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18岁 ,因激动后心悸、胸闷、气促 1年多来院就诊 ,查体 :神清 ,BP10 0 / 70 mm Hg,心界不大 ,心律不齐 ,平均心率 6 1次 /分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X线及超声心动图正常。常规心电图示 : °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速 (10 7次/分 )。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动态心电图 :A行示窦性心律 ,P- P基本规则 ,频率 88次 /分 ,QRS时限正常。A行见第一个文氏周期 P- R间期为 0 .2 4 s→ 0 .36 s→ QRS脱落 ,QRS波群呈 3∶ 2传导。第二个文氏周期 P- R为 0 .19s→0 .36 s→ 0 .39s→QRS脱落 ,QRS波群呈 4∶ 3传…  相似文献   

2.
最近观察到一例每于吞咽时出现心悸症状,心电图证实为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报导于下:患者女性,54岁,因吞咽时出现心悸已6个月而于80年1月14日就诊。患者半年前因吞咽固体食物或饮水甚或吞咽少量唾液出现心悸,偶尔伴有头晕,每次持续数秒钟,如作连续吞咽动作则心悸可持续存在,停止吞咽可自行缓解。平时体健,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体检:血压120/70,一般状况好,甲状腺不肿大,心率76次/分,心界不大,无心脏杂音,律齐,但嘱其吞咽时,紧接吞咽动作即出现短阵早搏。肺部腹部等均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全胸片、超声心动图均属正常。心电图正常,但每当吞咽时出现2~8次房性早搏,1—2:1下传。食道钡透发现食道中段有一  相似文献   

3.
患者霍××,女性,79岁。临床诊断:支气管炎、肺气肿。附图为连续记录的V_1导联及其梯形图解:P波直立,P—R间期0.14秒,P—P间期0.48秒均齐,心率125次/分,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除正常窦性下传的外,还有两种形态提早发生的QRS波,其时间均为0.08秒。R_2、P_4前无相关的P波,提早发生的QRS波与前一窦性心搏的配对间期不一致(分别为0.48秒、0.42秒、0.50秒、0.34秒)。图中异位搏动长的R—R间期与短的R—R间期最大公约数为0.64秒,属于典型的交界性并行收缩。但可见R_1R_3前有相关的P波,P—R间期为0.14秒,QRS波形态与窦性和交界性搏动不同。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配对间期较R_2和R_4为长。为交界区激动与下传的窦性激动在交界区传导的路径不一,而分别激动心室肌的不同部位。由于两个激动几乎是同时到达心室,并在心室发生融合继而产生了第三种QRS波即室性融合波。本例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交界性并行收缩;3.室性融合波。  相似文献   

4.
例 1 ,患者男性 ,3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1 9年加重 1月收住院。患者自 1 984年起无诱因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心电图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以后逐渐加重 ,用药终止较困难。入院前 1月曾发生 2次晕厥 ,行电转复律后成功并持续药物治疗半月。入院时体查无阳性体征 ,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正常 ,食道调搏检查时诱发心动过速 ,食道心电图为房室分离 ,心室率 1 90次/min ,QRS波时限 0 1 2s,QRS波Ⅱ、Ⅲ、aVF、V5呈rS型 ,诊断为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经可达龙 30 0mg、心律平 1 4 0mg静脉注射无效。加用异搏定 1 5mg静脉…  相似文献   

5.
例1,男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P波消失,取而代之为大小、振幅、形态不相同的F波,频率为24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在2:1~7:1,F-R间期基本相等为0.17秒,心电轴左偏-56°,Ⅰ、aVL呈qR波,Ⅱ、Ⅲ、aVF呈rS波,QRS时间为0.14秒。心电图诊断:(1)缓慢型心房扑动伴隐匿性房室传导;(2)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心电轴左偏-56°;(4)左前半束支传导阻滞。 例2,女性,82岁,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P波消失,有大小振幅不同F波,房室传导比例在2:1~6:1,心电轴左偏-15°。诊断:(1)缓慢型心房扑动伴隐匿性房室传导;(2)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讨论 单纯性心房扑动的心房率多在250~350次/分之间,而本文2例心房率低于240次/分,故属少见。本文2例心房扑动的频率较缓慢,易被误认为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时呈连续的扑动波,无明确的等电位线,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见明确的等电位线,可以鉴别。同时需与Ⅱ°房室传导阻滞鉴别。有人认为,心房扑动时房室传导阻滞在4:1以上者,即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但2例连续出现7:1或5:1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心室,F-R间期基本相等,无文氏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8岁.患冠心病10余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但无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住院期间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偶发房早,房早联律间期为0.58秒,房性P波后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16秒,说明异位P波经正路下传至心室形成QRS波群.附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3次/分,图中所示为V_1导联连续描记,自左向右第2、6、10个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代偿不全,故为频发房早,异位P波后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08秒.由于P—R间期短,有以下几个可能:(1)QRS波群与P波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16岁,因发热心悸3天就诊,诊断风湿热。附图为当日描记的V-导联心电图。示窦性P波100次/分,P_2~P_5及P_(13)~P_(16)之P—R间期逐搏延长至P波后QRS波脱落,房室传导比例4∶3,ORS波有4种形态:①长间歇(1.44秒)后第一个心搏(R_2、R_9)之P—R间期固定为0.22秒,QR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型;②当R_3—R_4间期缩短为0.78秒时,呈不完全性LBBB;③当R_2—R_3再缩短为0.60秒时,QRS变为正常(R_3)。  相似文献   

8.
程军  刘少忠  徐晓东  朱永新  方洁  魏婕  王丽华  张芸 《安徽医药》2010,14(10):1203-1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dal supraventricu lartachycardia,PSVT)简称室上速,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心电图大多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室上速多由折返引起,折返可发生于窦房结、房室结与心房等处[1,2]。大多数患者能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即利用隐匿性房室旁道逆行传导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均可发生[3,4]。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1岁。无自觉症状,1975年12月11日体检时发现心率较快,心电图示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心室肥大。图1系同一次描记的V_1、V_3、V_5及Ⅱ导联心电图。导联Ⅱ下面梯形图解自上而下分别代表心房、房室交界组织、束支和心室,数字表示P—P及R—R间隔时间,均以1/100秒计。V_1的QRS综合波呈rsR′型,R′高达2.2毫伏;V_5呈qR_S型,S波宽大; QRS时限0.12秒;为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右心室肥大。V_3 QRS综合波呈RS型,时限0.08秒,系正常的心室内传导。在导联Ⅱ中第1、2、3、7、8、9、10、10心搏呈完全  相似文献   

10.
梁韧 《医药导报》2001,20(6):360-360
异丙肾上腺素常用于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及阿 斯综合征。但可致窦性心动过速 ,甚至室颤。本文报告 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生阿 斯综合征患者使用异丙肾上腺素 ,体会不宜一味强调保持心率 (HR) >6 0次·min 1,室性异位激动出现时应减慢滴速 ,慎用容量泵。1 临床资料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6 7~ 73岁 (平均 6 9.8岁 )。均因反复心悸、晕厥住院。心电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 2 5~ 40次·min 1,即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硫酸盐静脉滴注。结果 2例在HR>48次·min 1时频发多源室性异位激动 ,4例HR >5 5次·m…  相似文献   

11.
<正> 正常情况下,人类心脏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每天窦房结有规律地产生约计10万次的激动,并将其传导至左、右心房组织,经过结间束及房间传导束,将窦房结产生的激动传导至房室结区,该区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特殊部位,又称交界区,在房室  相似文献   

12.
室内差异性传导室内差异性传导是一种心室内干扰现象,当室上性激动到达心室时,适逢其相对不应期,则激动虽能下传,但QRS 波群变形,呈异常的室内传导,此现象于1910年由Lewis 首先发现又名室内迷路传导。1963年Schamroth 等将其分为相性及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两类,所谓相性即通常所说的室内差异性传导,并将依赖于心率的束支阻滞亦包括在内。非相性者该氏认为包括束支传导阻滞、梗塞周围阻滞、预激症候群以及某些交界性逸搏或心律。由于室上性激动通过房室交界组织与心室的经路不正常所造成。其QRS 波群之形态与窦性下传者有  相似文献   

13.
心律失常在临床工作中相当常见,虽然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很多,但都离不开心电图检查这一基础,因此就需要心电图工作者和临床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心律失常心电图的正确分析方法,并且能够对其做出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激动通过心脏传导系统按照一定顺序传导到心房和心室,最终使整个心脏兴奋,激动传导和心肌细胞的兴奋过程体现在心电图上就是P—QRS—T波。  相似文献   

14.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心脏搏动由窦房结控制,它一般以60~100次/分的频率和规则的节律发放冲动,先激动心房,再经房室间和心室内的正常传导途径以特定的速度传导到心室,使心室激动,产生正常窦性心律。当心脏搏动偏离这一正常规律,以致过快、过慢和不规律,或使心脏激动的顺序紊乱时,称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DRT)与室速(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4例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例。比较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疾病的主要特征。结果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在多旁道中较为多见,其QRS波与窦律伴旁道下传时QRS存在很多相似住处,不过二者在形态与时限上存在一定差异,当宽QRS波心动过速发作时,从中能够看见逆行P波,这项指标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心房激动波,对宽QRS波形态了解透彻。结论逆向型ADRT在心动过速的参与过程中主要呈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它与室速存在一些差异,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了解其过往病历,在特殊情况下,可对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便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除窦性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外,需鉴别的 QRS波群不增宽(∠0.08秒)的心动过速有房速、房扑、房室结性心动过速、经房室附加束逆行运导的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和少数由附加旁路缓慢逆行传导的持续性心动过速。因为治疗不同,鉴别各类心动过速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电生理检查虽然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但尚不能普遍开展。作者通过电生理研究,分析了 QRS 波群不增宽的心动过速时十二导联心电图的特点,提出了诊断心动过速激动起源点的五项体表心电图标准:(1)P 波的位置;(2)P 波电轴;(3)心房率;(4)有无 QRS 波群交替性变化;(5)房律和室律的关系。用心脏程序刺激法对187例  相似文献   

17.
<正>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较常见,其中一部分可于卧位发生,坐位或立位后消失,现报告三例如下。病例摘要例一,男性,20岁,战士。心慌、胸闷半年,伴多汗失眠,发病前曾患“感冒”。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心律不齐,漏搏每分钟7~8次,胸透心肺正常,化验正常。心电图:卧位时为窦房结至房室交界区游走节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 7岁 ,因反复阵发性心悸 7a ,再发加重伴头昏 ,胸闷 11h入院。心悸发作无明显诱因 ,发作时出现心慌、心跳快 ,自数脉搏可达 140 /min左右 ,持续 10min自行缓解。无甲亢、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 :心率 84 /min ,节律不齐 ,心音强弱不等 ,有停跳现象。肺、腹(一 )。心脏彩超 :正常。 2 4h动态心电图在 2 0∶0 5∶32时心率 10 5b/pm ,在 0 4∶4 9∶16时心率 39b/pm ,并有Ⅰ—Ⅱ度AVB住院期间做了进一步检查 ,食道调搏示 :( 1)房室传导呈双径现象 ;( 2 )窦房结功能正常。患者未服任何药物可自行转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性分析64例心脏起搏器心电图改变.探讨正常起搏器心电图及异常改变与起搏器的关系。报告如下: 64例均为在我院初次安装或在我院更换新起搏器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7岁。50岁以上占73.4%。35例为初次安装,29例为更换。前者安装后当时及三日.内记录体表12导心电图,后者于更换前后分别记录体表12导心电图。 正常起搏35例,电极导管脱位3例,电极导管断裂4例;电池耗竭8例;感知功能不良14例。 正常AAI起搏心电图:QRS波前有-P波.P波前有一刺激信号(即钉佯标记).P-R>0.12n,QRS为室上性形态,当窦房结功能有恢复时.可出现P-QRS的窦性下传搏动。2正常VVl起搏心电图:QRS波前有一刺激信号,QRS-T呈左束支阻滞型.伴电轴左偏。本组VVI型61例.正常起搏心电图均属此型。胸前V_(5)、V_(6)呈宽大向上型29例,占47.5%。V_(5)、V_(6)呈宽阔  相似文献   

20.
<正> 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患者女性,61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Ⅱ°。心电图见附图。从心电图可见,Ⅱ导联房室传导呈文氏现象,QRS综合波呈R、r、rS三种状态。V_1导联房室仍呈文氏现象(如V_1),QRS综合波形多种多样:有的呈rS形(如V_(1a));有的延迟出现R形,逸搏周期为1.41″,时间0.07″(如V_(1b));有的介于rS与R形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