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莉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7):239-23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基地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者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其观察组的体征、症状、心肌酶、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纠正心电图,降低心肌酶谱,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莉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6):523-52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营养心肌治疗,口服辅酶Q101mg/(kg.d),分3次口服,连用1个月,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mL/kg,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和辅酶Q10联合应用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人,治疗组30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人院后立即采用黄芪注射液10至20ml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qd,二周为一疗程,同时给予辅酶Q1010mg,口服,tid,连用2周。2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同时可促进患者受损心肌的恢复、改善心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西医常规加黄芪注射液(AMI)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AMI治疗小儿VMC的相关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AMI治疗小儿VM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临床总有效率、心肌酶、心电图、心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及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共检索到29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22项研究(934/847)进入Meta分析。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21项研究(894/807)临床总有效率RR及95%CI为4.53[3.33,6.17]。7项研究(342/32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WMD及95%CI为-10.19[-14.02,-6.36]。7项研究(302/264)心电图改善率RR及95%CI为4.47[2.73,7.31]。1项研究(44/39)射血分数的WMD及95%CI为2.30[-3.22,7.82]。系统评价结果显示,AMI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率、心肌酶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 AMI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率,降低血清CK-MB,且临床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分阶段治疗模式,病毒性心肌炎初期以祛邪为主,佐以养心;病毒性心肌炎的急性期以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主,佐以扶助正气,防止病邪进一步深入;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期扶正为主,佐以祛邪,重在辨明患儿的正气虚损和邪气的盛衰情况。黄芪、人参、苦参、西洋参和三七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单味中药,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候特点选用。 相似文献
6.
王志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1):61-63
目的 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指标经丹参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联合用药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将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于入院24 h内与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硫代巴比妥比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各炎症因子和氧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均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上升,尤以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生脉注射液可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指标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刘翠琴 《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6):211-21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是由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为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病理机制的研究深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也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王梅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1):80-83
目的总结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治疗策略。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在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26例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以及电复律;室性心律失常25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7例,包括5例窦性心动过缓和12例房室传导阻滞,给予山莨菪碱、阿托品、地塞米松、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治疗,其中2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疗效满意,其中1例房颤药物复律无效,电复律成功;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疗效优于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也有效,其中1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缓慢性心律失常10例患儿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很快恢复正常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另外2例患儿安置临时起搏器,1周左右,心率达70次/min以上,撤除临时起搏器。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危及患儿生命,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正规治疗;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两种药物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较理想药物,电复律、临时起搏器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急救措施,及时应用,可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9.
冯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6):535-536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5~7 d,观察患儿发热、头痛、抽搐、呕吐、意识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34/35),对照组有效率76.5%(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疗效,未见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生细胞凋亡及对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 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芪低剂量组、黄芪中剂量组、黄芪高剂量组5组,每组各12只。制备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后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0.1、0.2、0.4mL/(g·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g·d),每日1次,连用14d。在第3、7、10、14天取心脏及血清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Caspase-3表达活性的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检测。结果 (1)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肌病理积分、CK-MB、cTnⅠ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芪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表达活性、CK-MB、cTnⅠ值、心肌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各组间心肌病理积分、CK-MB及Caspase-3表达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细胞凋亡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小鼠的心肌损伤,Caspase-3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2)小剂量的黄芪注射液即可以通过下调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减少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营养心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分类分期辨证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个月,应用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70.3%(2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羚桂龙牡汤"治疗急性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西药基础治疗加用羚桂龙牡汤治疗,对照组30例西药基础治疗加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心肌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 相似文献
14.
高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2):164-166
目的观察独参汤在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独参汤进行治疗,疗程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加用独参汤的治疗方案对该病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d),每日1次,连续应用5d。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MB、LDH及CK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MB、LDH及C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心电图改善率为87.50%(49/56),显著优于对照组71.42%(4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显著优于对照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许凤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4):337-338
目的:观察心电监护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预测作用,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分析41例入院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并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对比,对疾病检出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心电监护早期实时显示心电图的异常变化,与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能提供临床数据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临床依据。结论心电监护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轮状病毒性肠炎住院患儿10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对照组44例以常规治疗,3~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变化及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潘燕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5):415-416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用喜炎平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全部病例均不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7~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后3 d,体温下降,咳嗽、气喘减轻;使用后第7天,临床症状消失;观察组总有效率85.7%(30/35)优于对照组62.9%(22/3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有关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进展。主要从病毒性心肌炎的4个发病机制(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细胞凋亡)进行探讨,分析在不同机制下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1):88-89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施护.方法对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施护.结果 通过对8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辨证施护,全部病例均已达到痊愈的目的,经随访3个月无一例后遗症发生.结论 经过两年的临床观察及针对性的辨证施护认清疾病向重症转化的标志,认清&quot;病在心,病人为风热、湿热&quot;的特点,认清&quot;症证在心,主意识思维&quot;的护理方向,结合中西医治疗而实施有效的辨证施护,而达到尽早、尽快痊愈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