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小儿扁桃体炎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维  王金成 《河南中医》2004,24(6):76-77
小儿扁桃体炎,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因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令患儿家长十分焦虑。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两类患儿易发扁桃体炎:一是素体肺卫虚弱,易感外邪者;一是素体脾胃虚弱,易患胃肠积滞者。针对上述两种证型,笔者采用中医分期论治的原则,收到满意效果,兹举病案简述之。  相似文献   

2.
此症生于耳前连及腮頰之間,骨腐流脓,經久难癒,統称骨槽风,即骨髓炎。來势迅速,腮頰红肿热痛,多由风火蘊結而成,屬于阳症。間有起病緩慢,病势凶頑,腮頰漫肿坚硬,不紅不热,隐隐作痛,多由风寒痰湿客于筋骨所致,屬于阴症。目前阳症病例,在西药与手术治疗中易于见效;对于阴症病例則常感辣手。作者最近曾应用中医中药來診治此症,病案虽仅一例,但所能闡明之问題很多,茲特介紹于下,提供学习祖国医学及創建新医学派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便秘是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排便哭闹等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多见中重症患儿,门诊以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若小儿便秘控制不当会影响胃肠功能,日久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功能下降、生长发育障碍等问题.现代医学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一般以快速解决大便...  相似文献   

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 近些年来,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已成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据统计,复感的患儿占小儿人口总数的1/4~1/7。因该病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影响小儿健康。据临床资料,复感的小儿其症多有面白少华、神疲、自汗、久咳痰白等肺气虚弱的表现。为探讨小  相似文献   

5.
郑卫琴 《新中医》1998,30(1):7-8
盗汗是一症状,多属阴血虚亏。不论成年人或儿童,因病致虚都可出现,但小儿较成人为多。周百川老中医治疗小儿盗汗,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功能不健,在炎暑酷日当令之际,一旦感受暑邪,容易耗伤元气;或受暑感寒而引起高热,高热退后,气液耗伤,均常出现盗汗。又小儿脾胃素弱,后天失调;或过饥过饱,寒热不调,日久脾胃受伤,运化失职,生血之源匾乏,心失所养,汗液外泄故为盗汗。临证可见多数患儿形体消瘦、面色青黄不泽、食少心烦、口干渴思冷饮、夜卧露睛、盗汗等症状。周老治疗小儿盗…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小儿肺气虚咳嗽的病因、辨治要点、加味玉屏风散方义以及病案举例,总结了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肺气虚咳嗽的经验:该病的病因为患儿的体质因素、近年的环境因素和医源因素;辨证以自汗恶风、鼻塞多嚏、常易感冒、反复咳嗽为要点,属虚多邪少;治疗以御邪而不伤正,防止复感为要,告诫慎用宣散透邪之品,拟益气固表、敛汗止咳为法,方选加味玉屏风散。  相似文献   

7.
薛筠  杜文娟 《天津中医药》2015,32(10):581-584
从杜文娟主任应用杏苏散、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3个温法方剂治疗复感儿复感咳嗽、小儿迁延性干咳、小儿反复咳喘的病案出发,引出其对于温法治疗小儿咳喘的诸多观点,即反复迁延性咳喘患儿,多存肺脾气虚,痰湿痰饮内停的病机,温补脾肺,辛散痰饮的温法取效最捷,切忌见炎思热,虚虚实实。从辨证、选方、用药几个方面总结了杜文娟主任应用三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儿单纯性尿频症,以单纯的排尿频数为主要表现,此症虽无排尿疼痛,但由于排尿频数,常影响儿童的正常活动和学习。余根据病因病机,投于补肾温阳的药物,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例举病案如下。例一,患儿郜××,女,4岁,1985年11月12日初诊。其父陈述:患儿于五日前无任何原因,突然小便次数增多,每日15~40次之多。尿量少,无尿疼及尿血现象,白天发作,夜睡则好。既往无恙。诊见舌苔薄白湿润,舌质淡红有津,脉沉无力。尿常规检  相似文献   

9.
小儿夜惊症属于中医学"不寐""客忤""夜啼"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与心胆两虚、心肝火旺、肝胆痰热、营卫不和、积热扰心相关,通过临床观察,小儿夜惊症的病因病机亦与肝脾生理病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总结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夜惊症的辨证分析以及方药施治的特点,发现在临床上可采用肝脾同治法治疗小儿夜惊症,且疗效令人满意,并通过阐述病案一则以及临床思考体会的总结,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夜惊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江乐 《河北中医》2001,23(7):521-522
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的小儿称为复感儿和易感儿。患儿每次发作,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种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尤以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病症引起的咳嗽最为多见。笔者所述的外感咳嗽即以这类疾病引起的咳嗽为主。 复感儿外感咳嗽之特点,常见痰多、不易咯出、日久不清,咳嗽迁延难愈。有的经西药抗生素口服或肌肉注射、静脉点滴10~15日也不见效。有时用中药治疗,单纯治肺攻邪,效也不佳。外感咳嗽,病位在肺,以邪实为主,当以治肺攻邪,此为共识,对于正常小儿而言,确属常法,也有良效,无…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软腭闭合不全症为西医病名,属少见病。笔者运用中药治愈1例,现介绍如下。咸某,男,3个月。住本县公盛村,1996年5月16日初诊。外祖母代诉:患儿初生时曾窒息,经多间医院诊断为先天性软腭闭合不全症,迭经治疗无效。听闻随小儿年龄增长会慢慢闭合,不需治疗。患儿家人不忍不治自愈的说法,为此多方求医,病症依旧。患儿昼夜不停地呼呼,故来我门诊就诊。症见小儿面色青,瘦削,鼻句鼻句之声盈尺之内即可闻及,无间歇性,不绝于耳。问及饮食尚可,睡眠佳,二便调,尚有口见乳,触摸额不热,指纹风气关之间,纹青滞稍浮。据望、闻、问诊所得,咽喉乃纳气…  相似文献   

12.
26.小儿为什么容易得鹅口疮?小儿鹅口疮,以口舌满饰白屑,有如鹅口,故名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又称“雪口疮”。此症多见于周岁以内哺乳之婴幼儿,其中尤以新生儿最为多见,久病体弱之患儿亦可继发本病。发病机理: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乳食积滞,或口腔不洁所致。积久化热,影响心脾两经,熏蒸于口舌而成。根据中医理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的发病机理,应从清心火、理脾胃着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馥感啉口服液口服,对照组56例给予利巴韦林口服,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4.
冯某,男,6岁,1988年7月15日诊.患儿素体虚弱,半月前因感寒而吐泻,尔后发生全身抽搐,震颤,不能自制,时作时止.被某医院诊为小儿搐搦症.曾用钙剂、鱼肝油等不效而延余诊治.刻诊:全身抽动,每次约30分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朱富华主任医师临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相关临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小儿疾病的病案,如厌食、感染脾虚综合征、汗证、遗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证运用健脾合剂后,厌食患儿食欲增进,感染脾虚综合征患儿未再反复易感,汗证患儿汗出正常,夜啼患儿未再夜间啼哭不安。结论:辨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小儿相关脾虚疾患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正>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以发热、喘咳为主症。小儿为稚阳之体,受邪易化热传里,加之小儿饮食不节,乳食无度,积滞于中,损伤脾胃。因此,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辩证治疗小儿肺炎,每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一)通腑泻热治疗中毒型肺炎。陈某,男,9个月,1992年7月6日诊。其母代诉:患儿因“中毒型肺炎”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在治疗诸多聋哑患者中,曾遇到1例外伤致全聋哑病人。这种后天性全聋、全哑病症较罕见,能治全愈者更为稀少。现将笔者治愈的此例病案报告如下: 梁某,男,4岁。1986年9月8日就诊。患儿于1986年8月6日,因从10多米的高崖上掉下,致左头部外伤,小儿当即昏迷,连续20余天,曾住某医院外科治疗。此后伤口愈合,神志已清。但不会说话、耳聋,右半身不遂。家属带患儿来我处求治。症见无听力,不会言,笑时亦无音,右半身不能动,而且抽搐、强直,颈项软,不思饮食,大便干,小便黄,脉涩弱,舌质紫有瘀  相似文献   

18.
车沼燕 《吉林中医药》2011,31(4):359-359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特点为醒时尿频,每2~10 min1次,尿量少,甚则点滴淋沥,患儿尿急,但入寐后尿频症状消失。笔者于临床随导师学习,兹举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病案举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女,17岁,高三学生。主因"小便次数增多1周"于2010年8月6日就诊于我门诊。患者1周前  相似文献   

19.
<正>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者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并伴有一系列不同表现的临床症状的外感病症,是儿科临床常见症状,如不及时退热很容易引起患儿高热惊厥、脱水等症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小儿外感发热类同于现代医学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多具有起病急、病程短、传变迅速的特点,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症。在治疗小儿外感时,中医无论是中药内服或是外治  相似文献   

20.
<正>乳食内积症又称积滞,为儿科常见脾胃病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护理不周或脾常不足所致[1]。乳食内积症若日久不消,迁延失治,则会进一步损伤患儿脾胃,影响小儿的健康状态及生长发育。患病之后,小儿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口服给药难度增加,致使消积导滞效果不佳。敷贴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