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喉切除术后造瘘口复发的原因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例喉癌、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对比两组生存时间.结果:手术组11例术后生存时间为6 ~ 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非手术组6例生存时间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5个月.手术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造瘘口复发癌原因与首次手术的处理恰当与否有关.其预后差,积极、适当的挽救性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造瘘口复发癌的临床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接受治疗的喉全切除术后造瘘口复发癌患者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全程采取护理措施.分别对2组患者的局部感染、呼吸道堵塞、治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感染率和呼吸道堵塞率分别为12.5%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2±3.9)d,低于对照组8d左右,其治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2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约37.5%.结论 全程护理措施应用于喉全切除术后造瘘口复发癌患者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肿瘤复发并行挽救治疗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 26例首次术后至复发时间平均22个月,均行挽救治疗,术式包括全喉切除、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支撑喉镜复发癌局部切除、喉次全切除加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发声重建术等,11例同时行术后放疗,3例单纯行放疗。治疗后有4例再复发,均行第3次手术,其中1例行第4次手术。随访5年,挽救治疗后总体3年生存率57.69%(15/26),5年生存率34.62%(9/26)。结论喉癌部分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以局部复发为主,目前挽救性治疗仍以全喉切除为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复发喉鳞状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 用包含18000个cDNA的基因芯片法检测2例复发喉鳞状细胞癌标本的癌组织及喉正常粘膜组织mRNA表达谱,通过对比分析寻找与复发喉鳞状细胞癌相关基因。结累 (1)重复且相差3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共218个,其中喉癌组织表达上调的基因137个,表达下调基因81个;(2)表达相差10倍以上的基因4个,分别为U02570、AW863712、AA523939和NM-014381。结论 复发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表达失调的过程,其中可能主要与GTP酶活化蛋白及嗍A错配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喉切除术后气管造口复发(postlaryngectomy peristomalrecurrence,PSR)是指气管断端与皮肤相连接处的肿瘤复发,是喉癌术后一种特殊类型的复发,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国内报告不多。我科1980~1996年共收治PSR患者1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1980~1996年共收治喉癌患者659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者281例,其中男216例,女65例。病理诊断均为喉鳞癌。术式为全喉切除77例,部分喉切除204例。术后随访发现PSR患者16例,原发部位、T分期…  相似文献   

6.
癌症,给许多人和家庭带来不幸,也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是目前公认的灭癌“三剑客”。但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许多癌症患者虽然做了手术,切除了癌肿,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因病情加重,而被诊断为复发和转移。于是,众多的癌症患者或其家属向医生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癌症手术切除了病灶后为什么还会多发和转移?医学研究认为一般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方法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于术前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1a分别对64例喉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优于术前1周,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a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优于术前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6个月患者开始进入适应状态,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术后6个月可作为长期生活质量调查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的技术方法 、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声或CT 引导下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对18 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125I 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植入范围达影像学边界.利用枪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0 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70 ~100 Gy,每颗粒子活度0.5 ~0.6 mCi,每个病灶植入7 ~41 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7 颗.全组均为外放疗后复发病例,既往放疗每次2 Gy,总剂量45 ~75 Gy.术后24 h 内摄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 线片,了解粒子有无移位.结果 随访3 ~ 28 个月,中位时间13 个月.全组18 例21 处病灶局部控制率为95.24 %(20 /21).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6.7 %,中位生存期11 个月.无严重的皮肤损伤发生.结论 放射性125 I 粒子近距离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局部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易于防护,安全可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全喉切除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重要手术,但术后丧失发音功能,许多学者对全喉切除术后语言康复及发音重建进行研究。随访1987/1997行气管食管瘘发音重建术的患者169例,术后分别进行同等程度的发音训练,局部针灸及按摩,分别观察术后3周及术后5年的发音效果,结果发现直接法具有见效果快,易掌握的特点,但需要不断更换发音钮。瓣膜法具有发音效果稳定的优点,但术式较复杂,精确度高,术后感染可影响发音效果,相比之下瓣膜法更适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6例喉癌全喉切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全喉切除患者生活质量总体评分仅为54.97分.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发音状况、经济收入、是否参加社会活动等.结论: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喉癌全喉切除患者的随访和支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郑虹  梁传余 《华西医学》1995,10(2):207-209
本文报导1980.7~1992.12间收治的喉鳞癌喉切除术后的36例局部复发病例。探讨了其与首次治疗式,残边及颈淋巴转移的关系,提出了降低其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评式生活质量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对107例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对术后有关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喉切除术后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社会影响与工作学习能力、日常活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医疗费用和家庭影响等的得分不同;随着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年龄较小、经济状况富裕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生活质量佳。结论针对年龄大、经济状况差、家庭关系紧张的喉切除术后患者,应定期随访,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准确评价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颈淋巴结转移。方法 :采用临床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肿瘤浸润厚度等对 6 4例OSCC进行观察多因素分析。结果 :TNM分类、组织病理分级、肿瘤生长类型、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不能准确反  相似文献   

14.
郑虹  王开平 《华西医学》1995,10(4):462-465
本文报导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92年1月至1993年5月间华西医大附一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1例喉鳞癌患者的术后癌标本进行细胞定量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宫颈癌及15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标记微淋巴管,并观察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微淋巴管,但分布不一致。癌中心区微淋巴管数目少,并且多呈闭锁条索状,癌边缘区微淋巴管数目多且多扩张,呈管腔样,有时可在其中发现癌栓。宫颈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2.5±4.6,与癌中心区微淋巴管密度(5.9±2.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正常组织微淋巴管密度(3.2±2.5)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为19.9±3.2,明显高于非转移组(8.5±4.7)(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且主要存在于癌边缘区,癌边缘区淋巴管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3例浸润性宫颈鳞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以及23例转移淋巴结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基因在宫颈鳞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的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以及宫颈间质肌层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P>0.05);KAI1在高中分化组中的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与其原发灶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宫颈鳞癌组织的恶性侵袭行为可能不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c l-2和K 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切片中Bc l-2和K i-67蛋白的表达。结果Bc l-2总阳性率为64%;K i-67总阳性率为60%;Bc l-2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5年生存率无关,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K i-67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与5年生存率无关;Bc l-2和K i-67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存在相关关系。结论Bc l-2和K i-67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K i-67可作为评定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测其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