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渗盐葡萄糖肠内补液对35%TBSA烫伤大鼠的复苏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烫伤休克早期肠内给予高渗盐葡萄糖液的复苏效果。方法实验一:确定肠内输入高渗盐糖的渗透浓度。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30~260g,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0.9%等渗盐糖组、1.8%高渗盐糖组、3.6%高渗盐糖组和7.2%高渗盐糖组,每组10只。乙醚吸入麻醉后,背部用沸水(100℃,15s)造成35% TBSA Ⅲ度烫伤。各组于伤后0.5h开始分两次、间隔2h实施肠内补液。基础补液量(BV)按2ml/(kg.1%TBSA)计算。根据离子浓度相同的原则,0.9%等渗盐糖组输基础补液量,各高渗组补液量随渗透压的升高等比例递减,分别为1.8%高渗盐糖1/2BV、3.6%高渗盐糖1/4BV和7.2%高渗盐糖1/8BV。测定各组伤后4h血浆Na 浓度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记录伤后4h死亡率。实验二:比较高渗盐糖肠内补液与静脉补液的复苏效果。实验一确定最佳肠内补液渗透压为1.8%高渗盐糖水后,将大鼠分为1.8%高渗盐糖1/2BV肠内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每组10只。测定伤后4h血浆Na 浓度、渗透压、血细胞比容以及脏器酶学指标和小肠组织DAO活性。结果7.2%和3.6%高渗盐糖水组血浆Na 浓度和肠黏膜损伤指标DAO活性显著高于0.9%等渗和1.8%高渗盐糖组(P<0.01或P<0.05),伤后4h死亡率分别为90%和40%。而1.8%高渗盐糖组血浆Na 浓度和肠组织DAO活性与0.9%等渗盐糖组无显著差别(P>0.05),动物无一死亡。1.8%高渗盐糖肠内补液组与静脉补液组相比,除DAO活性有所降低外,血浆Na 浓度、渗透压、血细胞比容以及脏器酶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1.8%高渗盐糖肠内补液能有效维持烫伤休克大鼠血浆渗透压和血细胞比容,减轻肠道和脏器功能损害,基本达到1.8%高渗盐糖静脉补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1.8%的高渗氯化钠葡萄糖溶液(HEGS)和0.9%的等渗氯化钠葡萄糖溶液(IEGS)进行烧伤早期抗休克治疗对补液量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eagle犬35%TBSA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高渗盐糖溶液复苏组(H组)、等渗盐糖溶液复苏组(Ⅰ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伤前及伤后0.5、1、2、4、6、8、24h测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身血浆容量(PV)及血浆渗透压(OPP),伤后24h处死,取肺脏测量含水量。结果H组从伤后3~4h开始,EVLW、PVPI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H组肺脏含水量明显低于I组(P<0.05);H组从伤后2h开始OPP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H组和I组PV无明显差别(P>0.05),但伤后2h开始均高于C组(P<0.01)。结论HEGS进行烧伤早期复苏,能减少补液量,降低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肺脏水肿程度。其复苏效果优于IEG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5% TBSA烧伤休克早期口服补液对血流动力学、脏器功能和伤后5d预后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Beagle犬18只,体重11.0±0.5kg,先期无菌手术行动静脉置管术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肠黏膜血流量(IMBF),24h后用速效药丙泊酚作10min短时麻醉,凝固汽油燃烧造成35%TBSAⅢ度烧伤,随机分为不补液组、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每组6只。伤后第1个24h不补液组无治疗,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于伤后30min分别胃内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和静脉滴注乳酸林格液,补液量为4ml/(kg.1% TBSA),前8h补一半,后16h补另一半。伤后24h起各组动物均实施静脉补液,伤后第4天起实施静脉营养支持。分别于伤前和伤后第2、4、8、24、48、72、120h测定动物清醒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IMBF以及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统计三组动物的5d死亡率。结果各组动物伤后MAP、CO和IMBF均下降,但MAP在伤后4h已恢复至伤前水平,之后各组间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24h内口服补液组CO和IMBF均高于不补液组(P<0.05),但低于静脉补液组(P<0.05),24h后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IMBF恢复均较CO滞后。伤后各组血浆ALT、Cr和CK-MB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伤后72h内口服补液组ALT和CK-MB低于不补液组(P<0.05),但高于静脉补液组(P<0.05);口服补液组Cr在4、8、24h时点低于不补液组但高于静脉补液组(P<0.05)。不补液组伤后5d内死亡率为33.3%(2/6),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35%TBSA烧伤后早期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复苏效果虽略差于静脉补液,但相比不治疗组仍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保护脏器功能,减少早期死亡率,有望成为战争或灾害时早期静脉复苏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烧伤休克口服液体复苏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一个烧伤休克早期口服补液复苏的动物模型,为战争、事故或灾害现场烧伤休克口服补液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成年雄性Beagle犬(11~13 ks),实施动静脉和小肠造口置管术.术后24 h犬苏醒且各项指标稳定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颈背部35%TBSAⅢ度烧伤.伤后第1个24 h依据是否补液分为不补液组和口服补液组,每组8只.不补液组烧伤后不治疗,口服补液组依据Parkland公式向胃内输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第2个24 h起两组犬均给予延迟静脉补液,从伤后72 h起实施静脉营养支持.在犬清醒状态下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胃肠组织灌流指标,测定胃排空率、肠吸收率和循环血浆容量(PV),并记录伤后5 d的病死率.结果 烧伤后两组犬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和血浆容量均显著降低(P<0.05),胃肠组织灌流显著减少,但口服补液组心输出量和PV在伤后4,8和24 h均显著高于不补液组(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口服补液组于伤后48 h恢复至伤前水平,不补液组伤后72 h才恢复至伤前水平;口服补液组胃肠组织灌流指标伤后72 h恢复至伤前水平,而不补液组伤后120 h仍显著低于伤前(P<0.05).伤后口服液的胃排空率和肠吸收速率显著下降,伤后4 h最低,仅为伤前的42%和37%,直至伤后8 h仍低于伤前(P<0.05).不补液组伤后5 d的病死率为25%(2/8),口服补液组犬全部存活.结论 本模型模拟了战场、事故或灾害现场烧伤休克口服液复苏的实际情况,为研究休克口服补液时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流及胃肠功能的监测提供了实用和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显著升高,IMBF显著减少;CAR组PgCO2低于口服补液组,IMBF高于口服补液组,且伤后72h均未恢复至伤前水平.两组伤后血浆ALT、Cr、CK-MB、DAO水平均明显高于伤前(P<0.01),且CAR组均明显低于u服补液组(P<0.01),但伤后72h仍显著高于伤前.口服补液组和CAR组72h死亡率分别为50%(3/6)和33%(2/6).结论 50%TBSA烧伤口服补液伍用CAR能显著改善组织灌流和脏器功能,提高口服液体复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高张盐在烧伤延迟复苏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31例病例,分为平衡盐复苏组及高张盐复苏组;观察第1个24 h及第2个24 h的补液量、尿量、Na+、K+和Cl+的变化; 结果第1个24 h高张盐组的补液量和尿量,分别为1.52±0.15 ml/(kg·1% TBSA)和0.94±0.12 ml/(kg·1% TBSA),平衡盐组的补液量和尿量分别为1.74±0.26 ml/(kg·1% TBSA)和1.24±0.30 ml/(kg·1% TB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24 h高张盐组的的补液量和尿量分别为1.21±0.14 ml/(kg·1% TBSA)和1.18±0.15 ml/(kg·1% TBSA),平衡盐组的补液量和尿量分别为1.47±0.21 ml/(kg·1% TBSA)和1.40±0.30 ml/(kg·1% TB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Na+、Cl+在治疗前、伤后24 h及48 h的变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张盐复苏可以在补液量相对少的情况下,取得和平衡盐复苏相似的效果,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方法。方法 156例以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1组BMI<24、2组BMI24-27和3组BMI>27。全部病例假以60%TBSA,分别用中国复苏公式和体表面积复苏公式计算补液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体表面积补液公式估算量为6620.79ml,稍多于中国烧伤复苏公式估算量6287.02ml(p<0.01)。进一步分析,体重指数24-27,两公式计算量无差异;BMI<24中国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估算量偏少;BMI>27估算量偏多。结论 传统公式估算补液量受体重影响,新公式去除体重参数避免了对估算量的影响,并引入体表面积参数矫正烧伤面积,扩大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人群烧伤补液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烧伤犬静脉补液时丙酮酸钠林格液对循环血容量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Beagle犬,预先施行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置管,24h后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成犬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模型.将犬随机分为3组:不补液组(NR组,n=8)、乳酸钠林格液静脉补液组(VL组,n=10)和丙酮酸钠林格液静脉补液组(VP组,n=10).两静脉补液组于伤后30 min依据Parkland公式经颈静脉分别输注丙酮酸钠林格液或乳酸钠林格液.动物在清醒状态下测定平均动脉压、循环血浆容量、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水平.结果 伤后2h,NR组、VL组和VP组动物平均动脉压分别为(45.3±7.8)、(91.3±10.2)和(98.7±9.5)mmHg,较伤前值(141.7 ±6.0)、(142.3±6.1)和(142.8±5.5) mmHg明显降低(P均<0.05);循环血浆容量、动脉pH值和Pa02变化趋势与平均动脉压相似,但血乳酸浓度较伤前明显降低(P<0.05).伤后4h起NR组各项指标均持续恶化,直至死亡;而静脉补液组各指标逐渐恢复.两静脉补液组比较,VP组优于VL组,在烧伤补液后6h差别尤为明显(P均<0.05).结论 50% TBSA Ⅲ度烧伤犬静脉补液时,丙酮酸钠林格液改善循环血容量和乳酸性酸中毒的效果优于常用的乳酸林格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烧伤休克犬口服丙酮酸盐-糖液对循环血容量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Beagle犬施行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置管及胃造口手术后24h,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造成5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单纯烧伤组(NR组,n=8,伤后不补液)、NaHCO3盐-糖口服补液组(OH组,n=8)和丙酮酸盐-糖口服补液组(OP组,n=8)。口服补液组于伤后30min根据Parkland公式经胃造口分别输注NaHCO3-葡萄糖电解质液或丙酮酸盐-葡萄糖电解质液。在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循环血浆容量( PV)、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max)、血乳酸浓度、动脉血pH值、PaO2。结果各组动物的血流动力学等指标( MAP、PV、dp/dtmax、动脉pH值、血乳酸浓度、PaO2)于致伤后均降低;NR组各项指标持续恶化,直至死亡;口服补液组各指标逐渐恢复,OP组显著优于OH组( P<0.05)。结论50%TBSA烧伤犬口服补液时,丙酮酸盐-糖液改善MAP、PV、dp/dtmax、动脉pH值、血乳酸浓度、PaO2的效果显著优于常用的NaHCO3盐-糖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快速补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后心肌局部血流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 30 %TBSA(Ⅲ°)烧伤模型 ,分为快速补液组 (RI组 )和均匀补液组 (AI组 ) ,采用氢廓清法测定伤前、伤后 1、3、6、1 2、2 4、48h的心肌局部血流量 ,同时行心肌组织光镜和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伤后 1h ,心肌局部血流量降低 ,6h达最低点。补液后 ,心肌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 ,RI组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AI组。形态学观察表明 ,RI组的心肌损害较AI组轻。结论 :快速补液能够改善心肌局部血流量 ,从而可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Sepsis is a problem frequently encountered by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sts since they are often asked to perform procedures on patients already septic. Occasionally, patients may become septic during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Both of these mandate interventionists be prepared to institute therapy and manage the patient through the procedure or until critical care teams can be mobilized.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to provide an outline for dealing with the septic patient in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etting.  相似文献   

12.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抗休克液体复苏方法和复苏终极目标实现手段。方法:依据对休克病理生理变化新的研究成果和休克概念的转变为本研究的切入点。结果:现行的液休复苏方法和监测手段对于稳定休克最初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有效的,但不能纠正深在的休克病理状态。结论:按照休克复苏终极目标的观点,在现行液休复苏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最初复苏后依然存在的内脏缺血、代偿性休克和全身组织氧合不足等病理状态的再复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早期低压复苏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W istar大鼠64只,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为(129.9±14.3)mmHg,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MAP)降至40或50mmHg,分为3个处理时段,第1时段模拟院前救治时段,用2∶1乳酸林格氏液和6%的右旋糖酐输注分别将MAP维持在40、50、60、70、80、100mmHg,维持1小时;第2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情况,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MAP恢复至100mmHg,维持2小时;第3时段,观察第1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大鼠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动物存活情况、血压、液体输注量、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气等。结果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Hg),动物存活时间短,在第1时段末就有50%的动物死亡,需要的液体输注量大,血液稀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明显,血气指标差;而以<70mmHg(50、60、70mm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液体输注量小,血液稀释轻,血气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以50、60mmHg血压输注效果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在第三时段末动物死亡率为75%。结论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及活动性出血,止血前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及血液稀释,明显影响休克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有利于动物的后期恢复,输注压力以50、60mmHg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为临床脑复苏治疗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将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早期HBO治疗组(发病l周内)和晚期HBO治疗组(发病1周后),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2组的HBO治疗压力、疗程均相同,但HBO治疗的介入时间不同.评定标准采用“2001年中国重新修订的PVS诊断和疗效评分标准(南京标准)”,在HBO治疗前和发病后的第6个月进行意识状态评定.结果 早期HBO治疗组18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4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2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7人(无效),有效率50.0%:晚期HBO治疗组53人,清醒、恢复正常生活9人(有效),清醒、轻残但可自理生活15人(有效),最低意识状态4人(无效),植物状态生存25人(无效),有效率为45.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有效率与国内外报道的脑复苏成功率(2%~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的HBO治疗可改善部分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保护残存神经细胞,提高智能水平,但早期、超早期HBO治疗不能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收治的严重创伤165例入院1 h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的量效关系.结果165例中复苏成功率为67.9%,复苏成功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1例(6.66%),创伤病死率32.1%(5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最初1 h)输液量大于1.5 L两组存活率明显高于输液量小于1.0L组.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应以血液动力学稳定为基础,以纠正氧代谢紊乱和防止MODS为目的,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供氧及利用.  相似文献   

16.
常用复苏药物和方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战场救治更强调“医疗与士兵同在”,而战场上医疗的第一原则是救命,生命复苏。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了传统的复苏药物和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如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复苏效果的比较,利多卡因不再作为预防性用药使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胺碘酮经大规模临床研究被证实为心衰患者和对除颤及肾上腺素无效的心脏停搏患者的首选用药。限制性液体复苏概念重新审视了以住对失血性休克的快速补液疗法,晶体液、胶体液和高渗盐水对危重和创伤患者应用的利弊仍需临床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延迟复苏对犬40%血容量失血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8只,按全身血容量的40%半小时放血完毕。伤后24 h开始液体复苏,伤后第二个24 h按失血量的3倍给予乳酸林格液,48h后给予生理需要量。记录动物72 h死亡率,采集伤前及伤后1、4、24、48、72 h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殖能力、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伤前比较,失血性休克后1、4、24、48、72 h各点T淋巴细胞凋亡率均较伤前显著降低(均P<0.05);伤后24 h和72 h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伤前降低,但24 h和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伤后CD4+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CD8+T细胞比例较伤前显著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于伤后1 h开始下降,伤后4、24、48、72 h均比伤前显著降低(P<0.05);但复苏前后无显著差别。结论犬40%血容量失血导致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持续抑制,延迟复苏并不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检测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5例心搏骤停后CPR患者,依据复苏效果分为三组,A组:CPR 30 min,无效死亡;B组: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建立≥2 h,但最终死亡;C组:复苏成功,存活出院;对照组(D组):30例健康成年体检者。于CPR开始(0 h)、3、6、12 h和24 h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水平,比较各组患者该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CPR初期,A、B、C三组BNP无明显激活,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CPR 3 h激活程度与C组接近,于CPR 6 h显著激活,较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持续至24 h;C组于CPR 3 h激活,6 h达峰值,24 h降至较低水平。结论CPR过程中,BNP的激活呈动态变化,患者CPR后出现了心功能不全。BNP的早期激活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BNP大量持续表达提示CPR患者心力衰竭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心功能不全、提高心排血量、改善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可以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复苏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中青年人的主要死因,如何降低其病死率及病残率仍是一个难题,本文综述了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策略、时机以及输液通道建立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种不同分子量的6%羟乙基淀粉(HES)/0.9%氯化钠(NaCl)溶液对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早期低压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脾脏损伤 切断脾动脉的一分支造成大鼠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32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止血前输注液体的不同分为4组:Ⅰ组,不复苏(no resuscitation,NR)组;Ⅱ组,HES40组;Ⅲ组,HES130组;Ⅳ组,HES200组.伤后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时各组分别用3种不同的6%HES/0.9%Nacl溶液开始进行低压复苏,使MAP维持在50mmHg,持续1小时(低压期),Ⅰ组此期不输注任何液体.然后结扎脾动脉止血,各组均以林格氏液加肝素化的供体大鼠全血进行充分液体复苏2小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出血量、血细胞比容(Hct)、止血前期和止血后期的输液量、存活时间.结果 与Ⅰ组比较,早期低压复苏虽然增加了出血量,却显著延长了存活时间,其中Ⅲ、Ⅳ组存活时间比Ⅱ组显著延长,且止血前和止血后输液量显著少于Ⅱ组,而Hct显著高于Ⅱ组,其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显著强于Ⅱ组.结论 用HES进行低压复苏,较之不复苏延长了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不同分子量的HES复苏效果不同,HES130和HES200的复苏效果优于HES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