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权秀 《天津药学》2005,17(6):21-22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和胸闷等症状。而且,如房颤持续时间过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和Ⅳ类,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些药主要作用于心房,可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临床已有报道,采用顿服普罗帕酮(心律平)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转复房颤,并且安全性较好。为此,笔者采用顿服600mg负荷量心律平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建梅 《河北医药》2006,28(11):1096-1097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慢性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发病率为0.4%.近年来,国内陆续发表了国人房颤的流行病学数据.美国有超过200万房颤患者,而中国的房颤患者在800万以上[1].其危害不仅在于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包括其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恢复窦性心律一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探索的课题,药物复律对于阵发性房颤和部分持续性房颤取得了一定疗效,对于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难以耐受的阵发性房颤,近年来非药物性治疗取得了可喜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按其病程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转复分为电转复和药物转复两种方法。现比较口服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在心房颤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南林 《中国医药指南》2005,3(9):1061-1062
目的探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干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积累的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患者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可达隆复律的基础上,加用ARB缬沙坦80mg/天;对照组仅可达隆复律后,继续维持治疗.结果一年中,治疗组10例的未发生房颤.对照组中,6例仍发生阵发性房颤(占60%);另2例未坚持可达隆维持治疗而转为持续性房颤,以控制心室率治疗.结论ARB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隆联合应用,对控制老年人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n=20)和西地兰组(n=20),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210 mg、西地兰0.4~0.6 mg,观察两组房颤的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15例,成功率75%,西地兰组转复成功8例,成功率40%,P〈0.05。结论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6.
郭森 《医药论坛杂志》2011,(15):141-142
目的评价缬沙坦在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胺碘酮0.2g,每日1次口服治疗,6个月后胺碘酮减量为0.2g,每周4次,此剂量持续维持到12个月;治疗组30例除了给予上述用法相同的胺碘酮外,加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共12个月。结果两组服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组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对于预防房颤的复发有一定的作用,在常规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提高疗效,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初发的房颤常常伴有快速的心室率,造成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且,房颤持续时间越长,会使房颤变成持续性甚至永久性房颤,严重影响心脏功能,为此,转复房颤可以说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总的来说,抗心律失常药分为Ⅰ、Ⅱ、Ⅲ、Ⅳ类。可以用于转复房颤的药物包括ⅠA类(如奎尼丁)、Ⅰ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007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案例报道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心率(次/min)QT间期(ms…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房颤有时心室率极快,心室率长时间过快且不规律,则会引起血压下降及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另外,阵发性房颤也可演变为持续性房颤及慢性房颤,故应积极复律,有些房颤即使复律也容易复发,因而预防也非常重要。常用的药物如洋地黄、盐酸维拉帕米等药物效果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养血复脉汤合用心律平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律平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心律平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养血复脉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到84%,而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仅有7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不良发应5例,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为22例,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养血复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供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静脉药物终止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起效时间、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小儿PSVT的药物复律,提高复律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方法:收集7年来我院住院患儿中,经腺苷三磷酸(ATP)、心律平、西地兰治疗的PSVT病人共58例,比较各种药物的复律时间、成功率覆不盘反应。结果:ATP复律时间3~30s,成功率为86.67%.不盘反应发生率63.33%;心律平复律时间5—30min,成功率73.68%,不盘反应发生率15.78%;西地兰复律时间20min-5h.成功率59.09%,不良反应发生率4.54%。结论:对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和严重并发症的小儿PSVT,复律应首选ATP,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程度较轻且消失快;心律平疗效好且不盘反应少,与ATP一样.可作为一线药,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尤其应首选心律平:合并明显心力衰竭者首选西地兰。  相似文献   

11.
19例经西地兰、地高辛、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治疗未能复律的房颤患者,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q12h,3天,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与持续性二组观察,结果:阵发性房颤者11例中9例在48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为81.8%;持续性者8例中4例在3天内转复,有效率为50%。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患者用阿拉明、异搏定、西地兰、心律平四种药物进行选择性复律。结果 :有效率 ,阿拉明 87.5 % ,异搏定 88.9% ,西地兰 10 0 % ,心律平 83.3%。结论 :提示血压正常或偏低健康人 PSVT首选阿拉明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PSVT首选异搏定 ;风心病 PSVT首选西地兰 ;预激综合症合并 PSVT首选心律平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黑龙江医药》2005,18(4):296-297
急性阵发性房颤和房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一般能自行转复,如心率不快,血流动稳定,患者能够耐受,观察24小时后仍不能回复,宜尽早尽可能复律。复律有药物和电复律两种方法。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常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加福辛普利,观察两组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房内径亦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急诊复律时的药物选择。 方法  将 12 6例PSVT者按所有复律药物分为ATP组、心律平组、异搏定组、西地兰组 ,观察其复律时间、疗效及副作用。 结果  复律率以ATP( 87 5 % )最高 ,依次为心律平 ( 84 6% )、异搏定 ( 81 8% )、西地兰 ( 71 4% )、复律时间以ATP最快 0 2± 0 12min ,西地兰最慢 12 3± 3 82min ,而副作用ATP最高达 75 %。 结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复律首选心律平和异搏定 ,次选ATP和西地兰。  相似文献   

16.
很多患者最先出现早搏,继而出现阵发性房颤,此时房颤可自行或者经过药物治疗而转复为正常的心律。但此病一旦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将持续进展,发作频率将越来越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逐渐失去作用,最后甚至变成永久性房颤,终身不能摆脱。  相似文献   

17.
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分为:缓慢性心房颤动、快速型心房颤动、速型心房颤动;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粗波型房颤、细波型房颤。房颤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搏动,或控制合理的心室速率;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18.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致死性和致残性,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和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复律后房颤的预防和一些心室率慢的患者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步长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对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91 例慢性肺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5 例和对照组 46 例,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吸氧、 祛痰、 平喘) 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 75 mg 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 250 mL+疏血通 6 mL 静脉滴注,均 1 次/d, 应用 14 d。检测 48 h 内阵发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 用药 48 h 及 14 d 时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例数; 于治疗前及治疗 14 d 时采用胶体金法检测 D-二聚体(D-Dimer), 并监测肝、 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 48 h 内阵发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12.62±2.32 vs 13.32± 2.25, t=1.461); 治疗组用药 48 h 及 14 d 时阵发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是 86.67%(39/45)、 82.22%(37/45),均高于对照组的 69.56%(32/46)、 60.87%(28/46)。治疗 14 d 时, 治疗组 D-Dimer[(2.05±0.34)mg/L]较治疗前[(2.61± 0.27)mg/L]降低, 且低于对照组[(2.53±0.31)mg/L] (均 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 肾功能异常, 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口服可防治慢性肺心病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0)和联合治疗组(n=50),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脏电生理参数、复律占比、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复律后心率、QT间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