例数的96.92%.结论 为降低大小两端年龄麻疹发病,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建议对初中学生加强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5.
2001-2006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001-2006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合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表格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6年合肥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530例,报告发病率5.66/10万。2001-2004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55%上升到2004年的80%,2005、2006年逐年下降,病例构成分别为64%、52%。8月的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增加,2001-2006年分别为4%、6%、11%、5%、13%、21%。市区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0%,主要是集中在市区的城乡接合部和各高校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根据麻疹流行的新趋势,对目前麻疹疫苗的免疫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 对莱芜市 195 4~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期 (195 4~ 196 6年 )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流行周期 1~ 2年 ;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 ,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计划免疫期 (1979~ 2 0 0 3年 )麻疹发病、死亡明显下降 ,流行减少 ,以散发为主 ;农村发病高于城市 ;发病季节高峰后移 ,峰值削平 ;发病人群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结论 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莱芜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有散在发生或流行。今后 ,应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调整免疫策略 ,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 ,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发病。  相似文献   

7.
523例麻疹住院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2005-2007年我院住院麻疹患者的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523例住院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3例住院麻疹患者中,男359例,女164例,男女比例为2.19∶1,以8月龄-3岁发病率较高;以农村人口及流动人口为主,占79.35%;8月龄以上、符合麻疹计划免疫接种条件的430例中,接种疫苗者占12.33%,未接种者占69.30%;发病季节以1-6月份452例为多见,占86.42%,5月份最高,为148例.结论 麻疹发病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主,免疫接种率低.应加强流动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并保证免疫接种有效率,及时进行复种,在流行前期强化应急接种,为保护易感人群,适当提前初免的月龄,建议加强成人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育龄妇女应列为强化免疫和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日胜  张宏  朱轶妲  张钧 《疾病监测》2009,24(10):789-791
目的了解江苏省苏州市近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2006-2008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苏州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3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7/10万;麻疹发病高峰为每年3-5月。6岁及以下儿童及16~50岁人群是麻疹发病主要人群。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11.24%。8月龄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占88.32%,免疫史不详者占2.31%,16岁病例中96.13%无免疫史。各年度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率高于常住人口。结论苏州市麻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免疫空白是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麻疹发病呈现低龄儿童和成年人两个高峰。应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率,采取措施控制流动人口和成年人发病。提倡育龄期女性接种麻疹疫苗,以减少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  相似文献   

9.
刘永胜 《疾病监测》2007,22(5):315-316
目的 了解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郑州市二七区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38.85/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4~5月份(63例,27.75%)和10~12月份(101例,44.49%)发病较多;发病以0~5岁为主(177例),占发病数的74.68%;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2.57%;发病人群麻疹免疫IgM抗体阳性率为74.49%.结论 流动人群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05-2007年东阳市麻疹疫情的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3年间该市共报告麻疹223例,年均发病率9.32/10万,发病模式以散发为主,病例分布广泛,并有明显的季节性,2-5月占总病例数的69.96%。8月龄和16~4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73.09%。2005-2007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呈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37.01%上升到2007年的64.15%,其中8月龄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2005-2007年分别为13.64%、25.00%、30.1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5.20%。结论 浙江省东阳市麻疹发病近年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濮阳市2001~2003年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占普 《疾病监测》2005,20(3):126-128
目的 了解濮阳市2 0 0 1~2 0 0 3年麻疹暴发情况,找出发病原因,指导今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方法 对濮阳市2 0 0 1~2 0 0 3年麻疹暴发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农村和小学为主要发生地,小学发病率最高,城区流动人口集中地也有麻疹暴发。10 0例病例中,16 %有确切免疫史,6 3%免疫史不详、2 1%无免疫史:暴发主要集中于小学生(6 9% )。结论 暴发主要原因为免疫接种率低,特别是麻疹疫苗的复种率低且不及时。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小学生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以提高麻疹监测水平,降低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广西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麻疹发病率为2.91/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但城市存在病例高发区域,发病呈上升趋势。病例以低年龄为主,10岁以下病例占77.13%,0岁组发病率为34.63/10万,高于其他年龄组。暴发疫情造成的病例占22.22%。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病例报告和调查比较及时,但血清学监测相关指标仍未达到要求。结论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是广西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4-2005年长沙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浩  陈建勇 《疾病监测》2007,22(1):35-36
目的 了解麻疹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和分析其监测结果.方法 对2004-2005年从长沙市各地收集到的187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体;并结合其个案调查资料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发病男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的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6月;70.1%的实验室确诊病例<15岁;68.8%的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9%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未表现出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这3种症状的其中之一.结论 加强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提高麻疹实验室监测质量,同时应根据现实条件对预测的麻疹高危地区进行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2000~2004年杭州市萧山区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君英  王富良 《疾病监测》2006,21(8):406-409
目的了解近几年杭州市萧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对2000 ̄2004年麻疹临床和血清学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萧山区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存在个别暴发点,流动人口比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高发季节为2 ̄6月。本地病例以<1岁婴幼儿为主,5 ̄9月龄病例占1岁以内病例的92.31%;流动人口以1岁以上低年龄儿童及学龄儿童为主。15岁以下(不包括不足8月龄婴幼儿)本地和流动人口病例中无免疫史者分别为39.19%、65.12%,本地病例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继续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萧山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辉 《疾病监测》2006,21(2):69-72
目的了解2004年菏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菏泽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对2004年麻疹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2例,确诊病例146例。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麻疹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9.19%,无免疫史者占47.26%。免疫史不详者占33.55%。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麻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苗,继续加强麻疹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