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振英  朱莉丽 《中国医药》2011,6(7):861-862
目的 探讨初次献血时的献血心理和再次献血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电话调查以及当面心理咨询的方法,对983名初次献血者献血心理进行调查,并跟踪调查其是否再次献血,对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加以分析.结果 初次献血排在第1位的是持有爱心奉献心理的献血者,为39.2%(385名),其余依次为健康投资心理20.5%(202名)、免费体检心理13.2%(130名)、防病心理12.5%(123名)、尝试心理10.3%(101名)、隐匿心理4.3%(42名);初次献血时的献血心理与再次献血行为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投资心理者再次献血的比例76.7%(155/202),为第1位,其余依次为防病心理60.2%(74/123)、尝试心理48.5%(49/101)、爱心奉献心理41.6%(160/385)、免费体检心理30.8%(40/130)、隐匿心理26.2%(11./42).未再次献血的原因:28.1%(85/302)献血者表示因为太忙,暂时顾不上,以后还会献血;22.9%(70/302)表示已经献过血了,不想再献了;22.5%(68/302)表示因为家人劝阻或者听说献血对身体不好而放弃;6.3%(19,/302)表示怕痛;其他表述不清或者综合原因占19.9%(60/302).结论 献血者初次献血时的献血心理与再次献血行为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研究初次献血时的献血心理,不断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宣传力度,有利于发动更多的无偿献血者,提高人群的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发生献血反应的重复性献血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重复献血者128名,其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8.0%、24.2%和7.8%,其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作息时间不合理、空腹和劳累、献血环境问题以及二针穿刺或者是疼痛刺激,精神因素、晕针晕血。结论在预防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过程中应该注重宣教工作,加强对献血者的体征询问和体检,为患者者提供更好的献血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从而减少重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血采集中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降低其反应率。方法选择2014年全血采集中随机抽取700例初次献血者分组进行研究,对两组献血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采集中护理干预组献血反应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全血采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保障无偿献血者身心健康,对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军队献血员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在献血前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通称为献血反应。我血站自 2 0 0 1年 9月~ 2 0 0 3年 3月共采血 771 0人次 ,其中 2 2 6人发生献血反应 ,发生反应率为2 93%。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 ,我们对部分献血者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献血对象  771 0名献血者分别是官兵和军校学员 ,男 72 5 7人 ,女 4 5 3人 ;年龄 1 8~ 5 5岁。经体检和血液化验合格后献血 ,两次献血间隔不少于 6个月 ,其中第 1次献血者 75 0 5人 ,两次以上献血者 2 0 5人。1 2 采血方法与采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献血宣传教育策略,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方法设置调查表,对2011年8月参加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初次献血者中,非医务人员对10项内容的知晓率为0~50%;医务人员对其中7项知晓率为88%~100%,另3项的知晓率仅在20%左右。再次献血者知晓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血站应注重人员培训,改善献血环境,加强对初次献血者、非医务人员献血者安全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作用。方法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并对比观察了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前1年初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1年的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献血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无偿献血的重复率,也有利于动员人群更多地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特性,为肇庆地区保留再次献血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肇庆市中心血站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初次献血者24个月内再次献血者4216例(初次献血组)和重复献血者24个月内再次献血者7118例(重复献血组).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市38156名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案例共计358例,对发生献血反应者的献血量、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次数相关,初次不良发生率86.8%,第二次11%,多次仅为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程度与献血量不呈正比例关系,1次献血量〈2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8.7%,1次献血量200~3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为56.2%;1次献血量在〉300~400ml发生不良反应率仅为15.1%,三者之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与献血次数存在一定的关系,与献血量的多少没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重复献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年某市无偿献血者的人群资料,按照重复献血者和流失献血者分类统计,并用X2检验.结果 重复献血者年龄18~、30~、42~55岁所占30.45%、43.77%、25.63%.流失献血者年龄18~、30~、42~55岁所占55.48%、29.89%、13.08%,两组年龄段比较P<0.01.重复献血者男女所占58.78%和41.22%,流失献血者男女所占57.37%和42.63%,两组性别比较P<0.05,重复献血者本地外地户籍所占60.25%和39.75%,流失献血者本地外地户籍所占63.97%和36.03%,两组本地户籍比较P<0.01,重复献血者大专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22.34%,39.01%,35.99%,流失献血者大专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24.34%,34.56%,40.07%,两组学历比较P<0.01,重复献血者献血200 ml,400 ml所占18.10%和81.90%,流失献血者献血200 ml、400 ml所占46.16%和53.84%,两组献血量比较p<0.01.结论 众多因素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通过积极开展献血宣传,加强特定人群宣传招募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手段和策略来促进无偿献血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至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志愿者56689例,进行临床研究,对56689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给予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性因素,进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2015年~2017年我站总计无偿献血56689例,共发生献血反应116例,发生率为0.20%。其中轻度反应107例,发生率为0.19%,中度反应8例,发生率为0.01%,重度反应1例,发生率为0.001%。从献血发生原因上看,献血形式、献血次数、饮食低导致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献血反应的志愿者73.28%为非计划采血,62.07%为初次采血,42.24%为空腹采血,明显高于计划采血、2次及以上献血和餐后献血的26.72%、37.93%、57.76%,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非计划采血、初次采血、空腹采血是导致无偿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全过程护理,以便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计2017~2019年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的性别、单次献血量、献血反应发生情况、采血不足量比例以及初检及复检的合格率并作比较.结果 重复献血者在性别、单次献血400ml比例、献血反应发生率、采...  相似文献   

12.
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减少献血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泰安市临床用血全部由无偿献血者自愿提供,正常情况下,每次献血200~400ml,不会发生献血反应,但由于献血者个体差异及各种原因,部分献血者在献血时会发生献血反应,给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及防止这种反应的发生,笔者在站领导的支持下,总结了2006年我站在实施采血过程中所发生的献血反应的情况,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mL,只占全身血容量的5%~10%。通常只有在血容量丢失25%以上时,才可能出现低血容量的一系列反应症状,所以按规定时间一次献血200~400mL是安全的。有个别献血者因对血液知识不太了解,精神上难免会有些紧张,甚至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很容易产生献血反应。献血反应不仅影响本人的再次献血,同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已进行了十余年,在这些年里广大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逐渐增强,献血队伍也越来越大.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献血向个人志愿献血转变;无偿献血人群由政府机关、部队、大专院校学生向每个普通公民转变;无偿献血由每人次200ml向300-400ml转变;献全血向献成分血转变;由过去组织到站里献血向街头献血转变.所以,现在的采血车已成为主要的采血场所,由于采血车空间小,设施相对简单,又地处繁华地带,空气质量差,工作人员又少.发生献血反应的可能性要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几年以来,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日益增多,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及社会背景,对献血的认识、心理反应不同,其中少部分人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首次献血者,主要是由于对献血知识及献血过程缺乏更深的了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不但会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而且会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而使采血中断,为此我站医护人员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个体相关因素,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捐献者健康安全,为制定招募稳定、充足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本市1499人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生献血反应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97人次,总反应率6.47%,分析比较相关因素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献血反应以枸椽酸盐中毒为主,低血容量反应中以轻度为主,性别、体重、血液体外循环量个体因素是影响机采献血反应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汪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88-689
<正>近几年来,机采血小板以其浓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相比较采集全血,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的时间较长,双个治疗量时时间更长,使用抗凝剂等,易发生献血反应。随着机采血小板采集量的增加,发生献血反应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献血者的服务质量,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不同献血人群献血反应发到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我采血中心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无偿献血13200人次,其中1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对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发生原因,并根据献血反应轻重实施相应处理和救治。结果与献血反应相关的有以下因素:精神紧张、空腹睡眠或者疲劳、环境因素、晕血和晕针、穿刺血管较细、体型瘦且高,其中精神紧张因素导致献血反应的占77%。结论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是献血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和采血服务有助于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芝  戴清  凌应霞 《蚌埠医药》1995,13(1):37-37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采血后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短暂性综合反应。我站自1991年下半年~1993年上半年就46,054例自愿献血者中出现献血反应的108例原因做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降低献血反应的对策.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采血车发生献血反应的环境设施及诱发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采血车献血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1,P< 0.01),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是献血者心理因素为44.27%,其次是环境因素为22.29%.结论 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采血技术,选择合适的献血体位等,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