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47岁,因发热并进行性乏力半月于2004-03-09就诊。患银屑病10年余,长期服用乙双吗啉片、克银片、迪银片、青黛败毒丸等药,皮损部位反复瘙痒。入院时周身皮肤散在瘀癍、出血点,不规则片状红斑鳞屑皮损,下肢及手心较重,直径1.0~5.0cm,边界清楚,表面覆有干燥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Auspit征),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近年来成为血液学界研究热点,临床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有效率达80%以上,特别是对维甲酸耐药、难治性的APL病例特别有效。有研究认为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可能是通过PML—RARα蛋白的降解、促进细胞凋亡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三氧化二砷的治疗作用机制仍未十分明了,拟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和单细胞、单分子检测芯片为平台,分别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多细胞到单细胞,多分子到单分子入手,在不同层次上逐步深入地研究PML—RARα蛋白和三氧化二砷的相互作用,以期更为深入地了解相应的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更为清晰地阐明三氧化二砷对APL的治疗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2019年8月15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狗咬伤患者行血液科、整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皮肤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治疗3d后,患者血糖调节至理想水平;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分别于治疗15、18、21 d后,患者白蛋白、血钾及血钙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50 d后,患者狗咬伤创面明显缩小,银屑病导致的皮肤损伤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出院;治疗120 d后,创面基本愈合。  相似文献   

4.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秋  金丹  陈雷 《航空航天医药》2003,14(2):123-12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 (AL) ,属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M3 亚型。临床上 ,其出血症状十分突出 ,发生率也很高 ,约占 72 % -94% [1] ,且常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而致颅内出血 ,因此早期死亡 (治疗十天以内 )率高达 11.3 % [2 ] ;若联合化疗则可达 3 0 % -4 0 % [3 ] 。1988年王振义首次报道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分化治疗APL ,它不促发DIC ,不引起骨髓抑制 ,且可取得 85 %以上的完全缓解 (CR)率 ,[4~ 9] 明显高于联合化疗 ( 5 0 % -80 % ) ,但是维甲酸治疗伴随有维甲酸综合征[10 ] 和维…  相似文献   

5.
<正> 病人,男63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右眼视物不清,伴有左侧肢体无力,无胸闷、心慌、恶心、呕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不适,曾在我院门诊予以“灯盏花素、葛根素”输液治疗后,视物不清有所好转,仍头痛、左侧肢体无力。门诊行头颅CT示:左侧桥小脑角至右侧脑室后角后内侧缺血性脑梗死。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25/85 mmHg,意识清楚,扶入病房,查体合作。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  相似文献   

6.
感染骨髓象疑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不常见,但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查、骨髓形态学方面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我科收治1例感染骨髓象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6月,用大连210医院中医血液病研究所提供的白血康片(主要成分青黛、太子参等)加激素治疗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维甲酸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武警总医院儿科王晓东李曙光秦保贵刘秋玲(北京100039)关键词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promylocyticleukemia,简称APL或M3)是一种以骨髓内含大量颗粒异常的早...  相似文献   

9.
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砷酸注射液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0例以亚砷酸 10mg稀释于 0 .85 %的生理盐水 2 5 0ml~ 5 0 0ml中 ,隔日一次静脉滴注 ,观察临床变化 ,并用原子荧光法测血砷浓度。结果 :坚持治疗的 7例均获完全缓解 ,时间 (60± 10 )d ,用药总量 (2 85±5 8)mg ,初治的 5例CR时间 (5 5± 6)d用药总量 (2 5 6± 2 8)mg。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血红蛋白的下降无显著性 ,而白细胞 (入院时减少的 5例 )短期内即显著升高 ,(14 .6± 4.7)d达最高 (3 6.8± 19.7)× 10 9/L ,后逐渐下降 ,于骨髓缓解后才最后达正常。骨髓早幼粒细胞在减少的同时出现胞浆颗粒缺乏 ,染色质凝集 ,而中幼粒细胞随之增多 ,骨髓于 (5 6.0± 8.7)d完全缓解 ,初治的 5例 (5 1± 5 )d缓解。出凝血异常在 (19± 4.8)d得到纠正。毒副作用很轻微。结论 :亚砷酸隔日静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高 ,副作用少 ,耐受性好 ,用药量低 ,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正>病人,男,33岁。2005年7月始出现齿龈少量出血并逐渐加重,但能自止。8月26日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痒,干咳,胸痛,齿龈渗血加重。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8.7℃,皮肤无出血点,齿龈渗血,咽部中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  相似文献   

11.
郭长升  唐家宏  宋宗昌  朱璐 《人民军医》2003,46(11):655-656
1995年以来 ,我们采取砷剂诱导加杀伤 ,交替治疗完全缓解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2 5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5例中 ,男 1 6例 ,女 9例 ;年龄 5~ 4 3岁 ,平均 30 5岁。M 3a(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型 ) 1 6例 ,M 3b(急性早幼粒白血病b型 ) 9例。诊断与疗效标准按参考文献[1] 。 2 5例均采用砷剂(As2 O3)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在诱导过程中处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高凝期者给肝素皮下注射 ,直至出血倾向消失 ;当外周血白细胞数 >2 0×1 0 9/L时给羟基脲。完全缓解后按下述方法进行治疗。1 2 缓解后…  相似文献   

12.
13.
自维A酸(retinoic acid,RA)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来,其完全缓解率和长期存活率已有了明显提高。1980-2000年,我们应用RA诱导治疗APL8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例按照细胞形态(含组化)、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改变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用国产维甲酸诱导分化疗法取得完全缓解。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态细胞的演化规律,提出投药后l~2周以临床和血像有无改善作为本疗法取舍的时机。认为即使诱导分化取得缓解,但仍不能证明细胞逆转为正常细胞,还应在诱导分化基础上进行细胞毒疗法,以减少体内肿瘤细胞负荷量,争取较长的缓解期。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4岁。因双骼骨痛一年,腰背部病两月余,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双肋弓下缘平面以下感觉迟钝,双下肢不全瘫,大小便失禁五天于1992年8月29日入院。体检:全身骨骼未见畸形,T10~L3棘突压、叩痛明显,局部无红、肿。左大腿肌力Ⅰ~Ⅱ级,左小腿肌力Ⅳ~Ⅴ级,右大腿及小腿肌力均为0~Ⅰ级。双肋弓下线平面以下至双大腿前、内侧痛,温觉减退。双下肢被动直腿抬高约45oC。双侧膝健反射未引出,双侧跟腱反射活跃,下腹壁反射减弱。髌阵李(一),跟阵李(+)。Oppenheim征(+),Godeon征(+),Chaddock征(+),Babinski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静滴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全血砷浓度与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及白细胞数的关系,探讨这些因素对药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原子荧光法测定13例APL患者应用亚砷酸治疗后24 h、第一周末全血砷浓度,观察RBC、HGB、HCT及WBC对血砷浓度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13例白血病患者全血砷浓度与HGB、HCT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与WBC数无相关性.结论 血砷浓度受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的影响;白细胞数与血砷浓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1岁,未婚。因渐进性乏力、纳差半月于2010-05—18就诊。无发热、出血,胸骨有明显压痛,肝脾无肿大。血常规:WBC1.8×10^9/L、HGB56g/L、PLT23×10^9/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发病时不同证型生存率。方法以我院1995~2007年间收治确诊为APL的75例患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已制定的调查表辨证分型,以患者确诊时间为随访开始至2009年12月结束,对所得资料用乘积极限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至随访结束时,各组生存率分别为气虚组:0.91±0.12(x±1.96s),发病3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气血两虚组:0.92±0.16,发病1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气阴两虚组:0.78±0.27,发病2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阳盛气虚组:0.57±0.23,发病9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其他组:0.66±0.27,发病5年后生存曲线趋于平坦。各组患者在1年生存曲线变化较大,死亡事件发生率高。整体比较各组生存情况,P〈0.05,有显著性差异。经组间成对比较,阳盛气虚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L患者在初发病时表现为单纯气虚证型的患者其生存时间较长,预后较好,而表现为阳盛气虚的患者生存时间相对较短,预后偏差。对于发病时辨证为非阳盛气虚患者维持治疗一般在2~3年为宜,而阳盛气虚患者应延长维持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死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种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性白血病 ,自 80年代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首先将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 (A TRA)应用于APL的诱导缓解治疗 ,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突破性进展[1] 。但可引起白细胞过高、维甲酸综合征及快速发展的耐药性 ,故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诱导细胞凋亡及部分细胞分化的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APL ,不杀灭白血病细胞 ,对患者伤害也不大 ,作为诱导分化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典范 ,为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2 ] 。现将As2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