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广州市2010—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到的10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 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 trh)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10—2013年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为O3:K6(51株,47.2%)、O1:KUT(32株,29.6%)。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90.7%)和头孢吡肟(28.8%)耐药率较高,而对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则100.0%敏感。多重耐药分析显示,2010—2013年分别有53.6%(15/28)、20.6%(7/34)、18.8%(3/16)、33.3%(10/30)的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 PCR检测显示,95.4%(103/108)的分离株为tdh+trh-,4.6%(5/108)的分离株为tdh-trh+。 PFGE显示,108株副溶血性弧菌经Not 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55个PFGE型别,相似值为60.2%~100%。优势血清型O3:K6和O1:KUT主要集中于聚类Ⅱ,O4:K8血清型主要集中于聚类Ⅲ。结论2010—2013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和O1:KUT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州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性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和鉴定新生儿肠炎患儿便血中的病原菌,结合临床诊断,分析新生儿肠炎病因.方法:对2例新生儿肠炎病例的便血标本进行研究,(1)直接涂片镜检观察鉴定;(2)菌株纯化筛选;(3)采用CTAB提取法提取菌株的DNA,并通过PCR扩增菌株16S rRNA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4)采用Kirby-Bauey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便血标本共分离纯化2株可疑菌株;(2)通过16S rR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两株菌株的序列与粪肠球菌的相似度达(99%);(3)分离的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敏感性较高.结论:新生儿肠炎是由粪肠球菌感染引起,标本直接镜检与药敏试验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沈亚娟  夏云 《重庆医学》2013,42(1):46-48
目的建立以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为基础的细菌鉴定方法,并初步将其应用于临床常规细菌的鉴定。方法选择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能准确鉴定的细菌,以16S rRNA为靶序列,在两端保守区设计引物,PCR反应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后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16S rRNA序列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13株菌中,有11株与数据库中的已知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达99.0%以上,成功鉴定到种的水平。结论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不典型菌株,可作为细菌常规鉴定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DR-ECO)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探讨该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DR-ECO中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20株DR-ECO中,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4/5和aph(3')-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5%、5%、65%和55%;只有1株检出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其余基因型均未测出。结论:本组DR-ECO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aadA4/5和aph(3')-Ⅰ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而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含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现状并初步探讨该基因的传播途径.方法 临床分离阿米卡星高度耐药菌株,用PCR方法 检测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性序列-PCR(ERIC-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接合试验验证耐药基因水平传播途径.结果 374株临床分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快速分析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16S-23S rDNA基因间区株间差异的PCR-SSCP方法。方法 用半套式PCR扩增7株中国分离株(七医、新桥、雅安、李、YS-8、YS-9和YH-11)和3株国际参考株(九里、Henzerling和Grita)的16S-23S rDNA基因间区,对扩增产物进行PCR-SSCP分析。结果 3株云南分离株(YS-8,YS-9和YH-11)与其它7株之间的差异较大。与此区域的序列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16S-23S rRNA基因间区由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可发生变异,PCR-SSCP是快速分析这些变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细菌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XX  Wu W  Wang M  Huang Y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23-126
目的研究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关键技术,评价序列分析技术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件。方法对117份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形态学、细菌培养、16S rRNA基因扩增与测序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病原菌检出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子技术通过改良的微量核酸提取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两个区域(BSF8-BSR534和BAK11 w-BAK2)。结果细菌培养和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9%(57/117)和72%(84/117),63%(53/84)的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鉴定到种;60例(52%)培养阴性标本中有7例(12%)经序列分析再次鉴定出病原菌;形态学检查阳性率为64%(75/117),与PCR结果接近,两者结合可提供推测性报告。第1对引物(扩增区:BSF8-BSR534)较适合革兰阳性细菌分类,第2对引物(扩增区:BAK11w-BAK2)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均可获得理想的序列。结论改进核酸提取技术、筛选恰当的引物、优化基因扩增和测序流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直接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从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封闭群灰仓鼠体内分离到的1株鞭毛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及基因鉴定。方法 取灰仓鼠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直接涂片和常规姬姆萨染色后镜检观察,提取虫体总DNA,PCR扩增该鞭毛虫的16S rRNA基因,测序后与国外已报道的鞭毛虫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并应用MEGA5.22软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形态学观察表明分离到的鞭毛虫为鼠三毛滴虫。测序后核酸同源性分析表明鼠三毛滴虫新疆灰仓鼠分离株16S rRNA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三毛滴虫高度同源。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鼠三毛滴虫新疆灰仓鼠分离株序列与已报道的鼠三毛滴虫16S rRNA(序列号AY886846.1) 位于同一进化分支,与其他相关三毛滴虫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形态学鉴定和16 S rRNA基因分析表明,此次从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饲养的封闭群灰仓鼠体内分离到的鞭毛虫为鼠三毛滴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的分布。方法 在2008年11月~2009年7月从笔者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和14种AMEs基因[ant(3″)-Ⅰ、ant(2″)-Ⅰ、ant(4′)-Ⅰ a/b、aadA4/5、aadA6/16、aac(3)-Ⅰ、aac (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b、aac(6′)-Ⅱ、aph(3′)-Ⅰ、aph(3′)-Ⅱb和aph(3')-Ⅵa].结果 19株中,5种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和aph(3′)-Ⅰ的阳性株数[阳性率(%)]分别为2(10.5%)、1(5.3%)、19(100.0%)、19(100.0%)和2(10.5%),其余15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100.0% (19/19).对1株(6号菌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双功能酶基因.结论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和ant(3″)-Ⅰ在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PCRI地扩增与测定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内共生菌Wolbachia 16S rRNA序列,分析其种系发生关系及传播方式。方法:从单只雌蚊中提取DNA,PCR法扩增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从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扩增出Wolbachia 16S rRNA序列,并克隆入pGEM-T载体,测序证明两序列长度分别为897bp.结论:成功克隆了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Wolbachia 16S rRNA序列,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为99.9%,提示Wolbachia在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可能存在水平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的25S rDNA基因分型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49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64%和93.96%,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46.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于深部组织感染菌株;各25S rDNA基因型别的白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地区白念菌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这些不敏感菌株多数来源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贵州地区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别在4种抗真菌药中的耐药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紊乱(HIV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HAND)患者不同组织中HIV-1 env基因的变异进化特征。方法通过国际HIV痴呆量表筛选出HAND患者,获得其血浆及脑脊液来源的HIV-1 env基因核苷酸序列,回顾性分析遗传多样性、氨基酸长度、潜在糖基化位点(PNGS)、辅助受体利用以及特征性氨基酸的特点及组织间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4例HAND患者共57条HIV-1 env基因V3-C4序列(血浆来源29条,脑脊液来源28条)。脑脊液中的HIV-1遗传多样性高于血浆来源毒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遗传多样性变异度中位数分别为0.053和0.007,P=0.043)。3例患者脑脊液与血浆来源的毒株均使用CCR5辅助受体,其中2例患者脑脊液(患者D 158 bp,患者F 158 bp)中的HIV-1 V3-C4区氨基酸长度中位数明显长于血浆来源(患者D 156 bp,P=0.017;患者F 157 bp,P=0.003)。脑脊液与血浆中HIV-1 env基因序列相比共有16个氨基酸位点存在明显差异,62.5%(10/16)分布在V4区。结论 HAND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的HIV-1 env基因特征存在差异,脑脊液中的HIV-1准种遗传多样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念珠菌深部感染标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和鉴定来源于贵州省内不同地区224例深部感染患者的真菌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分离真菌rDNA的ITS序列。结果:224例深部感染患者标本共分离念珠菌243株,显色培养基鉴定16例标本为混合念珠菌感染,占7.1%,其中155株白假丝酵母菌63.8%,居分离率首位;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符合率为97.7%。结论:深部感染念珠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CHROMage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分离临床常见的念珠菌,并可有效地提高混合念珠菌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ICU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萍  郭浩  徐莉莉 《医学综述》2014,20(20):3820-3821
目的研究ICU患者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梧州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543例患者的高钠血症发生情况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CU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7例患者并发高钠血症,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6.0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糖尿病(OR=6.564,95%CI 0.4566.445),有颅脑损伤(OR=5.535,95%CI 0.0366.445),有颅脑损伤(OR=5.535,95%CI 0.0364.634),机械通气治疗(OR=3.646,95%CI 0.5634.634),机械通气治疗(OR=3.646,95%CI 0.5634.645),饮水<500 mL/d(OR=3.556,95%CI 0.4564.645),饮水<500 mL/d(OR=3.556,95%CI 0.4566.546),随机血糖(OR=5.645,95%CI 0.6746.546),随机血糖(OR=5.645,95%CI 0.6746.335)是ICU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发生高钠血症的比例较高,治疗的过程应当重视上述危险因素,制订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孟庆兰  栗平  张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3,(33):148-150,162
目的 探讨规范化干预对留置导尿术发生尿路感染的有效性,从而控制院内感染率.方法 将选择2011年1~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治疗接受留置导尿术的2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性干预为对照组,规范化干预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5例,年龄以< 50岁和≥50岁分为两组,分别分析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差异性.结果 发生泌尿系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对照组患者不同性别(男:13.0%,女:35.6%)、年龄(< 50岁:17.3%,≥50岁:31.3%)感染率,均高于实验组(男:5.2%,女:9.5%;<50岁:6.9%,≥50岁: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规范化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从而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贵州省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对收集的淋巴瘤病例进行重新制作切片、重新阅片并做CD20、LCA、CD45RO、CD3、CD56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明确180例恶性淋巴瘤,其中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66例,占36.67%。对结外淋巴瘤根据肿瘤细胞免疫学分类:B淋巴细胞(BCL)35例(53.05%),T淋巴细胞(TCL)17例(10.61%),NK/T淋巴瘤24例(36.36%);根据病变部位分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3例(65.15%),其它部位淋巴瘤20例(30.30%),皮肤相关淋巴组织(SALT)淋巴瘤最少,仅3例(4.55%);组织学前3位依次是鼻23例(34.8%),胃肠17例(25.76%),弥漫大细胞淋巴瘤12例(18.18%)。结论:贵州省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免疫学特征基本符合我国结外淋巴瘤发病情况,但BCL略多于TCL及NK/T。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压抑(long-term depression,LTD)的有效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海马脑薄片,采用细胞外场电位记录技术,用不同刺激参数刺激海马CA1区Schaffer传入纤维,记录海马CA1区LTD,寻找有效探讨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1区LTD的刺激参数及其受体机制.结果:双脉冲间隔(paired-pulse interval,PPI)为200 ms,频率1 Hz,900对双脉冲为1组,共2组,组间隔10 min的双脉冲低频刺激(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PP-LFS)能够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 m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72.33±3.19)%和(69.11±2.80)%;与PP-LFS相同、仅仅刺激强度增加1倍的高强度的双脉冲低频刺激(high-intensity paired-pulse 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HI-PP-LFS)也能有效诱导海马CA1区LTD,60 min和120m in测定其细胞外场兴奋性突角后电位(fEPSP)斜率,结果分别为前对照的(50.75±2.10)%和(50.90±5.52)%;NMDA受体拮抗剂APV能有效阻断PP-LFS和HI-PP-LFS诱导的LTD.结论:PP-LFS可有效诱导成年大鼠海马CAI区LTD,HI-PP-LFS可诱导产生更大幅度的LTD,且这种LTD是NMDAR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66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33例,观察2种方法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SEA组麻醉后1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CEA组麻醉后20 min无创动脉血压显著低于麻醉前(P<0.01),CSEA组麻醉后10~30 min心率均明显升高(P<0.01),CEA组20~30 min心率也明显升高(P<0.01)。CSEA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均明显少于CEA组(P<0.01)。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100.0%,高于CEA组的84.9%(P<0.05)。结论:CSEA具有CEA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对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能达到很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族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黔西南地区选取111例住院房颤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51例)和汉族组(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结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少数民族组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组,尿酸、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ACE基因I/D的基因型以ID型(43.1%)为主,其次为Ⅱ型(41.2%)和DD型(15.7%),等位基因Ⅰ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3%和37%;汉族组基因型以Ⅱ型(46.7%)为主,其次为ID型(28.3%)和DD型(25%),等位基因I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1%和39%;两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ACE基因I/D各基因型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各基因型在男女性别分布上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及汉族房颤患者中ACE基因I/D的基因型分别以ID型和Ⅱ型为主,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性,该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受性别的影响;少数民族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