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仲瑛教授论五脏痰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仲瑛教授论五脏痰瘀江苏省中医院(210029)李七一关键词五脏痰瘀,辨证论治吾师周仲瑛教授系全国著名老中医。他以化痰法瘀为法治疗疾病,特别是治疗疑难病证屡奏良效,其理论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兹仅将周师就五脏与痰瘀间关系的论述初步整理如下。一、心...  相似文献   

3.
周嘉平 《四川中医》2001,19(10):6-7
《金匮》胸痹篇提出:胸痹的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治疗以宣痹通阳为主,以括萎薤白白酒汤为主治方剂。中焦阳虚者,以人参汤补中助阳;痰浊内盛者,药用瓜萎、薤白搂主涤痰理气,温化宣通,以除痰浊;阴寒内盛轻者,以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重者,则宜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临证治疗胸痹,须重视活血化瘀和寓通于补的临床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脏疾病遵循胸痹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及三大并发症。胸痹证情缓解时,应注意调节饮食、调畅情志以疏通气血。  相似文献   

4.
病有虚实,治有补泻。补为治疗虚证之大法,但据五行生克关系,《金匮要略》对五脏虚证补法,又有一定的特点,即除注意五味归五脏,脏药结合补本脏外,又有助子脏,益所制之脏助其自愈的治法。《金匮要略》为疗内伤杂病之书,脏腑经络又为其辨证的纲领,且五脏虚证又为临证常见疾患,故笔者认为,对此实有结合五脏虚证评析的必要,以便于临床证治的实际应用。“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仲景疗肝虚之证,不仅补用酸味药,以酸生肝,补肝之体,同时,又以五行相生关系,助用焦苦药,入心使心旺气盛于肝,子令母实。并还利用五行相克关系,益以甘味药,入脾、补脾调中益肝。总之,治有肝、脾、肾,法有补、助、益,药有酸、苦、甘,但究其目的,均为治肝虚而设。  相似文献   

5.
6.
呃逆从五脏辨治江苏省姜堰市中医院(225500)谢兆丰主题词呃逆/中医药疗法,五脏,辩证论治呃逆,俗称打嗝,古书称“哕”,是指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的一种病证。本病病位在膈,病因虽有多种,不外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其证有虚实寒...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辨治血证六法管窥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金匮要略》,血证,辨证施治一、苦寒清泄法《惊悸吐觑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觑血、泻心沥主之”.方用污心汤者,取其苦寒清泄,直折其热,降泻其火,血证自...  相似文献   

8.
9.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有的是难以入寐,有的是寐而易寤,而有的是寐而不稳,或寤后不能再寐,甚至整夜不能入寐.不寐一病,病在心,病源在肝肾,与肺脾(胃)有关,故不寐可从五脏论治.  相似文献   

10.
姚九江主任医师善用《金苫要略》方治疗杂病,并予灵活化裁。如其治水肿常选防己黄芪汤和肾气丸,治喘症常选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治胸痹常选瓜萎薤白半夏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目前临床多以肺胃肾论治,但有许多患者按此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笔者依据《灵枢.五变》所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论并结合临床,认为五脏病变皆可致消渴,  相似文献   

12.
13.
聚证,是指腹部结块,或胀或病,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的一种内伤疾病,《金匾·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论述了积证与聚证的不同病机和症状,其中聚证治法散见于《金匮》的其他各篇,笔者将其归纳为健脾6法。1.健脾温中法《金匾·腹满寒剂宿食病卧证并治篇》曰:“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失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本证乃因脾胃阳衰,寒凝气滞所致。其中“上冲皮起,出见有失足”为内寒冲逆,结聚于腹部之籍证。治用健脾运气,散寒温中法。方中人参、抬糖健脾助运,蜀椒、干姜散寒温中。合之脾…  相似文献   

14.
汪秀梅 《四川中医》2012,(10):19-20
小儿慢性咳嗽病位在肺,临证时在宣肺、清肺、润肺、敛肺的基础上,从肺、脾、肝、心、肾五脏论治,分别采用宣清补敛、益气健脾化痰、清肝泻火敛肺、养心活血化瘀、滋阴益肾通络治疗大法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论治,可温补脾阳、攻泻胃热、调和脾胃;从肝胆论治,可滋补肝血、条达肝气、清泻胆热;从肾论治,可补肾填精、温阳利水、交通心肾、急温元阳。诸法之效,全赖辨证准确、处方得当,临床用之,定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18.
癫痛相当于中医的“痛证”为神经系统常见病.笔者借鉴历代医家论述,认为肝失疏泄,脾虚生痰,心火上扰,肾虚髓空,肺气虚损可相互作用导致癫痫发作.癫痫治疗五脏辩证论治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