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综合治疗及其与化疗结合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影响疗效预后因子的研究。方法 将 12 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组和中西医综合治疗组 3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 (消积饮、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辨证中药汤剂 )、一般治疗、对证治疗的综合治疗 ;西医综合治疗组予以化疗、安慰汤剂、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中西医综合治疗组予以中医辨证、化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的综合治疗。本研究通过卡卜兰 -迈尔 (Kaplan -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 ,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 2 3个预后因子 ,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 中医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9 3个月 ,西医组为 8 7个月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西医组为 11 8个月 ,较中医组及西医组长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中医组 0 5 ,1年生存率分别为 84 4% ,18 1% ;西医组为 82 5 % ,2 0 6 % ;中西医组为 92 5 % ,42 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间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医组与西医组间的生存率曲线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3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临床分期、淋巴结侵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  相似文献   

2.
60例晚期肺癌,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1年生存率45.8%,平均生存期10.4个月,非治疗组分别为8.3%和3.1个月,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治疗缓解1年生存率为76.9%,平均生存期15个,治疗未缓解分别为0和4个月,两相比有显性差异(P<0.05)。因此化疗对晚期肺癌有一定的疗效,首程化疗的效果对判定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及皮疹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可以耐受,可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对手术切除不完全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影响。方法:分析46例手术切除不完全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ⅢA32例,ⅢB14例)的远期疗效,比较术后化疗和术后化放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全组的中位生存期,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5个月,69.6%,26.1%和13.1%;术后化疗组分别为15个月,65.2%,18.2%和9.1%,而术后化放疗组则分别为18.5个月,73.9%,34.8%和17.4%。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手术切除不完全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生存率提高;与术后化疗相比,术后化放疗并不能显著延长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孙楠  赵翔  罗全  刘顺寿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2):150-151,158
目的 评价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1年手术根治切除的429例Ⅱ期NSCLC的病例资料,其中231例辅助化疗组患者于术后4—5周开始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3—4周期,MVP方案治疗72例,CAP方案治疗89例,NP方案治疗70例,另单纯手术组198例。结果 ⅡA期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86%和48.96%(P〉0.05),无显著差异;MVP和CAP化疗方案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37%和44.44%,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NP组的5年生存率为63.33%,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ⅡB期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35%和42.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ⅡA期类似,对比单纯手术组,MVP和CAP方案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37.21%,37.74%,P〉0.05),而NP方案的5年生存率升高明显(55%,P〈0.05)。结论 3—4周期的NP方案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Ⅱ期非小细朐肺痛患者的牛存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观察术后辅助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12月,观察64例ⅠB~ⅢA期行完全性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接受术后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或紫杉醇+卡铂(TP)方案化疗的化疗组和仅行术后观察的观察组,然后以Kaplan-Meier法对两组病例的1、2、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化疗组的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4.6%、71.4%、58.4%,观察组分别为93.6%、83.1%、63.5%、43.1%,两组间3年和4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个月和47个月(P〈0.05),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16个月(P〈0.05)。结论 术后含铂辅助化疗可以延长完全切除病灶的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冷极射频消融术后联合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行胸部CT增强扫描评价疗效。随访12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亚群。另设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联合3个周期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为62~70Gy。结果:冷极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CT检查示大多数肿瘤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瘤密度明显降低。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29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5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8.3%,1年生存率为67.4%;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65.2%,1年生存率为52.2%;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组的1年生存率要优于后组(P〈0.05)。冷极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以及T细胞亚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冷极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治疗前有提高。结论:冷极射频消融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作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Q  Tao P  Han Y  Peng L  Zhu J  Xu F  Wang G  Xu G 《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72-274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治疗组50例患者行介入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分析并观察疗效,并与对照组42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通过介入诱导化疗,手术切除率为94.0%,且84.0%的患者达到肉眼下的手术根治。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0%,36.0%和22.0%,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3.8%,16.7%和7.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袖状切除术(观察组)和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优于全肺切除术,且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非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8例进行分析。治疗方法:脑部放疗采用Co-γ线或6MV-X线两侧平行野对穿全脑放疗,每次DT180—200cGy,剂量达DT40Gy,单一转移病灶缩野加量放疗至DT56Gy-64Gy。放疗的同时用甘露醇脱水及地塞米松对症治疗。放化组全脑放疗结束后行顺铂+盖诺方案化疗2周期-4周期。部份病例化疗结束后,肺部原发病灶加用Co-γ线或6MV-X线局部小野照射治疗,每次DT2Gy,剂量DT56Gy~66Gy。结果:全部病例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率100%。全组1年生存率39.7%,2年生存率20.6%。放化疗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25.6%,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脑单发转移灶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0.4%,明显高于多发转移病灶组(P〈0.05)。只伴发颅内转移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7.8%,均明显高于伴有颅外转移患者(P〈0.01)。结论: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治疗方法、脑转移数、有无合并颅外转移有关。积极有效的放、化疗是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5月至2013年11月住院治疗的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45例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参芪蛇枝汤中药口服,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6.56%(16/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33%(6/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8,P=0.039);治疗组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肝肾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芪扶正中药组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192Ir(铱)高剂量率支气管腔内后装放射治疗(HDR-IBB)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外照射(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组和二联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16例,二联组卡氏评分提高6例。三联组卡氏评分提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近期有效率为90.3%,二联组近期有效率6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联组1年生存率为72.8%,而二联组1年生存率为44.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AI,RT及HDR-IBB三者联合治疗是NSCLC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化疗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拟探讨羟基喜树碱联合依托泊苷、卡铂组成的HC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将初治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HCE方案和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HCE组中评价疗效者31例,完全缓解率为54.8%(17/31),总有效率为90.3%(28/31);EP组40例,完全缓解率为22.5%(9/40),总有效率为70.0%(28/40),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6个月及10个月(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2.4%、69.4%(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51.7%、44.4%(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40.0%、29.2%(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及25个月(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HCE组骨髓抑制及肝功异常发生率高于EP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肠道反应显著低于EP组(P〈0.01)。结论 HCE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完全缓解率高,毒副作用轻,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237例肺癌外科治疗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各影响预后因素中外科治疗手段的正确选择。方法:应用SPSS8.0统计,对237例肺癌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测用Logrank方法。结果:Ⅱb期以上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9.8%,Ⅲa期仅为13.1%(P<0.001),Ⅲb和Ⅳ期肺癌均为0%,但伴颅内单发转移病灶手术后平均生存期19个月。鳞癌5年生存率48.3%,腺癌和腺鳞癌分别为30.5%和13.3%(P<0.05和<0.01);小细胞肺癌为0;大细胞肺癌为60.2%,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0,肺叶切除术31.4%(P<0.01);全肺切除术18.2%(P<0.01);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7.6%(P<0.01),7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5年生存率33.4%,肺叶切除27.0%(P<0.05);全肺切除和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年经分别为20.2%和50.5%(P<0.01)。结论:Ⅱb期以上肺癌外科治疗应为首选;Ⅲa期应采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作为Ⅲb和Ⅳ期肺癌姑息性治疗的手段;脑部单个转移病灶的肺癌不应为手术禁忌证。腺癌和腺鳞癌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透明细胞类型的大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应为外科治疗肺癌的标准术式。70岁以下高龄肺癌患者应尽量选择对机体创伤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背景与目的 香菇多糖作为一种生物免疫调节剂日益受到药学界与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中国和日本都将其作为一种抗肿瘤辅助药品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8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采用香菇多糖加化疗,B组(39例)采用单纯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R)和NK细胞活性,并以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对患者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0%和33%(P<0.05);A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CD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B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的Karnofsky评分上升率(52%)高于B组(23%)(P〈0.01);B组的Ⅱ~Ⅳ度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和44例次)高于A组(分别为39和24例次)(P<0.05)。结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86例,按照是否伴有抑郁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并于术后给予常规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同时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转移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4+以及CD4+/CD8+与NK的变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晚期常常伴有抑郁情绪,同时抑郁状况与其生存率下降、转移复发率增加以及免疫功能减退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预后有较大差异。本研究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2006年7月间山东省立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2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化疗治疗患者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F法及Log-rank时序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1年生存率为54.9%。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075)、KPS评分(P=0.0151)、化疗方式(P=0.0325)、化疗周期数(P=0.0298)以及近期疗效(P=0.006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P=0.019)、TNM分期(P=0.011)及近期疗效(P=0.009)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TNM分期、KPS评分及化疗的近期疗效是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瘤细胞(CTC),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1月至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C,分析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TC阳性24例(50.0%),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CTC阳性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的影响;化疗后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CTC有助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化疗方案加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4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EP方案加放疗25例.NP方案加放疗18例。放射治疗采用常规分割^60Coγ线照射。结果 EP化放组近期有效率55%,中位生存期8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0%,13.6%和85%:NP化放组近期有效率71%,中位生存期11.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19.3%和11%;各组之间近期有效率、中位生存期、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方案化放疗均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