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江汝健  付立  李勇  陈有东 《四川医学》2007,28(12):1375-1376
目的 总结9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7年4月,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91例,男83例,女8例,年龄36~80岁,其中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78例,合并左主干病变15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例搭桥4支,67例搭桥3支,16例搭桥2支。89例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15例应用桡动脉吻合后降支,其余均采用大隐静脉吻合。8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 全组91例共行冠脉搭桥265支,平均2.91支/人,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男182例,女74例,年龄37~75岁。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87.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9例,稳定型心绞痛162例,混合型25例。结果全组256例平均搭桥血管数(3.18±1.70)支/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20±2.10)h,术后住院时间(11.00±1.60)d,术后(15d内)死亡3例,近、中期随访180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死亡2例,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罗勇  张力  王伟  袁武  黎新建  陈剑  曹安强 《西部医学》2013,25(3):357-359,362
目的探讨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近中期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3月~2012年4月接受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包括微创冠脉搭桥)患者35例,人均搭桥2.7支(1~4支)。其中常规开胸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30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冠脉搭桥5例。同期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化冠脉搭桥8例,同期行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248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死亡率、并发症、桥血管数目和近中期疗效等。结果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仅1例患者因胸骨感染死亡,34例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随访效果均良好,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全动脉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体外循环下搭桥少,总的风险更低,但因患者病变、病情及各种因素,本术仍不能完全取代冠状动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例术中行紧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7例预防性应用IABP.结果术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平均搭桥3.5支,1例胸骨感染,2例2次开胸止血.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中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海涛 《农垦医学》2009,31(6):522-524
目的:总结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4例择期CABG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例,共搭桥105支,1支2例,2支4例,3~5支28例,平均3.1支,应用左乳内动脉搭桥29例,桡动脉搭桥7例,大隐静脉搭桥32例。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占2.94%(1/34),其余33例均痊愈出院,13例发生心肺脑肾重要脏器的并发症,占38.24%(13/34),随访1月~3年,除1例术后3月死于急性脑梗塞,余32例无心绞痛发作,心功能达I~II级。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术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旁路材料,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能降低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围术期经验.方法 对39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搭桥1~4支,平均搭桥(2.7±0.9)支.手术时间(151±27)min.结果 死亡9例,其余顺利出院.随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疗效的关键是提高围术期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5例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9例,非体外循环36例。总搭桥144支,平均搭桥3.2支,其中双乳内动脉搭桥2例、左乳内动脉搭桥38例、"Y"型桥8例、序贯搭桥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结论合理的选择患者和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围术期治疗是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保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月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40例,应用体外循环22例,非体外循环18例。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并发症和围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院内死亡1例,为同术期心肌梗塞:1例术后10d室颤,急症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内支架闭塞,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恢复正常。39例顺利出院,随访无心绞痛症状发生,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和于术方式、良好的心肌保护、完全再血管化及围术期密切监护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和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12月进行的3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重64kg,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28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6例。结果医院内死亡3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动脉无死亡,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无死亡。结论精细、熟练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选自1998-03~2004-10间280例冠心病(CAD)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OPCAB实施率(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为94.7%。平均年龄63.1岁。合并瓣膜病变11例,合并室壁瘤9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47%±14%。5例急诊手术,其中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2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248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术中改施体外循环6例。其中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个。4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其余均为正中切口,多支病变的CABG手术。死亡3例(1.07%)。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42例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50例,年龄24-78岁,平均(59.5±5.8)岁.手术方法采用左侧胸廓内动脉-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动脉使用大隐静脉吻合,同期处理瓣膜变及室壁瘤,平均搭桥3.89支/人.结果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41%.术后总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低心排、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脑梗/脑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1.2%,住院人均总费用(6.89±2.34)万元,术后随访时间(8.9±2.1)月,随访率达96%,术后患者均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应用多支桥血管移植的方法,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患者心功能改善,住院费用下降.  相似文献   

15.
Lai Y  Huang F  Yang J  Xu C  Wu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54-1456
目的:探讨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自1998年1月到2001年3月,运用双侧乳内动脉连续为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6-65岁(平均49.9岁),48例患者为3支病变,3例为左主干病变,37例术前有心梗,4例合并室壁瘤。4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9例行左侧乳内动脉(LIMA)到钝缘支、右侧乳内动脉(RIMA)到前降支;9例行LIMA到前降支、RIMA到右冠状动脉手术;LIMA到前降支、RIMA到钝缘3例。运用胃网膜右动脉或桡动脉行其他病变血管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人均搭桥3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3例(手术早期死亡率5.9%)。死亡原因:1例术后围术期心梗导致低心排,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因脑栓塞在术后40d死亡。4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2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再次清创处理。随访2-39月(平均15.5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再次发作。B超检查显示双侧乳内动脉均通畅。结论: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搭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近期效果比较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左主干病变桥血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冠心病左主干病变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男性9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3.5±8.6)岁.按手术方法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及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CCABG组70例,共搭桥219支,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桥70支,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桥149支.OPCAB组62例,共搭桥181支,乳内动脉桥62支,大隐静脉桥119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仪(transit-time flow meter,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血流波形.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桥血流测量:乳内动脉-前降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27.3±16.5)ml/min,OPCAB 组为(27.7±18.7)ml/min(P=0.812);两组PI值分别为3.1±1.6及3.0±1.8(P=0.3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隐静脉-回旋支桥血流量CCABG组为(37.3±3.4)ml/min,OPCAB组为(35.0±5.6)ml/min(P=0.086);两组PI值分别为2.9±1.5及3.0±1.7(P=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不论行CCABG或OPCAB,对桥血管及吻合口的质量无影响,均可达到满意的再血管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下及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8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I临床资料。应用体外循环47例(体外组),非体外循环35例(非体外组),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医院内死亡2例,其中体外组1例,术后第14天死于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非体外组1例,术后第3天死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余80例顺利出院,1例复发心绞痛,药物治疗有效,疗效满意。结论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20.
刘亚州  董家寿  易军 《吉林医学》2009,30(19):2251-2252
目的:分析升主动脉钙化冠心病合并心肌桥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升主动脉钙化冠心病合并心肌桥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肌切开术,1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升主动脉钙化,术中将血管桥近端吻合在降主动脉上,对于较浅的心肌桥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肌切开术,而对于走形于心肌深部的肌桥,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管段同时合并狭窄及肌桥时,在心肌桥远侧的部位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出现心脏不良反应。结论:升主动脉钙化冠心病合并心肌桥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效果,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