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巍然  马宁 《口腔正畸学》2003,10(3):109-111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以及正畸治疗对上颌牙弓的影响。方法 对84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的错(牙合)畸形和上下颌颌间关系进行研究;并对36名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上颌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60.7%的患者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的不协调,双尖牙区较易受累。(2)在出现牙弓间横向关系不调的患者中,双侧后牙反(牙合)者为60%。(3)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的尖牙、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的宽度均有显著增加,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不显著。上颌第一、第二双尖牙间各自宽度较尖牙间、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显著。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颌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的限制,牙弓间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率较高,以双尖牙区为主;正畸矫治扩弓的重点应在双尖牙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后牙反[牙合]患者正畸扩弓矫治后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已经完成保持的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手术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20名(男性14名,女性6名),三维测量仪对治疗前、治疗后及保持后的研究模型进行尖牙间、第一、二双尖牙、第一磨牙间宽度以及基骨和牙槽弓宽度的测量。统计方法为配对资料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Fishe rLSD法。结果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各段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除第一双尖牙外各段宽度变化不具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后上颌牙弓宽度的增加在尖牙和双尖牙区大于磨牙区。保持结束后牙弓各段宽度较治疗后均有减小,其中上颌尖牙间宽度减小1.34±0.82mm(P〈0.05)、第一双尖牙间宽度减小1.52±0.78mm(P〈0.05)达到显著水平。但是保持结束后上颌各段的牙弓宽度仍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四角舌弓及固定矫治器系统治疗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各段的宽度均显著增加;保持结束后上颌牙弓各段宽度虽有复发,但是大部分矫治结果能够保持。  相似文献   

3.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牙弓间宽度不调的矫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间牙弓宽度不调的研究及对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结该类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 4 8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临床检查 ,记录其上下牙弓间的宽度关系 ;根据患者错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临床治疗。结果  (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中出现上下颌牙弓宽度不调的比率为 6 0 .4 % ,双侧后牙反为 33.3% ,单侧后牙反为 16 .7%。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2 )宽度不调以双尖牙区为重 ,上尖牙区是扩弓治疗的重点。 (3)磨牙区牙弓宽度的不协调常较轻微 ,一些患者甚至上颌最后磨牙区略宽 ,对 5例患者 (占 10 4 % )进行了上颌磨牙的腭向移动。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正畸治疗中上颌多需扩弓 ,且扩弓潜力较大。对于严重拥挤的患者 ,拔牙决定应在扩弓后作出。扩弓治疗应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 ,扩弓后需延长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4.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牙弓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关系及牙弓形态特征.方法唇腭裂组为23名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已经完成唇腭裂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均为男性;选择23名年龄与唇腭裂组患者相匹配的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的正常(牙合)人作为对照组;制作牙(牙合)模型、记录颌间关系、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各部位宽度并计算牙弓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间宽度比,统计分析为两样本T检验.结果 (1)52.1%(12人)的患者存在后牙段的反(牙合),另外13.2%(3人)的患者宽度的不调累及双尖牙段及以前的牙弓.(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除第二磨牙外各段间牙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合)人,差异有显著性;(3)上颌牙弓除第一磨牙远中尖外,其余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的宽度比均显著减小,差异显著.(4)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下颌牙弓各段宽度正常.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上颌牙弓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牙弓缩窄明显并以尖牙双尖牙区显著,后牙反(牙合)发生率较高;上颌牙弓从后向前渐进缩窄,牙弓呈尖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上颌快速扩弓后,下颌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牙弓、基骨弓宽度变化的影响。结果仅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牙弓间宽度增加,平均增加分别为1.05mm、1.94m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出快速上颌扩大术是双牙弓狭窄错患者的适应症。其它下颌尖牙弓与基骨间以及下第一双尖牙、第一恒磨牙基骨弓间宽度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现象对牙横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 13~ 2 8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 31例。行冠状位CT检查确定腭裂隙内骨桥形成长度后 ,在牙石膏模型上分别定点测量牙弓宽度、骨基宽度和牙弓协调度 ,计算各项测量指标的均值 ,分析骨桥形成长度与牙生长发育的关系 ,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在腭裂术后骨桥形成长度 8mm以上组 ,其骨基宽度 ,尤其是牙弓后份的骨基宽度发育明显优于骨桥形成量小于 8mm组。在双尖牙区 ,有效长度的骨桥形成组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而在磨牙区 ,两组均值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双尖牙区 ,骨桥形成不良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反倾向 ;在磨牙区 ,骨桥形成不良者并不因此而发生咬合关系紊乱。结论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现象明显影响牙生长发育 ,对骨基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协调度的发育均有支持作用。骨桥形成影响牙生长发育的临界长度为 4mm ,有效长度为 8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腭扩展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例恒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未行牙槽突裂骨移植手术,上颌牙齿粘贴自锁托槽(AO, Time2),放置高弹性镍钛弓丝,采集患者治疗前和腭扩展6~17个月后的牙颌模型、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上颌腭扩展前后患者的牙弓、牙槽骨、腭穹窿以及颌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颌模型测量结果提示:第一前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大,其次为尖牙区牙弓宽度,第一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最少,第二磨牙区宽度减小。牙弓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近中颊向扭转。腭部宽度增加,深度减小。头影测量结果提示:鼻腔宽度、上颌基骨宽度和上颌磨牙宽度稍有增加。结论唇腭裂自锁托槽腭扩展后上颌牙颌形态在横向宽度的变化较矢状向的变化明显。短期腭扩展治疗效果以牙齿移动和牙槽改建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T1-T2,T1-T3)和下颌尖牙间宽度(T1-T2)有显著性增加.上颌牙弓周径、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倾度有显著性增加(T1-T2),但有少量复发(T2-T3).下颌牙弓周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倾度随治疗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快速扩弓能够通过改变上颌牙弓宽度增加其牙弓周径,下颌舌弓配合固定矫治也能显著增加下颌牙弓周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边缘型牙列拥挤中牙量/骨量不调问题,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雪梅  吴军 《口腔医学》2005,25(4):232-233
目的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拔除第一或第二前磨牙的正畸患者,25例未拔牙的正畸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前磨牙间及磨牙间宽度,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正治疗对牙弓宽度的影响。结果上、下颌尖牙牙弓宽度的比较中,拔牙组比不拔牙组大,上颌大1.79mm,下颌大1.95mm,(P<0.01)。磨牙区牙弓宽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拔牙治疗不会导致尖牙区宽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
张良 《口腔医学》2012,32(8):479-481
目的 分析牙列拥挤患者不拔牙与拔牙的MBT矫治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正畸科2008—2011年MBT矫治器治疗的牙列拥挤患者40例。其中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不拔牙正畸;中重度牙列拥挤患者20例,使用MBT矫治器进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拔牙正畸。测量术前术后石膏模型的牙弓宽度,对矫治前后不拔牙组和拔牙组的测量数据分别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矫治前后不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组: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上下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小,有统计学意义。矫治前2组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矫治后不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有统计学意义,2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与拥挤部位、拥挤程度有关,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主要与牙齿移动方向有关。拔牙矫治后尖牙间宽度不会减小。  相似文献   

11.
唇腭裂术后牙弓形态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0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及30名同龄正常儿童的牙弓形态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唇腭裂术后儿童的牙弓形态有以下特征: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同龄儿童(P<0.0l)。上颌牙弓前段宽度、上颌牙弓长度、上颌牙弓周长亦小于正常同龄儿童(P<0.05)。下颌牙弓长度则大于正常同龄儿童下颌牙弓长度(P<0.05)。下颌牙弓前、后段宽度、下颌牙弓周长等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现象对牙He横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3-28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31例。行冠状位CT检查确定腭裂隙内骨桥形成长度后,在牙He石膏模型上分别定点测量牙弓宽度、骨基宽度和牙弓协调度,计算各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分析骨桥形成长度与牙He生长发育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在腭裂术后骨桥形成长度8mm以上组,其骨基宽度,尤其是牙弓后份的骨基宽度发育明显优于骨桥形成量小于8mm组。在双尖牙区,有效长度的骨桥形成组的牙弓宽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在磨牙区,两组均值间差异无显著性。在双尖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反He倾向;在磨牙区,骨桥形成不良者并不因此而发生咬合关系紊乱。结论 腭裂术后腭裂隙内骨桥形成的现象明显影响牙He生长发育,对骨基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协调度的发育均有支持作用。骨桥形成影响牙He生长发育的临界长度为4mm,有效长度为8mm。  相似文献   

13.
上颌快速扩大后上牙弓和腭盖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使用改良Hass型矫治器对 15例生长发育期需扩弓治疗的患者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治疗 ,并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了测量分析 ,以观察在RME作用下上牙弓及腭盖高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15例 10$C 15岁患者 ,上颌基骨发育基本正常 ,前牙拥挤 4mm 6mm以内 ,上牙弓狭窄 ,腭盖高拱 ,单侧或双侧磨牙反。所有患者均经改良Hass型矫治器扩弓矫治。平均治疗时间为 6个月。每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取上下颌模型进行分析 ,模型测量包括 1)上颌尖牙间牙弓宽度、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 ;2 )上牙弓长度以及从一侧的第一磨牙至另一侧的第一磨牙的各个牙近远中径长度的测量。 3)腭盖高度。测量数据用计算机处理分析。结果和讨论 :测量结果表明 ,15例患者扩大牙弓后 ,牙弓宽度均有增加 ,但增加在牙弓各段并不一致。第一磨牙区增宽最多 ,平均为 4 .5 4 ,其次为第一前磨牙区 ,平均为 3.76 ,尖牙区增宽最小。这是因为上颌6  6 和4  4 作为支抗牙在快速装置的作用下发生 ,较 3  3更多的颊侧倾斜移动 ;而 6  6的增宽值又大于 4  4 ,说明作用于后牙的矫形力最大 ;牙弓长度的增长是RME的特征之一。本研究中牙弓长度的增长为 4 .2 4mm ;腭盖高度的变化有 10例病例呈减小趋势 ,有 5例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比较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偏颌伴反(牙合)畸形病例9例,制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测量软件测量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尖的纵横坐标值,分析牙弓矢向和横向的对称性、上下牙弓的协调性.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距腭中缝的距离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下颌从尖牙到第二磨牙偏向侧距中线的距离小于偏离侧(p<0.05);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较矫治后小(P<0.05),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弓宽度比率矫治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偏向侧和偏离侧牙齿的矢向位置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牙齿在矢状方向第一磨牙偏向侧大于偏离侧(p<0.05).结论:偏颌畸形患者上牙弓前部较下牙弓前部窄,矫治易先扩大上颌牙弓,使得矫治后上下牙弓宽度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青少年的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方法 选取牙弓轻度拥挤、采用非拔牙简单排齐的安氏I类错(牙合)患者77例,在模型上测量矫治前后尖牙间及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矫治后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1.00 1.79)mm,下颌尖牙间宽度增加(0.51±1.66)mm,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上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23±1.36)mm,下颌磨牙间宽度增加(0.14±1.53)mm,矫治前后上、下颌磨牙间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患者矫治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有增加,而上、下颌磨牙间宽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32名恒牙早期间测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和同龄正常He青少年的牙He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上颌牙弓、基骨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其中腭盖高度发育受限最为明显。②上颌牙弓前段宽度发育受限程度明显大于牙弓后段,上颌结节区宽度缩窄不明显。 ③上颌与下颌牙弓、基骨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报道六例上颌发育不足者 ,并存在于上颌无自行萌出能力的第二双尖牙 ,安氏Ⅲ类患者 ,采用前方牵引矫正器与推上颌磨牙向后联合矫正治疗。方法 :六例安氏Ⅲ类患者均为 11 13岁 ,临床检查面部中三分之一凹陷 ,下颌不能退到对刃。第一恒磨牙均为近中 ,上颌第二双尖牙为双侧或单侧埋伏 ,上颌第一恒磨牙与上颌第一双尖牙之间无间隙 ,上颌第二双尖牙无自行萌出条件。矫正方法上颌前方牵引器与口内第一双尖牙的颊侧作牵引钩进行弹性牵引。约六个月上颌第一恒磨牙做带环 ,上颌第一恒磨牙与上领第一双尖牙之间置钛镍推簧 ,开展间隙。间隙充余后上颌第二双尖牙牵引导萌排入牙列。配合下颌矫正 ,Ⅲ类牵引 ,排除前牙反。结果 :经前方牵引与推磨牙向后联合矫正后 ,上颌硬组织改变明显 ,上颌向前发育 ,上牙弓长度增加 ,下颌后退 ,前牙覆覆盖情况正常。上颌埋伏第二双尖牙牵引导萌调整到位后 ,平均上颌牙弓长度增加 10 16毫米。无根或短根的埋伏阻生牙 ,矫正后根生长与同名牙根相同。矫正结果表明 ,无根或短根的埋伏阻生牙在生长发育期及时矫正 ,创造萌出条件 ,其牙根有再生长再发育的潜力。结论 :经前方牵引与推磨牙向后联合矫正后 ,既牵引上颌骨向前生长又为阻生牙生长开创了间隙 ,使阻生牙调整入列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错牙合成年女性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安氏Ⅱ1错牙合需拔牙矫治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颗第二前磨牙,B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指标的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病例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颌尖牙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B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减小量小于A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在面宽、口裂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长和鼻下颏下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弓宽度与软组织正貌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后成年女性软组织正貌的变化不受拔牙模式影响,不同拔牙模式仅影响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