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X线表现,评价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癌和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影像资料。结果:乳腺癌导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分支导管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伴导管壁破坏、导管阻塞中断、“潭湖征”等较为典型的征象;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主要表现为大导管内光整的充盈缺损,导管壁多无破坏,并伴有导管扩张以及导管扭曲。乳腺瘤与乳头状瘤在充盈缺损、导管壁破坏、导管完全中断、导管扩张以及“潭湖征”等x线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和乳头状瘤的符合率分别为78.3%和80.1%。结论: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伴导管壁破坏、导管阻塞中断、“潭湖征”等征象及发生部位上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两者各有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特征,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均行普通钼靶平片及导管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做对比。结果钼靶平片发现结节1例,1例实性肿块,其余38例正常。行乳腺导管造影后,充盈缺损38例,其中32例为类圆形、杯口样充盈缺损,6例不规则形充盈缺损。38例中,单发肿瘤者32例,多发者6例。2例导管显示正常。28例病灶近端导管扩张。导管造影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做比较,准确诊断37例,符合率92.5%(37/40);误诊1例,漏诊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定位、定性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8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结果乳导管造影示:24例显示类圆形充盈缺损,12例呈条柱状缺损,30例导管杯口状堵塞,48例导管显著扩张。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血性溢液性乳腺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造影及钼靶平片的X线表现.结果 导管乳头状瘤1l例,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表现为末梢导管内多发"斑点"状充盈缺损;导管扩张伴炎症5例,表现为导管扩张、管壁毛糙、模糊;乳腺囊性增生2例,表现为末梢导管呈囊状扩张;乳腺囊肿伴感染1例,表现为对比剂充盈的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导管内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导管不规则变形、狭窄、扩张、中断,管壁僵硬.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能为血性溢液性乳腺病作出明确的病因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 X 线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 X 线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X 线片45例无明显阳性表现;②12例乳晕及中央区可见大小不同的结节影,其中3例结节内可出现弧形钙化及粗颗粒样钙化,4例可见增粗的导管影,2例既有结节钙化,也伴有导管增粗;③3例中央区仅见增粗的导管影;④X 线乳导管造影检出率在93%以上,其中34例增粗的大导管末端呈杯口状截断,21例可见导管内圆形或卵圆形及柱状充盈缺损,且4例多发,55例导管呈不同程度的增粗。结论:X 线片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但价值有限;乳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临床上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附70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之 7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结果  66例溢液性管内乳头状瘤中 ,2 9例显示圆形充盈缺损 ,7例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 ,1 7例呈不规则状充盈缺损 ,1 3例出现导管截断 :4例无溢液性管内乳头状瘤均显示结节影。结论 对上述诸多特殊表现的认识 ,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正确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2例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的造影检查资料,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病变3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和多发)3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导管5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为多见。非肿瘤性病变15例,其中单纯导管扩张症U例,导管扩张伴炎症4例;其中以单纯导管扩张症最为多见。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56例乳腺导管造影疾病的造影检查资料,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病变25例,占44.64%,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为多见。非肿瘤性病变31例,占55.36%,其中单纯导管扩张症11例,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18例,单纯导管炎症2例;其中以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最为多见。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3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平片及导管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4例X线诊断与病理相符。乳腺钼靶平片:26例无异常发现.6例有异常改变。乳导管造影:14例导管内充盈缺损;10例导管内杯口状堵塞;3例导管扩张;2例管壁不规则狭窄;1例导管分支变细聚拢.远端有一轮廓较清的类圆形块影.2例无异常发现。结论:乳腺导管造影结合平片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与导管内癌、导管扩张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头溢液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0例乳头溢液乳腺导管造影X线表现 ,并经临床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正常导管 7例 ,单纯导管扩张 17例 ,导管扩张伴炎症 4例 ,导管扩张伴增生 2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 8例 ,乳腺导管癌 1例 ,乳腺脓肿 1例。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腺单发乳头状瘤钼靶X线诊断(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提高对乳腺单发乳头状瘤放射学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4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临床表现,钼靶平片及造影片表现。结果:37例(88%)有乳头分泌物。95%(35/37)发生于中央大导管。24%(10/42)平片有异常改变。造影表现:54%(20/37)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41%(15/37)表现导管完全阻塞,43%(16/37)有导管轻度扩张。结论:乳头溢液为导管内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头溢液乳腺病的X线特点,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45例,导管癌5例,导管扩张症17例,导管增生伴炎症3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及导管炎性疾病的诊断中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名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平扫及增强MRI表现。其中14名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5例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18例,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除外单发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3例的MRI结果显示阴性外,其余病灶在MRI呈两种表现:一种是呈囊状扩张的导管内可见实性肿块,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另一种的MRI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特点多样,部分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分。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与某些乳腺恶性肿瘤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也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能较准确地发现与定位病灶,对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溢液性乳腺病166例X线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进一步提高溢液性乳腺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66例溢液性乳腺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78例:导管扩张增粗、管壁光滑;导管扩张伴炎症2例:导管扩张、管壁毛糙,造影剂渗入间质;乳腺囊性小叶增生11例:末梢导管扩张呈囊状、管径粗细不均;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圆形、类圆形充盈缺损,导管呈“杯口状”中断,边缘光整;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内癌26例:导管扩张后狭窄,导管中断呈“刀切样”平直,管腔僵硬,充盈缺损呈圆形菜花状或不规则状。肿瘤性病变75/166例,占45.1%;其中恶性病变26/75例,占15.7%。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Galactography is used to evaluate spontaneous unilateral nipple discharge by catheterization of the duct orifice and instillation of radiopaque contrast material.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 bloody discharge is an intraductal papilloma which appears as a smooth lobulated 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 or a solitary obstructed duct on galactography. Carcinomas may be the cause of up to 13% [1] of abnormal nipple discharge and cannot be reliably distinguished from papillomas at galactography. Thus any intraductal filling defect or irregularit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should be surgically evaluated to obtain a tissue diagnosis. Unfortunately, th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of the biopsy specimen does not always identify the lesion seen at galactography [2]. A potentially more reliable method of locating lesions identified on galactography is described. Chow, J. S. (2001). Clinical Radiology56, 72-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溢液性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6例,回顾性观察其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26例中,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原位癌伴早期浸润7例;复合型癌3例,其中导管原位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3例,其中乳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5例,毛刺或分叶状肿块2例,肿块伴钙化9例,多形性钙化灶10例。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伴有不同程度导管扩张;导管管壁浸润破坏对比剂渗漏,形成"潭湖征";导管管壁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或"断续征"。本组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8.4%。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是溢液性乳腺癌诊断的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