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颌骨外旋切除前中颅底肿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天铎  李梅 《耳鼻咽喉》1998,5(4):195-200
目的:探讨切除前、中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对9例患者(良性6例,恶性3例)分别采用上颌骨切开上部外旋切除肿瘤5例,上颌骨切开下部外旋2例及上颌骨切开外侧部外旋和上颌骨切开全外旋切除肿瘤各1例。与颅内贯通的4例中有2例合并其他入路成功地切除了肿瘤的颅内竞争。结果,9例中1例脑膜病因素及海绵窦,切除时海绵窦处肿瘤有残瘤,术后1年半复诊该处肿瘤有所发展,1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术后脑脊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37例前颅底肿瘤进行了相应的手术切除,颅面联合入路21例,其中额颅合并鼻侧切开1例,上颌骨内侧部分切除或暂移开切除肿瘤7例,上颌骨切除8例,上颌骨或(和)眶或(和)颌面皮肤切除5例;上颌骨部分或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13例;鼻额翻瓣、额眶入路及面中揭翻各1例。结果:10例良性肿瘤患者均健在,恶性肿瘤患者3、5年存活率分别为81.9%(22/27)、62.9%(17/27)。9年以上无瘤存活1例。结论:除鼻侧切开外不同类型颅面联合入路均能提供良好的肿瘤显露,有利于鼻颅沟通瘤的整块切除。部分或上颌骨全外旋合并鼻锥转位适于切除累及颅底尚未侵及颅内的肿瘤。额鼻共同翻开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的鼻颅沟通瘤。颅眶入路适于颅眶沟通瘤。面中揭翻应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例侵及鞍旁、海绵窦、岩尖部的中颅底内侧肿瘤的治疗,均采用截断颧弓、颞肌下翻的低位颞部骨窗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术时只需轻抬颞叶即可获得良好暴露.结论中颅底内侧肿瘤切除应用颧颞入路可获理想的暴露,术中应注意面神经额支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正确认识这些临床解剖标志是颅底手术安全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进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树春 《耳鼻咽喉》1996,3(5):292-295
自1984年6月至1995年10月共为18例累及前及侧颅底肿瘤患者实行了手术治疗。累及前颅底者脂用经额窦后壁入路的颅面联合手术切除方法,涉及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enbloc)切除肿瘤;外耳中耳瘤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一般并发症只占2%。2年生存率63.6%。文章对颅底解剖、手术程序以及重建方法等进行了邀请赛。  相似文献   

6.
内镜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内镜具有良好的照明和图像放大作用,使得内镜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在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领域硬性内镜鼻窦手术由于创伤小而被重视和广泛应用,随着内镜应用解剖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影像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以及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鼻窦内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本文就内镜在颅底外科中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在鼻-颅底外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但凭借其快速成型、立体化三维实物重现等优势,在鼻-颅底外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临床应用主要涉及鼻-颅底缺损修复、术前规划及术前手术模拟、解剖教学及培训、患者教育等方面。本文围绕3D打印技术在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一概述,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头颈外科神经外科联合手术治疗颅底沟通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头颈外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处理颅底沟通肿瘤的经验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联合制定手术方案并共同实施手术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颅底19例,侧颅底12例,中央颅底17例,后颅底(颈静脉孔区)6例.结果 本组颅底沟通肿瘤均一期手术切除.良性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1例;恶性肿瘤肉眼全切除25例,6例鼻窦、鼻咽、腮腺恶性肿瘤及2例脊索瘤近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恶性肿瘤并发症13例,其中术后出血2例.随访8~43个月,良性与恶性肿瘤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1及21.0个月,恶性患者失访3例.21例良性肿瘤复发1例.33例恶性肿瘤中复发12例,死亡9例(其中1例死于心脏病),Kaplan-Meier法统计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0%及52.7%.结论 头颈外科和神经外科合作有利于提高颅底沟通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例前颅底肿瘤的术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在前颅底肿瘤中的应用。方法:颅面联合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2例;经额下进路颅-眶-鼻沟通性肿瘤切除术3例;鼻侧切开术3例;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加额骨膜、髂骨瓣颅底修复和重建2例。结果:10例患者均完全切除瘤体,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6例无复发。恶性肿瘤4例中,1例随访1年生存良好;余3例中生存3年2例,5年1例。结论:前颅底肿瘤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进路。鼻锥体下翻额正中进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对额叶损伤轻,颅底修复方便,是一有价值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10.
1影像导航系统的发展史影像导航技术(imaging navigator,imaging guide)也有人称作叫计算机辅助手术(computer-assisted technology,computer-aided surgery),是在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技术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俄国,最初是为了给神经外科医师手术中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系统在经鼻内镜切除前颅底骨化纤维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影像导航引导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累积眶纸板、颅底骨质的筛窦骨化纤维瘤12例男性患者,初次手术9例,复发病例3例。术前行鼻窦CT连续扫描,骨算法,层厚1mm。结果 CT显示所有病例筛骨水平板、眶纸板受累。4例前界至额隐窝前缘(鼻骨后);6例累及眶尖与蝶窦外侧壁交界处:1例广泛累及上颔骨、蝶骨大翼、蝶鞍和斜坡。11例彻底切除病灶,1例(病变广泛者)切除大部分肿瘤。平均手术时间3.2小时,影像导航配准过程平均25分钟。1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术中鼻内镜下修补成功;3例术中损伤眶纸板,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4年,姑息手术病例肿瘤生长缓慢,其余病例无复发,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借助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累及眶纸板、前颅底骨质的骨化纤维瘤,具有一定优势,但病灶不应广泛侵及额隐窝、蝶骨及斜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颅底外科手术亦不断发展。由于颅底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疾病的多样性特点,颅底外科手术难度较大,个体化要求较高。虚拟现实技术在制定术前计划、确定最佳手术人路,进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其对于颅底外科青年医师的成长也具有推动作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20多年的发展,在制定术前计划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表现在:①解剖的准确性高;②有效量化解剖间关系;③有助于确定最佳手术入路。在人才培养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省时、经济及可多次重复等优势,并可以通过“颅底外科虚拟现实病例库”的方式,进行各种手术人路的模拟训练及考核。虚拟现实技术仍有不足,但随着技术改进,以及其与神经导航技术、术中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外科诊疗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术后颅底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8年9月~2016年5月内镜下切除侵及颅底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1例,应用以鼻后中隔动脉和筛前-筛后动脉为供血的两种类型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修复重建前颅底切除后较大颅底缺损。结果 31例患者前颅底重建均一次性修补成功。1例肿瘤复发二次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给予椎管置管引流1周愈合;1例术后10 d撤出鼻腔填塞物后出现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3例,余无颅内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个月见黏膜瓣愈合良好,无移植瓣膜坏死和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血管化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是内镜颅底外科的一种首选的、可靠的前颅底修补用材料。  相似文献   

15.
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颅底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人路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对27例侧颅底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颞下窝人路7例、颈-下颌进路15例、上颌骨外翻入路2例、鼻侧切开加额眶颧颞联合人路3例。结果全组27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到2003年5月,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27/27)、86.4%(19/22)和70.0%(7/10),3年,无瘤生存率为60.0%。结论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手术人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咽及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13例咽及颅底肿瘤中,鼻咽部2例,口咽部4例,咽旁间隙5例,咽旁颞下区2例。均采用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同期行咽后淋巴结清扫术5例,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2例。咽部缺损以胸大肌皮瓣整复5例。恶性肿瘤术后均接受了辅助性放射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瘤3例。12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术后胸大肌皮瓣感染坏死,延缓愈合。1例吞咽困难,经锻炼后恢复,1例下颌咬合稍差。随访15月~3年,3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恶性肿瘤中1例术后半年死于局部复发,1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3年存活2例,2年以上存活2例,1年以上存活4例。结论此入路能充分显露咽、颅底、咽旁间隙、斜坡及颈椎,并能沿颈内动脉向上至颅底,将颈动脉内侧组织与肿瘤整块切除。手术安全,后遗畸形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颅底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中鼻甲黏膜(FMT)、阔筋膜、鼻中隔带蒂黏膜瓣(HBF)行颅底缺损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在鼻内镜下行鼻颅底肿瘤切除且行颅底重建治疗脑脊液鼻漏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颅底缺损大小及部位选择修补材料,缺损<1.5 cm,均采用FMT(24例);缺损≥1.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辅助下经鼻前中颅底肿瘤切除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运用经鼻低温等离子切除前中颅底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该技术应用优点与不足,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为70~800 mL,中位数出血量为210 mL;手术时间为50~270 min,中位数手术时间为145 m...  相似文献   

19.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urs located at the skull base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years.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som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cedures. For central skull base lesions, the anterolateral approach exposes the region adequately for an oncological resection to be carri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palatal fistula in irradiated patient has been a nuisance. With modification of the palatal incision, this problem is now eliminat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osteoradronecrosis of the skull base, an uncommon late complication, a microvascular free muscle flap is required. For malignant pathologies located at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a combined craniofacial resec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Our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o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when the skull base defect was small, the pericranial and the galeofrontalis flap were adequate for reconstruction. For larger defects, a microvascular free flap would be used. When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s included in the resection, an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 should be created before the resection of tumour.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spinal fluid leakag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s applicable for small leakage while for large leakage; the exact location of the leak must be identified before the defect can be closed successfully. Presented at the 7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German Society for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24–28 May 2006, Mannheim, Germa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