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锻炼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舜  王庆甫 《中医正骨》1993,5(2):35-37
功能锻炼是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肌肉的舒缩不但能保持骨折端的良好位置,矫正残余成角及侧方移位;同时还能对断面施加生理性的应力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保持肢体功能,调整骨的应力分布,提高愈合质量和速度。本文复习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就功能锻炼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孙敬娟 《河北中医》2014,(12):1897-1898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扎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固定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到平衡。夹板只固定骨折局部,一般不超过上、下关节,便于及时功能锻炼,又不妨碍肌肉的纵向收缩,尤适应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后的固定。  相似文献   

3.
张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85-86
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多见,骨折断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四种移位。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关键是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将双骨折断端正确地复位,四种移位均得到矫正,并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不变,直到骨折坚强愈合为止。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54例尺桡骨干双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纸垫防止或矫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以及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达到固定骨折、恢复肢体内部动力平衡的目的[1]。小夹板固定前的手法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对骨折断端的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王雪莹 《吉林中医药》2012,32(2):204-205
观察摇摆触碰法在整复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掌托住手腕,拇指按住骨折线处,另一手握患肢手掌处轻轻向掌侧、尺侧摇摆触碰.结果:本组共120例,复位后X片复查显示解剖复位100例,功能性复位20例.结论:此手法可矫正残余移位,增加骨折端接触面,对于粉碎性骨折关节面欠平整者,可借助腕骨对桡骨远端的挤压触碰,更有利恢复关节面的平整.  相似文献   

6.
<正>蒙医传统整骨手法是能动的弹性固定模式。它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依据肢体运动学的原理及自体愈合理论,通过寸带对夹板的收压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压垫对骨折端防止或矫正残余移位的效应力、及时合理功能锻炼及肌肉协调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等作用的恰当应用,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6周后复诊均获得满意的复位和腕关节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  相似文献   

7.
成人股骨干骨折,由于强大肌力的作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都较困难,本法用短时间重量骨牵引,在肌肉疲劳之前,恢复肢体长度,使骨折得到基本对位,然后在局麻下,手法矫正侧方移位,棉压垫小夹板外固定,便于骨折早期复位和矫正残余侧方移位,及治疗过程骨折位置的维持...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名老中医胡黎生教授正骨技法、临正经验整理。治疗Bennert骨折时术者用一手含握与之对持环扣,以拇指相抵并逐渐外展伤肢拇指同时,另外一手轻轻推、按压骨折成角部复位;尺骨鹰嘴骨折,术者一手拇食指捏断处,另一手拇食指推按尺骨鹰嘴骨折近端向远端靠拢,使断端紧密接触复位;Pott骨折伴有脱位时,术者一手掌根部置于外脚踝尖足跟外侧,对向推按足背,屈踝关节于中立位,听到骨"滑动声"即脱位已矫正,另一助手根据骨折移位方向用双手掌部施相向对压手法,纠正断端复位。复位后将内、外侧夹板分别置于踝关节内外侧,保持患足中立位,以保证"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骨折治疗选用的任何方法,都要积极围绕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为目的。本组病例若选用手术方法治疗,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扣挤提按法是严重错位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慢性复位必取之路。骨折初期采用牵引加手法,不但有利于骨折成角重叠畸形的矫正及粉碎错位骨片靠近骨干纵轴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消肿和促进血运。当行夹板纸压垫固定及调正角度牵引后,不但使骨折不能再成角重叠,且在局部固定结构形成的杠杆力对应了肢体骨折端再移位的杠杆力,使慢性复位后的骨折,不易再错位。治疗过程要积极指导和充分发挥肌肉动力学的作用,进行有理有节的功能活动,不断解除肌肉粘连、关节内的挛缩,坚持髌骨在接近正常范围内的活动。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同步进行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0.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好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骨折,两骨完全骨折后,断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其治疗关键在于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将双骨折断端正确复位,四种畸形均得到矫正,并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不变,直到骨折处坚强愈合为止。我院从1999年6月以来,根据尺桡骨下双骨折后的生理,病理及力学特点,应用自行设计的铁丝托,治疗尺桡骨干骨折7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单纯行牵引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困难,且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移位,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应用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儿童前臂骨折残余畸形早期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未达到解剖对位对线的64例分为两组,前期对残余畸形32例进行塑型能力的观察,后期对32例复位不良有残余畸形者进行早期干预(再次复位矫正,夹板压垫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结果:前期观察病例有3例前臂旋转受限,2例再次受伤在原骨折处再发骨折均再次复位治疗。后期干预病例的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通过观察确立前臂骨折复位后断端对位及成角、旋转的最大接受度,对超过残余畸形最大接受度者进行早期干预,可保障儿童前臂双骨折闭合复位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确切性。  相似文献   

13.
<正>夹板固定是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器材,把骨折两端或肢体固定在一定位置,使骨折或脱位在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对位。适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复位后的固定,防止骨折断端移位、维持对位。如上肢的肱骨、尺骨、桡骨骨折,下肢的胫骨、腓骨骨折。夹板固定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保持最佳功能位  相似文献   

14.
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常因骨折移位严重,未能较好地复位,或复位后因固定不良再次移位而未能及时矫正,或没有X线检查,以致发生畸形愈合,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肘内翻畸形。我院近几年来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医治25例,疗效较好。一、一般资料25例中,年龄多在3~9岁,最大15岁。接受医治时间多在3~4周,最长72天。本组病例都届伸直型。骨折远端绝大多数向后、向尺侧移位并有重叠,断端有较多骨痂而畸形愈合,以致肘关节功能障碍,活动范围甚小,且  相似文献   

15.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锁骨骨折绝大多数可用非手术治疗。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  相似文献   

16.
骨折复位固定器配合小夹板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骨折复位固定器牵引加上夹板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36例,其中开放骨折5例,随访时间为8-25个月,平均为15个月骨折平均18周愈合,膝、踝关节良好,针道感染率5.6%,无小夹板并发症。认为骨折复位固定器与小夹板配合使用,前者通过牵引纠正骨折的短缩移位,也可通过对骨折断端加压,产生应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后者则可控制骨折的侧方移位,两者配合使用可扬长避短,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后用一定的材料将骨折端维持对位的一种技术,是创伤骨科中最常用的手术之一.有效的内固定能使骨折解剖复位,恢复良好血供,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从而使受伤肢体迅速恢复.股骨干骨折是创伤外科常见病,多因强大外力直接作用于下肢所引起,伤后常合并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并且由于股骨周围肌肉强大,故此类骨折的骨折端易明显移位,属于非稳定骨折,及时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骨折发生至完全愈合恢复功能,有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这过程中有明品的阶段性。各个不同阶段,存在着特殊的矛盾,为针对其主要矛盾加以解决,可将骨折经急症处理后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手法复位,小夹板妥善外固定,喷酒按摩,对应用药,调节饮食,练功活动,是治疗中的六大环节。但在各期中,六大环节的重要地位则各不相同。初期,将移位之骨折端复位,并有效的方法外固定,以维持复位效果,用喷酒按摩矫正不完全复位的骨折断端,化除瘀肿以解除损伤症状,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推板推挤法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晓东 《中医正骨》2006,18(12):39-40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有部分骨折远侧断端较短或局部皮下脂肪厚的病例,施用常规的复位手法,疗效不满意。其原因是患者骨折远侧端较短、或局部皮下脂肪厚时,在复位中对骨折远端的复位作用点不稳定,作用力分散,导致复位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据此我们在常规复位手法中加用推板直接推挤骨折远端移位的骨折块使其复位。经临床62例应用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前臂骨折后期的辅助针刺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骨伤病人中 ,前臂骨干骨折的发病率较高 ,约占全身骨折脱位的 2 3 5 %。尤其是桡骨远端骨折更为多见。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也很多 ,如手法复位 ,切开复位或髓腔穿针等。断端复位常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但该类型骨折后期常涉及到前臂功能恢复欠佳的问题。现在一般采用练功方法以助其恢复 ,但时间较长。且病人自觉痛苦 ,又怕出现再折或移位等意外情况。如在练功同时配合针刺疗法 ,可收到优于单纯练功的效果 ,使功能恢复时间缩短 ;加速病人整体康复 ,痛苦减少 ,使用安全 ,适应症广 ,生理干扰少 ,操作简便 ,能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