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风险防范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我院儿科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采用风险防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及患儿护理质量。结果护理组患儿在并发症、疾病康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风险方法护理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在儿科医护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儿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以来收治的9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在住院时期的焦虑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并发症发生率、家属SDS以及SAS量表评分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细节管理与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0):1476-1479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儿44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110)和观察组(n=330),其中观察组又分为A、B、C三组,分别为风险防范式护理组(n=110)、细节管理组(n=110)、细节管理加风险防范护理组(n=11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相应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或细节管理或细节管理加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观察各组患儿的护理情况、家属满意度情况等,并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A组、B组、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31%、5.26%、5.51%、1.95%,客户评分护理非常不满意率分别为8.51%、4.34%、4.17%、1.68%, A、B、C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C组与A、B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各个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较少,家长满意度高,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均能显著提高儿科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细节管理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护理模式要优于单独的细节管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08~2021-08收治的患儿71例为研究组,给予其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风险警示标识。同时选取我院2019-07~2020-07收治的71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组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风险警示标识用于儿科护理,在降低科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在面对风险事件时的应对能力,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环节管理在儿科病区的应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区存在的主要风险环节及发生的原因,加强管理。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安全意识,把握每个护理细节,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区护理,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尽力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用药中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160例儿科患者,根据护理措施采取的时间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2019年2月—2020年2月)80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后(2020年3月—2021年2月)80例患儿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风险防控效果、护理满意度、用药知识程度掌握情况。结果:实施后治疗护理质量、心理护理质量、生活护理质量、用药健康宣教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实施前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用药知识程度掌握率为98.75%,高于实施前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和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护理风险事件、差错、纠纷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7.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儿科患儿无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危险意识,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了解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对提高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整理其形成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结果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就是意外伤害、病情的延误及药物使用问题,根据这些因素,提出加强护理看护、诊治管理及药物使用管理、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结论 儿科的护理风险大多都是可以的到人为控制的,通过严格护理和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儿童患者的健康度,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儿童由于年纪较小,在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各种风险状况,影响患者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儿科护理期间发生的风险状况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其中主要风险因素就是患者在治疗中的意外伤害、病情延误及药物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临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看护、诊治管理及护理人员对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范围,以增加护理的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护理安全管理是对医疗护理活动中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预防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护理质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如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9,(31)
目的探讨分析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30例儿科疾病患者,在其法定监护人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儿科常规护理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其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量化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风险处理业务能力,将之与患儿家属对其满意度一起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更高,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的同时风险处理能力也更高一些。上述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工作更加有序,出错率更低,风险发生时处理能力更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方便了护理人员,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儿科住院的4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标志,主要为腕带卡片,并为每例患儿建立护理档案。观察两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毎例患儿日护理时间、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意外发生率和每例日平均护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患者采用腕带卡片和建立护理档案的护理标识方式,对于提高护理效率和降低护理意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把2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护理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9.3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6.6%,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现细节,并将其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获得高效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的临床风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不做风险防范措施,观察组做风险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和医疗纠纷情况。结果:对照组满意度为68.75%,纠纷率37.50%,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纠纷率15.63%,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包括护理用药差错、护理观察不及时、意外伤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科的护理特点,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验采用细节管理,并对其作用及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儿科护理管理的水平。方法206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103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乙组103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最后以两组患儿护患关系、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有关并发症作为护理质量的指标,并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统计医院采取细节管理的儿科管理的变化情况,并作出进一步科学判断。结果在施行细节管理后,医院患儿的感染率、医患关系、护理工作中的并发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行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程度94.17%明显高于甲组的77.67%,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知,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医药指南》2015,(26)
目的研究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科学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儿科患儿72例,将其依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例数均为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为特殊药品应用失误、护理工作疏忽、护理文件识别错误等。采取了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后的实验组的护理管理成效明显比对照组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对存在风险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其护理成效,提升患者及家属心中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166-168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护理价值。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基础联合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率、安全管理评分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护理满意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安全管理评分(94.8±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3±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患纠纷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患儿的安全,且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