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①目的 观察肘管综合征病人短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SSMCV)的变化 ,探讨SSMCV测定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选取在神经科就诊的 1 0例肘管综合征病人 ,常规测定双侧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外展小指肌肌电图后 ,测定双侧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③结果  1 0例病人 1 2条病变尺神经中 ,自肘上至肘下 1 0cm距离内的MCV均较健侧或正常值明显减慢 (t =5 .31、1 0 .31 ,P <0 .0 1 )。④结论SSMCV对肘管综合征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邹艺  李莉 《海南医学》2012,23(23):88-89
目的 探讨短段传导时间测定(Short segment conduction time,SSCT)对肘管综合征(CuTS)的诊断 价值.方法 对43例临床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测定以下电生理检查:(1)测定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2)测定尺神经(小指-腕、腕-肘)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及感觉电位(SNAP);(3)对轻度、中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即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40 m/s)进行短段传导时间测定(SSCT);(4)肌电图(EMG)检测:采用同芯针分别在患者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尺侧屈腕肌记录.结果 25例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 40 m/s,肘管综合征阳性率为58% (25/43).18例肘下5 cm-肘上5 cm尺神经MNCV≥40 m/s有15例SSCT异常,肘管综合征阳性率为93% (40/43).结论 对肘下5 cm-肘上5 cm MNCV≥40 m/s的肘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短段传导时间测定能提高肘管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生理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103侧)临床怀疑肘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和诊断.肘管综合征做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和尺侧屈腕肌.分段测定伸肘位尺神经的腕→肘、腕→肘下5 cm、肘下5 cm→肘上5 cm、肘上5 cm→锁骨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计算各段神经的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波幅(SNAP)测定:测定小指→腕段、腕→肘段的SNCV和SNAP,并做两侧对照.结果:89侧符合尺神经肘段损伤的电生理诊断标准,电生理诊断为依据的临床确诊率为86.4%,82侧可以找到卡压点.共探查52例肘管,所有病例均显示尺神经肘段有病变,电生理诊断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在尺神经肘段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定位诊断上有其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组,50例健康组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肌电图测定。对比两组结果。结果:研究组正中神经SCV、SN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神经SCV、SN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正中神经腕-大鱼际肌CMAP低于对照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雨晨  杨姝怡  张丹  齐华光 《海南医学》2023,(13):1911-191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7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指标。并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神经电生理、高频超声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肘上至肘下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腕部至小鱼际肌、肘下至小鱼际肌、肘上至小鱼际肌的运动传导波幅(CMAP)及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CS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的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波幅(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腕屈肌肌电图检测静息状态时出现纤颤、正相电位的比例分别为50.00%、28.57%、15.71%,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混相的比例分别为28.57%、15.7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肘管综合征16例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果:16例患者均诉患肢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发麻,肌电图检查发现患侧尺神经跨肘运动传导速度、小指-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分别为31.0±15.80m/s、6.37±6.43μV,与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早期确诊肘管综合征,对长时间屈肘患者预防此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无临床神经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组75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记录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同时记录皮肤交感反应(SSR)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组中SCV异常率为38.7%~52%,MCV异常率为19%~25%;糖尿病组SCV平均数38.13m/s,MCV平均数45.36m/s;糖尿痛组的SSR潜伏期延长,分别与时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SCV、MCV、SSR)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钱雪梅  张进  孙晓江 《上海医学》2006,29(11):791-793
目的提高糖尿病性腕管综合征(CTS)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86例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神经电图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60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CTS 67例(77.9%),其中双侧异常38例,单侧异常29例。糖尿病性CTS组腕管以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末梢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SCV)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均<0.05);未经过腕管的尺神经小指-腕MCV较健康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病程的增长,神经损伤有加重趋势。结论神经电图检测为糖尿病性CT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而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对101例113侧经临床及手术证实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及分析.结果 101例113侧肢体,尺神经感觉神经小指到腕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尺神经运动神经肘下5cm到肘上5cm传导速度和波幅、肘下到腕传导速度和波幅等6项指标异常率分别为:42.5%、46.9%、77.9%、78.8%(包括肘上5cm到肘下5cm MCV)、28.3%、14.2%.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是诊断肘管综合征的可靠手段,可早期确诊及准确定位受损部位及损伤程度、判断愈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吴超 《医学综述》2014,(8):1505-150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不同上肢神经受累情况及分布。方法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DPN组,62例无周围神经病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所有患者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传导波幅(SN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比较不同组别、不同神经的传导指标。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S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5±3.9)m/s vs(54.3±4.3)m/s]、[(44.2±4.8)m/s vs(51.2±5.8)m/s]、[(46.1±4.0)m/s vs(53.3±6.1)m/s](P<0.05);DPN组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MC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6±5.5)m/s vs(54.3±4.2)m/s]、[(48.5±3.9)m/s vs(55.0±5.1)m/s]、[(48.9±4.6)m/s vs(53.1±4.8)m/s](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尺神经、桡神经(P<0.05),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运动神经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运动神经(P<0.05)。结论 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上肢神经以正中神经受累最为严重,而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N)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显影率、识别率、靶神经阻滞完成率,以及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UN组和N组.2组均给予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 30 mL.评价2组在操作中对臂丛三干神经的显影、识别及阻滞完成率,测试各支神经的感觉阻滞,术中疼痛评分.结果 UN组对肌间沟三干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阻滞完成率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和术中疼痛评分也优于N组.N组并发症率高于U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在超声监控下准确的识别神经,对显影不清的神经有辅助识别作用.阻滞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神经导管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损伤中引入组织工程化的有生物活性的神经导管目前正被尝试用来替代来源有限的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这些神经导管由生物材料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无填充物的中空神经导管已经在临床上用于修复较短的神经缺损,而改良填充了不同物质(如施万细胞、生长因子、内在支架结构)的导管能修复较大的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和验证胎儿神经,雪旺氏细胞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用80只在白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单纯液氮冷冻胎儿神经组;C组液氮冷冻胎儿神经加自体雪旺氏细胞组,术后分别于4,12和24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电生理检测,临床应用胎儿神经加片体雪旺氏细胞修复周围神经缺损32例(45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随访1-3年,结果:A,C两组术后4周开始再生纤维逐步增多,术后24周再生纤维增粗并形成神经束,而组再生纤维数目很少,复合动作电位峰值恢复率及传导速度恢复率,A,C两组恢复明显高于B组,临床应用32例*(45条)周围神经,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5.8%,结论:植入自体雪旺氏细胞的胎儿神经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空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C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l注射器及v号3.5cm针头进行须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因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l,双侧20ml。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对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者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保护的疗效.方法 对47例64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随访3~8个月,平均(6±3)个月,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视力、视野、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变化.结果 患者应用NGF后,视力、视野及P-ER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视力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视野平均缺损(MD)值低于治疗前(P<0.01),P-ERG显示视网膜功能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青光眼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有助于患者视功能的恢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NGF) on the efficacy of glaucoma surgery to protect the optic nerve. Methods Sixty-four eyes of 47 glaucoma patients performed trabeculectomy were treated with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pastoperative the change of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visual acuity,field of vision and P-ERG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t differences in visual acuity,visua field and P-ERG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of NGF(P<0.05).Visual acuity was higher after treatment (P<0.05),MD of visual field was lower than before (P<0.01),P-ERG showed retinal function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Conclusions Nerve growth factor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visua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went glaucoma surg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行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微创神经外科对75例偏头痛患者利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行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阻滞治疗,随访6个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并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神经阻滞的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治疗后6个月,75例患者中优72例,良3例,其治愈率为96%,有效率为100%.结论利用利多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行神经阻滞治疗偏头痛经济、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0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疼痛门诊和同时期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疼痛门诊30例为A组,男24例,女6例;骨科住院31例为B组,男23例,女8例),A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疗法,B组应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即卧床休息、物理疗法、镇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活血药物等.两组均记录一般状况、静止走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A、B组治疗末次后走动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0.6)、(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ODI评分分别为(12.1±6.8)、(24.6±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应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静滴,1次/d,观察组39例,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肌内注射,1次/d,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62例(A组29例,男20例,女9例;B组33例,男21例,女12例),A组(研究组)应用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B组(对照组)应用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两组均用盐酸托烷司琼5 mg+盐酸丁丙诺菲(0.015~0.020 mg/kg)复合液静脉术后镇痛,镇痛泵为驼人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100 mL自控泵。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A组和B组进行以下指标比较: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静脉镇静药物用量研究组为(42.80±8.27)mL,对照组为(20.23±1.5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追加的次数研究组为(6.00±1.54)次,对照组为(12.80±3.8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术后镇痛效果比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瘫痪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0例标本上的 6 0侧耳大神经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长度均值为 4 3.2 4± 10 .6 1mm ,宽度均值为 2 .6 5± 0 .7mm ,体表投影 :大致相当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至耳垂根部作的连线。结论 :在面部和颈部的神经修复中 ,耳大神经为一理想供体 ;耳大神经的体表投影和颈外静脉是术中寻找耳大神经的可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