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在女性有效避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因计划生育于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857例为实施PAC前的对照组,其中621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人工流产患者904例为实施PAC后的研究组,其中867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对比分析她们1年避孕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对照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4.24±0.86),知晓率31.24%;研究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8.28±1.62),知晓率9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134例(占21.58%),再次意外妊娠者173例(占27.86%);研究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676例(占77.97%),再次意外妊娠者46例(占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服务通过向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展人工流产后规范性避孕服务对女性生殖健康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行人流术的180例服务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服务,观察组采用规范性避孕服务措施,观察心理状态和效果指标。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SCL-90、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长效高效避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殖系统感染率、再次意外妊娠率和出生人流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流术的服务对象实施规范避孕服务,能改善心理状态,提高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降低重复流产率,促进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需求,为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9月对金湖县268名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进行进行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生殖健康需求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8.6%)和紧急避孕方式(28.4%)的知晓率较低。32.5%的调查对象接受婚前性行为,82.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女性身心影响大、79.5%的调查对象认为流产对以后妊娠有影响,4.5%的调查对象接受多性伴。52.6%的调查对象第一次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以往性行为的避孕方式主要是安全套(72.1%)、安全期避孕(44.4%)和体外射精(36.9%)。51.2%的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78)、文化程度(OR=1.35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OR=2.027)和有无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OR=1.814)是安全性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低,对生殖健康知识普遍有需求,需要采取系统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珠海市6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所)选择150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1146份,其中干预组577人,对照组569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9.76和6.07(F=847.87,P0.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83.24%)高于对照组(59.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01)。干预组的非意愿妊娠率(9.71%)低于对照组(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8,P0.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效果,以便给育龄妇女提供更加优质的流产后服务,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法: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到我院做人工流产的68例意外妊娠妇女,严格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干预组(实施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和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干预一年后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对避孕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同,人工流产后主动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两组也有所不同,且均为干预组(97%)高于对照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的计划生育服务能进一步提高她们对再次发生意外妊娠的防范意识,在一定成程度上提高育龄期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掌握,进而采取相关的避孕措施,为自身的生殖健康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现状,探讨按照婚育状况制定女性计划生育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就诊于两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妇女695例,根据婚育状况将对象分未婚未育组、已婚未育组和已婚已育组.对各组女性及其性伴侣的一般情况和避孕、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未婚未育组首次性生活年龄和首次人工流产年龄均小于其他两组(P<0.01).已婚已育组总流产次数和1年内≥2次人工流产人数最高(P<0.01),对避孕知识和人工流产危害知晓率最高,未婚未育组最低.其性伴侣对避孕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未婚未育组,最低的是已婚已育组.3组本次非意愿妊娠原因权重最高的均为无避孕措施.结论:不同婚育状况女性人工流产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同,对不同女性及其性伴侣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健康宣教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针对避孕措施的指导和随访模式,提高人工流产术后女性的有效避孕率,为个性化干预改善重复人工流产者的避孕方式和避孕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20例重复人工流产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干预组实施个性化避孕措施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定期随访、专业服务等),对照组仅实施一次常规的避孕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18个月的避孕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避孕措施实施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随访期间两组的避孕措施实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干预组无一例出现非意愿妊娠,对照组有6例非意愿妊娠,两组干预后的非意愿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要求避孕者开展个性化干预模式的开展非常必要,可显著提高人工流产后的有效避孕率,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机构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海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选择240名行人工流产妇女在流产术前进行初始问卷调查。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组)和对照组(常规流产后处理组),对干预组进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措施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1年期满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采用与初始问卷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避孕措施实施情况,及再次非意愿妊娠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收回有效问卷213份,其中干预组107人,对照组106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避孕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9.2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干预组采取主动避孕措施的比例(79.44%)高于对照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P0.01)。干预组与1年前相比,采取较为可靠的避孕措施(避孕套、避孕药、放置IUD)的比例更高(χ~2=16.49,P0.01)。干预组1年内非意愿妊娠占8.41%(9/107),对照组为21.70%(2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1);干预组1年内再次人工流产率为2.80%(3/107),对照组12.26%(13/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1)。结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育龄女性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措施使用比例,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率,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浅析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86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防护知识、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患者防护知识、防护态度、防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中应用知信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知信行水平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和术后即时避孕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前瞻、对照、单盲方法,将120例进行初次无痛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流产服务模式,观察组接受PAC服务模式。评估术后即时避孕的使用情况,并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不同服务模式下行人工流产术前后患者焦虑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前,对照组SAS评分为(47.8±8.3)分,观察组为(47.6±8.2)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h,对照组SAS评分为(45.6±6.1)分,观察组为(28.2±4.7)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01,P=0.000)。对照组流产后立即落实避孕措施的比例为11.67%,观察组为7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流产后服务模式有助于缓解初次人工流产未婚女性的负性心理,同时对有效、即时落实避孕措施,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心理健康状况,为医院有针对性地对该人群提供完善的流产后心理疏导及院内避孕咨询提供支持。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医院自行编制的生殖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82例被调查者平均年龄21岁;23.0%是大学生身份;以非北京户籍为主;首次性行为时的平均年龄为18.9岁,最小仅16岁。47.5%的被调查者通过朋友获得避孕知识;18.0%的被调查者性传播疾病知识得分为0。81.7%的被调查者抑郁量表得分≥50,有抑郁倾向;67.1%的被调查者焦虑量表得分≥50,有焦虑倾向。结论未婚青少年人工流产者的主要特征是发生性行为时的年龄较低,缺乏相关的性及生殖健康知识,且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对在校未婚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的影响,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486例在校未婚女大学生,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既往有人工流产史248例,其中流产次数≥3次的15例;高危人工流产72例,高危因素主要为半年内再次人工流产以及人工流产次数≥3次。问卷调查显示,PAC干预后女大学生对月经及排卵知识、科学避孕的认知、性传播疾病的认知(疾病种类、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人工流产危害的认知(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等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χ2值分别为21.42,69.65,71.09,52.80,63.25,187.59,356.02,P值均<0.05)。干预前仅53.7%(261/486)女大学生采取中、低效避孕措施,高效避孕措施仅占0.4%(2/486);干预后全部采取避孕措施,其中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分别为85.4%(415/486)和68.3%(332/486),较干预前提高(χ2=786.10,P<0.05)。结论对在校女大学生进行PAC教育可提高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术后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减少重复流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现状及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这一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保健服务,降低重复流产,保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以自填方式为主,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在4所二级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人工流产的次数、人工流产的原因、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等方面。结果: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占比55.51%;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6.75%;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安全套避孕占42.35%;未避孕的首要原因是侥幸心理占50.32%;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对相关避孕知识的知晓率得分均数最高。结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重复人工流产比较高,对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匮乏。加强对外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的指导和宣教,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保障他们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段秀玲  柳怡  颜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13-4416
目的:分析对妊娠少女进行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探讨适合评价妊娠少女人工流产医学干预的效果指标。方法:通过奇偶号将500例样本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干预效果指标的差异性。结果:干预组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提升分为(4.53±1.58),高于参照组的(2.3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30,P<0.05);干预组的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率为85.1%,高于参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1,P<0.01);两组避孕措施的使用频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7,P<0.01),参照组、干预组的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分别为24.4%、52.2%,干预组的频度提升幅度和无效避孕措施率减少百分比均优于参照组,且人工流产后1年内再次妊娠率(10.5%)低于参照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结论:医学干预对妊娠少女流产后的性和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流产后首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避孕措施使用频度、流产后1年内无效避孕措施率百分比和再次妊娠率等5个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的宣传干预手段对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流动人口未婚女性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仅免费发放避孕套与宣传资料,改良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张贴宣传海报、开通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专线、设立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服务点、开展生殖健康讲座与发放服务联系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两组人员干预前后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情况。结果:干预后,除艾滋病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5,P=0.316)外,改良组避孕知识、流产知识、生殖道感染知识与性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45.399,P=0.000;流产知识:χ2=49.112,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43.613,P=0.000;性健康知识:χ2=53.296,P=0.000)。改良组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避孕知识:χ2=5.214,P=0.022;流产知识:χ2=19.705,P=0.000;生殖道感染知识:χ2=32.119,P=0.000;性健康知识:χ2=28.910,P=0.000;艾滋病:χ2=6.948,P=0.000)。结论:流动人口未婚女性生殖健康的改良宣传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对各类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与正确率,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丽平 《现代预防医学》2016,(21):3902-3905
目的 了解武汉未婚重复人流女性对避孕节育的知识、态度、行为(KAP)及生殖健康状况,为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提供科学依据及思路。方法 设计KAP问卷调查表进行队列研究,然后在队列数据库中,随机抽取来自武汉13个辖区的共1127名未婚重复人流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未婚女性重复人流的高发年龄段在20-30岁之间,占77.37%;重复人流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答题正确率仅35.89%;在避孕态度方面,表示愿意采取避孕措施的占83.85%;但有53.24%的人对人流的危害认知不足;采用低效避孕措施如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占50.67%;通过学校、医院、社会宣教等相对正规渠道获取避孕知识的比例不高。结论 社会应关注未婚人群的生殖健康需求,扩大避孕知识的普及率,提高未婚重复人流女性避孕措施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产后关爱(PAC)对女性避孕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人工流产患者1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人工流产术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PAC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心理状况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时避孕行为的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时避孕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PAC服务可以有效改善人工流产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避孕行为的执行力,保障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患者流产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154例,对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按来院顺序编号并按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7例.在流产前,对干预组患者提供流产后关爱服务,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接受人工流产后,通过返院咨询和电话咨询等形式,对其避孕方法和是否再次意外妊娠情况于流产后1、3、6、9个月共进行4次随访.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采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不安全避孕法(干预组占71.4%,对照组占61.0%)及常规避孕法(干预组占27.3%,对照组占3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3、6、9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常规避孕率由干预前的27.3%迅速降低到2.6%,并在之后的随访中逐渐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常规避孕率由干预前的39.0%增加到81.8%,并维持较高水平.干预组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由干预前的1.3%显著增长到97.4%,并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缓慢增长到5.2%.干预组患者的不安全避孕率由干预前的71.4%显著降低到1.3%,并保持较低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避孕率由干预前的61.0%缓慢降低到15.6%.两组患者的3种避孕方法在1、3、6、9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138.45,均P<0.05).结论 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提高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经过流产后关爱服务咨询,在后续的随访中,需要巩固女性的科学避孕知识和强化其意识,维持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银霞  王玉  岳一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09-4111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生殖健康、避孕及乳房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相关知识需求,提高学校对该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行设计问卷对930名民族大学女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民族大学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欠缺,对避孕方法及流产危害知晓率低,乳房保健自查意识淡薄,但希望学习性卫生相关知识。总体上,汉族和城市生源学生对避孕方法、乳房保健自查知识掌握程度稍好。结论:女大学生应该了解更多生殖健康、避孕及乳房保健方面的知识,减少对自身身体及心理的伤害,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