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1555例孕妇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的最后一次高危进行评分,分别就难产、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因产儿死亡4个变异因素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假阴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当评分≥10分,约登指数最高。以10分为高危分界线时,能预测到41.1%的难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江苏省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聚集性,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省选取6个县(区),于2015—2017年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不同特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特征及聚集性。结果共筛查83 530人,检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21 362例,检出率为25.57%,其中男性、年龄较大者、农村、高中以下文化者、农民、家庭年收入<5万者检出率较高(P值均<0.001)。从不同类型看,血压高型检出率最高(19.24%),其他依次为患病风险≥20%型(5.77%)、血脂异常型(5.32%)和心血管病史型(3.29%);1、2、3、4种高危类型构成比分别为72.19%、24.31%、3.31%、0.19%,不同特征人群高危类型检出率和高危类型聚集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且高危类型呈聚集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居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实验(TB-IGRA)与结核菌素皮肤实验(TST)在菌阳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307例痰涂阳性的新发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58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外周血结核菌特异性干扰素-γ(IFN-γ)水平、TST平行检测,以胸部X线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TST诊断效能。结果 586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患者15例,检出率为2.56%;586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TST检出阳性108例,ELISPOT检出阳性140例,ELISPOT检出阳性率23.89%高于TST阳性率18.43%(P=0.022);ELISPOT、TST≥60岁检出率均高于60岁(P0.001);15例确诊活动性结核接触者中,TST检出5例,ELISPOT检出12例。ELISPOT灵敏度为80.00%高于TST 33.33%(P=0.025),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GRA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用于筛查及早期诊断菌阳肺结核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西藏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5月-2019年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西藏7个项目市(区)抽取41 476名35~7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在符合条件的41 476名城乡居民中筛出高危者9 185人,高危率为22.15%,其中有1个危险因素者7 882人(85.81%),2个危险因素者1 457人(15.86%),≥3个危险因素146人(1.59%)。心血管病史型检出率为0.89%,血压高型检出率为18.62%,血脂异常型检出率为3.74%,WHO评估10年患病风险≥20%的检出率为2.17%。≥40岁、职业为农民和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均有P<0.05),女性和婚姻状况为在婚的西藏城乡居民更不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结论  西藏35~75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男性高危率高于女性,高危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西藏城乡居民心血管病高危因素以血压高为主,男性、非在婚、年龄较大者、农民等是该地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的关键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现状和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为制定有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对北京市通州区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心血管病高危筛查工作,包括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查以及问卷调查,描述高危检出和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病高危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通州区共2 546例对象纳入研究,高危检出率为19.95%,标化率为16.98%。男性高危检出率高于女性(P=0.001),高危检出率随着研究对象年龄增加和BMI升高均呈现上升趋势(P均<0.001),吸烟与饮酒者高危检出率较高(P均<0.001),教育水平高降低高危风险(P<0.001),离异或丧偶者高危检出率高于正常婚姻状况者和未婚者(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超重和肥胖、吸烟、饮酒、离异或丧偶为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心血管病防治基础较好,关键策略在控制体重、控烟限酒,重点关注高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辽宁省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CA)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A的预防控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和凌源市抽取6 830名≥40岁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对筛查出的2 479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的CA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朝阳市农村地区2 479名≥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CA者1 211例,CA检出率为48.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家庭年均总收入5 000~19 999元、现在吸烟和缺乏运动是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危险因素,女性和超重/肥胖是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保护因素。结论 朝阳市农村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家庭年均总收入、是否现在吸烟、是否缺乏运动和是否超重/肥胖为该地区≥40岁脑卒中高危人群CA检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郑州市的全国心血管病监测点(中牟县)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7-2019年中牟县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调查资料,采用χ2检验和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了7 100名35~75岁居民,检出心血管病高危者1 699名,检出率为23.51%,标化率为18.76%。高危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和BMI的升高而上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P<0.001)。4种高危类型中,血压高型检出率最高(17.13%),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史型和患病风险高型的检出率分别为4.52%、3.72%和3.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超重和肥胖、中心性肥胖、吸烟情况和饮酒情况是至少一种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类型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中牟县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及规范化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尿路结石继发感染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浙江省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尿路结石患者, 分别采用尿细菌培养和mNGS技术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 分析mNGS在尿路结石继发感染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一致性。结果尿细菌培养检出阳性35例, 阴性75例;mNGS检出阳性39例, 阴性71例。以尿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 mNGS技术在尿路结石继发感染诊断中的特异度为89.3%, 灵敏度为88.6%, 阳性预测值为79.5%, 阴性预测值为94.4%, Kappa一致性系数为0.756。与尿细菌培养相比, mNGS技术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检出的Kappa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03、0.735和0.769。结论 mNGS技术可提高尿路结石继发感染的病原菌检出率, 且与尿细菌培养检出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河北省鹿泉和安国两市(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县分别选择12个村中20岁及以上成年人共2 033名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加权调整心血管病高危个体检出率为20.0%,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除性别、年龄与之相关外,超重/肥胖、文化程度低以及体力活动缺乏也均与之显著相关.其中,肥胖者高危检出率为体重正常者的2.3倍,未上学者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3.1倍,不干体力活者是每天干体力活者的2.1倍.结论:我国农村成人中心血管病高危个体已十分常见,其中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比例更高.农村的心血管病防控亟需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保护弱势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城区心血管病(CVD)高危人群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VD高危人群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某老城区开展35~75岁常住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判定,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4 892名调查对象心血管病高危总标化检出率为15.17%,心血管病史、血压高、血脂异常、WHO10年心血管病患病风险≥20%型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13%、6.68%、6.82%、1.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65~75岁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高于35~岁组[OR(95%CI)=1.74(1.20~2.53)、2.67(1.82~3.92)],BMI超重、肥胖、现在吸烟、过去12个月饮酒均为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的危险因素[OR(95%CI)=1.36(1.16~1.60)、1.80(1.43~2.26)、1.35(1.07~1.71)、1.24(1.05~1.47)];而BMI偏瘦为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的保护因素[OR(95%CI)=0.61(0.38~0.98)]。结论应重点针对社区中老年人群采取体重管理、不良生活方式及血脂异常干预,做好心血管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