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壮、汉族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调查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谭学军(百色533000)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有密切关系,这已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有报道在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胃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儿童胃病的HP感染情况。方法 对180列小儿纤维胃镜检查分析及172例胃粘膜HP检测及168例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疾病检出率为93.3%,其中以十二指肠炎、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172例HP检测者中HP阳性68例,阳性率为37.8%,其中以消化道溃疡检出率为最高,168例病理活检均为轻中度炎症。结论 HP感染在儿童慢性胃炎及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疾病状态下胃内细菌群与疾病的关系,采用直接镜检和多种选择培养基,常规和厌氧分离细菌的方法,对356例各种胃疾病患者胃窦粘膜和胃液进行了检测,260例胃窦粘膜直接镜检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和革兰氏阴性力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间无存在显著性差异,除HP外的其它细菌在不同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观察到2例胃螺旋菌,96例胃窦粘膜和10例胃液分离出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及胃液,pH值的测定,研究两者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常规胃镜检查。结果:HP感染率高的胃,十二指肠疾病pH值很低。结论:广泛开展此项检查有助于提高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姚钢  余宪民 《现代医学》2004,32(2):99-102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行上消化道胃镜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另选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正常患者55例为对照组。用快速尿素酶法和幽门活组织检查半定量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和Schiff过碘酸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高;十二指肠球部胃上皮化生检出率和评分与胃幽门部Hp的检出率和评分无相关关系。结论 Hp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范围得以扩展的因素。十二指肠溃疡病本身的一些特点是十二指肠黏膜胃上皮化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80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所有患者的收治时间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给予所有患者两种检查手段,即胃肠镜病理性活检和胃肠超声造影,可将两种检出结果分别标为标准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检出率与标准组十分接近,即胃肠超声造影的检出率为95%,而胃肠镜病理性活检的检出率为98.75%,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诊断来说,胃肠超声造影具有显著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值得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455例老年及2202例非老年上腹不适者进行胃镜检查,采用胃窦部活检组织的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及(或)细菌学培养以确立HP感染,结果显示,老年组HP感染率(77.1%)显著高于非老年组(65.1%)及健康组(29.0%),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组组织学胃炎和胃溃疡的HP感染率及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慢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构成比均高于非老年组。我们的结论是,HP感染与一些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HP感染是造成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疾病组织学损害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胃和十二指肠的良性疾病。通常认为溃疡的发生是由于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失衡,而其中胃酸起主导作用。近年来我们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相当密切。有关文献报道,HP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98.9%和100%。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们采用三联疗法(果铋胶、泰胃美、瑞贝克)及相关中药联合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26例均为消化科门诊患者,男85例,女41…  相似文献   

9.
经内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71例(A组)与未经内窥镜及组织学检查的消化道相关疾病43例(B组),均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特异抗体,结果A组HP-IgG特异抗体阳总检出率为81.43%,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疡为病人均达100%,胃溃疡患者为75%,慢性胃炎为83.3%,B组总检出率为32.55%,A组血清HP-IgG抗体检出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兵 《广西医学》1996,18(4):326-328
本用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法及HE染色对98例胃癌及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非贲门部胃癌,HP主要在癌周粘膜,HP的阳性率及密度与粘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呈正相关,HP在胃窦部,胃底部检出率高于胃体部。CAG的HP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提示在癌缘活检找HP较捷便,HP与胃癌及CAG癌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分离培养、尿素酶试验及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等方法,对1798例胃镜受检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该菌的总感染率为49.7%,其中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浅表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7.3%、75.9%、70.9%和49。4%,复合溃疡、胃癌、慢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和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7。3%、23.5%、15.4%、13.2%和12.5%。  相似文献   

12.
胃镜检查在儿童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似上消化道疾病的564例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223例胃黏膜HP.结果 564例中成功检查563例,检出疾病53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324例、消化性溃疡112例、十二指肠球炎89例.223例HP检测中,总阳性率45.29%,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3.49%(40/63)、浅表性胃炎39.84%(49/123)、十二指肠球炎37.50%(9/24)、胃溃疡28.57%(2/7).结论小儿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儿童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对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发现病变者53例(94.6%)。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有38例(67.9%);其次为重度浅表性胃炎4例(7.1%);其它依次为十二指肠球炎伴胃炎8例(14.3%);食管炎2例(3.6%)和胃溃疡1例(1.8%);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32例(57.1%)。结论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最多见.且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报告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有上消化道不适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窦部HP感染的情况。结果:阳性105例,阳性率为53.9%,嗜银染色阳性率49.3%。其中活动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5.7%、75.0%、88.2%。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40.1%)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由于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胃黏膜的实验室检查分析、探索,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感染率,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200例胃镜检查者中,有150例Hp检查为阳性,Hp感染检出率为75.0%。中医辩证分型发现:Hp感染中主要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为主型,其中以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的Hp感染率较高,胃阴亏虚型以及脾胃虚寒型的Hp感染率较低;部分Hp感染患者兼具食滞证、胃寒症、血瘀证。结论胃癌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Hp感染率较高;胃溃疡以及萎缩型胃炎次之,慢性浅表性胃炎最低。  相似文献   

17.
埃索美拉唑在治疗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埃索美拉唑为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的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66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给与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3联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C14-HP。结果:HP根除率94%,溃疡愈合率85%,糜烂修复率100%,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主的3联1周疗法根除HP效果明显,根除HP后胃粘膜糜烂修复、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和病理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内镜下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的关系,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6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内镜下的疾病类型,对其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66例患儿经内镜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类型:单纯慢性胃炎206例(56.3%),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112例(30.6%),慢性胃炎并消化性溃疡48例(13.1%)。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全部病例存在胃窦黏膜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慢性炎症改变。Hp检查阳性者106例(28.96%),其中Hp感染者的胃窦黏膜炎症程度明显较未感染者重(P<0.01),而Hp感染与否与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严重程度无关(P>0.05)。Hp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在引起胃窦黏膜炎症活动性、萎缩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表现正常的十二指肠黏膜经组织学检查均有慢性炎症改变,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Hp感染可引起较严重的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有症状的Hp感染儿童应予根除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25例因上消化道症状行内镜检查的患者的胃粘膜组织进行幽门螺旋菌(HP)捡查。其 HP 总检出率为70.2%,尿素酶试验、直接涂片、改良 Warthin—starry染色、细菌培养检出率分别为69.9%、52%、75.1%63.1%HP 在 CSG、CAG、Gu、Du、GCa 及 N 中的活检率分别为70.1%、70.6、63%、87%、23.1%7.1%。结果表明以改良W—S 银染检出率最高,直接涂片检出率最低,直接涂片法与其它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HP 在 CSG、CAG、Gu、Du 中检出率较 GCa、N 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GCa 组与 N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05)。说明 HP 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与胃癌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CPUT试剂盒检测胃HP感染。方法 对 4 6 0例胃十二指肠病 ,HP感染阳性率及发病年龄进行了统计学半定量分析处理。结果 HP感染率较高 ,占受检人数的 5 1 5 2 % ,其中尤以胃溃疡、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的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 6 8 85 %、79 0 7% ,其次为返流性胃炎 6 5 0 0 % ,慢性浅表性胃炎 4 8 82 % ;胃癌 4 7 2 3% ,而萎缩性胃炎检出率最低 15 2 2 %。与福建省三明地区比较无明显地区差异。发病年龄在 5 0岁以下者明显增高 ,尤以 31~ 4 0岁感染率最高为 6 1 4 4% ,而 5 1岁以上高龄组HP感染率仅为 31 4 6 %。结论 证实HP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高并与上述疾病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 ,应广泛应用CPUT试剂盒检测HP ,此方法简便、及时、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