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指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不伴有急性炎性表现的中耳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其病因与生理机制复杂,以耳闷、耳鸣、耳痛等耳部症状为主,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而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目前,SO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分析是研究SOM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见方法,也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SOM中耳积液的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比较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从耳聋治肺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共同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与中医的"耳胀"、"耳闭"、"耳聋"、"耳鸣"等疾病相类似.其中"耳胀"相当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闭"相当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形成SOM的重要因素,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被认为是形成SOM的主要生物因素.针对中耳黏膜感染及变态反应炎症进行治疗的同时改善咽鼓管功能是治疗SOM的关键.由2000年始,我们采用鼓膜穿刺加压灌注疗法(简称中耳PPP疗法),对76例(91耳)SOM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有效率达90.11%.  相似文献   

4.
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7例(115耳)正常人(对照组)和68例(97耳)SOM患者(SOM组)用鼻内镜观察其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将其分为三角形、缝隙形、椭圆形、喇叭形等4种类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三角形84侧,缝隙形4侧,喇叭形17侧,椭圆形10侧;SOM组三角形13侧,缝隙形68侧,椭圆形5侧,喇叭形11侧,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声导抗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GSI-Tympstar型中耳分析仪对28例(55耳)SOM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记录其鼓室压、声导纳值、中耳共振频率等,并与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OM儿童中38耳声导纳为0.17±0.07ml,中耳共振频率为468.42±100.28Hz,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8耳中有13耳鼓室压小于-150daPa,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儿童SOM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在分泌性中耳炎 (SOM)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 5 6例 (6 8耳 )SOM患者血浆和中耳积液 (MEE)中PAF的含量 ,并以 4 0例正常人血浆作为对照。结果 :SOM患者MEE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1) ,SOM患者血浆中PA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中的浓度 (P <0 .0 5 ) ;黏液性中耳积液中的PAF浓度明显高于浆液性中耳积液中的浓度 (P <0 .0 1)。结论 :PAF是SOM中耳积液中的重要炎性递质 ,它与疾病的持续状态相关 ,可能在SO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儿童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引起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原因、程度及手术疗效。方法对10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听力检查,将其中56例(70耳)并发SOM患儿行腺样体刮除术,作为手术组,观察其疗效;其余无并发SOM者设为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情变化。结果90天后复查听力,手术组治愈48例(S6耳),治愈率80%;对照组有8例(14耳)并发SOM。结论腺样体肥大儿童应定期行听力测试,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7年~2001年经鼓室置管治疗的45例(78耳)儿童SOM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随访1-2年,85%耳(35例,66耳)听力明显改善,鼓室导抗图恢复成A型。结论 积极改善咽鼓管功能并适当延长留管时间,防止过早脱管对提高儿童SOM的治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SOM)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 80例 (144耳 )小儿 SOM均行鼓室置硅胶管术 ,其中 30例同时行增殖体刮除和 (或 )扁桃体摘除术、10例行腭裂修复术、2 0例鼻窦炎患者行抗炎引流治疗。结果 :80例患儿随访 0 .5~ 1年 ,83%耳 (6 5例 12 0耳 )听力明显改善 ,纯音听阈 ,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 :对 SOM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综合性治疗 ,方可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10.
通常人们认为是Adam Politzer(1835—1920,现代耳科学之父)最早描述了分泌性中耳炎(同义词: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其实,早在Politzer之前,这种疾病已经存在、流行,并且被当时的医生所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对鼻咽癌(NPC)放疗后的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疗效。方法:对27例、39耳NPC放疗后的SOM患者进行鼓膜置管和随访。结果:随访3个月~3年,治愈9耳(23.1%),有效25耳(64.1%),总有效率87.2%。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治疗SOM创伤小,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是中耳常见的疾病。特别在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其中中耳负压学说、感染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中耳负压学说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功能不良、中耳黏膜气体交换不良或乳突气化不良、中耳清洁功能障碍引起中耳负压状态,继而黏膜水肿、渗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内镜、颞骨高分辨率CT、鼓室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等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7例(414耳)腺样体肥大患几分别行耳内镜、鼓室声导抗、纯音测听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以颞骨CT检查结果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耳内镜、声导抗及纯音测听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准确度.结果 207例414耳中,CT诊断SOM(中耳积液)125耳(30.19%%,125/414),其中116耳(92.80%,116/125)鼓膜穿刺证实有中耳积液;与颞骨CT结果比较,耳内镜(诊断中耳积液128耳,其中CT检查阴性4耳)、鼓室声导抗(B型导抗图133耳,其中CT检查阴性8耳)、纯音测听(0.5~4 kHz气骨导差≥15dB 81耳,其中CT检查阴性2耳)三种检查诊断SOM的敏感性分别为99.20% (124/125)、100% (125/125)、63.20%(79/125),特异性分别为98.62% (285/289)、97.23% (281/289)、99.31% (287/2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 (409/414)、98.07% (406/414)、88.41% (366/414).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SOM的符合率(99.52 %)高于任一种单项检查和其他任何两种联合检查.结论 以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导致儿童期耳聋的常见疾病,但SOM的发病机制并未阐明。由于多数患耳渗出液中检出细菌内毒素(80%~90%),远高于细菌的检出率(38%),故细菌内毒素被认为是SOM的重要病因。已有实验发现内毒素激发中耳粘膜炎症反应,促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serous otitis media,SOM)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98耳)小儿SOM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入醋酸确炎舒松-A、α-糜蛋白酶混合液,另55例(98耳)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行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及鼓室置管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90.8%,两者相仿,但前者的优点明显多于后者。结论:单孔鼓膜穿刺正压注药治疗法为安全、无痛、经济、无创性治疗,且疗效好,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以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炎症。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我科自1997年起,应用Nd:YAG激光治疗SOM病人500余例,疗效满意。我们对其中70例112耳治疗后有随访记录的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0例112耳SOM病人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7~68岁,平均18.2岁。其中初诊病人32例46耳,经穿刺(或切开)后复发病人38例66耳,单耳52例,双耳30例。病程1周至5年,平均2.7月。治疗前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聋79耳,混合性聋33耳,纯音测听言语频率(0.5、1、2 kHz)气导平均听阈37.7 dB,气骨导间距差20~40 d…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SOM)是儿童常见多发病之一,有资料表明,该病占学龄儿童体检人数的10%,占儿童耳鼻咽喉科患病数的3.6%,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1];如不合理诊治,可能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智力发育不良等。2009—01—2012—09期间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236例(260耳)SOM患儿,发生误诊漏诊的22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婴儿分泌性中耳炎(SOM)影响因素,探讨婴儿SOM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确诊为SOM的65例(112耳)婴儿进行跟踪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随访时对每例患儿复查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纤维内镜组合检查,分析其SOM病情的变化,且在随访时询问家长患儿是否有反复呛奶、反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的中耳积液中IFNγ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56耳)SOM患者(中耳炎组)的中耳积液、血清及24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中耳炎组积液中IFNγ的浓度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浓度(P<0.01);中耳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M慢性期IFNγ浓度明显高于急性期(P<0.05);首次穿刺及第2次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3次或3次以上穿刺积液中IFNγ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FNγ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FNγ的高浓度可作为SOM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鼓室置管术及相关处理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鼓室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58耳)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SOM均用鼓室置管器行鼓室置管术,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沐舒坦及类固醇3-5d,用α-糜蛋白酶冲洗鼓室,吸净鼓室分泌物,行咽鼓管吹张。5例合并鼻窦炎病人予对症治疗,1例鼻息肉病人行息肉摘除术。结果:50例病人随访0.5-1年,90%病人(45例49耳),听力明显改善,纯单听阈、声导抗检查恢复正常。结论:SOM的病人病程在2个月以上,积极保守治疗无效后,用置管器行鼓室置管加相关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