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专业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 WHO-QOL-BREF)、社会支持量表( SSQ)和临床资料调查表等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68,P<0.01)。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t=10.071,2.744;P<0.01);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961,13.310,16.501,16.074;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冠心病再次PCI术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降低冠心病PCI术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性手术,往往由于不了解其意义和有关内容,在心理上存在担心、紧张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因此护上必须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全程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减轻焦虑,最大程度地配合医务人员,保证介入的顺利和成功.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临床上常以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衰及心肌缺血为主要症状.冠心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者认为:性格急躁,爱发脾气,缺发耐心的人较易发生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在躯体治疗的同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给予正性诱导,使之对疾病的治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的方式对受到肝癌介入治疗的手术患者心理焦虑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近3年来300例左右接受肝脏穿刺、介入手术的患者,通过临床分析,观察他们在接受心理护理前中后的心理变化,总结规律和经验。结果几乎所有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之后都能情绪稳定地接受肝脏介入手术治疗,不会产生焦虑感,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工作,没有抵触情绪。结论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焦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它能有效避免患者在进一步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产生其他一系列并发症和导致的治疗的中断或失败。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的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且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3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的促进作用。方法床边收集患者健康资料,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理护理,有效改善了心理状况,养成了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了患者身心康复。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临床中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在心理分析干预后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术治疗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11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方式的不同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能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1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一种主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断上升,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健康,介人治疗是指经皮肤穿刺血管,将特制导管沿血管插入病体内,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和血液循环重建的重要手段,但介入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措施,加之起搏器和支架将在体内永久存在,多数患者对其认识不足,易引起多种心理反应.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面对介入治疗,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多年自身经验对此作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应激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300例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67%,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双心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可减少心理应激反应,降低抑郁、焦虑评分,预防介入治疗不良事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结束了部分产妇因产后出血常规治疗失败不得不切除子宫的历史,开创了一种治疗产后出血的新技术,为产后出血的治疗提供一个简单方便、有效、损伤小的方法。1979年Brown首次将介入治疗成功用于产后出血。目前用盆腔内动脉栓塞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成功率高达85%~95%。但介入栓塞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手术,对患者来说仍是一种较强的应激源,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心理改变。所以别对产后出血介入术后产妇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冠心病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独使用药物治疗,采用HAMD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评定疗效。结果甲组疗效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已成为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老年人对手术顾虑较多,常因紧张、恐惧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放弃手术,故进行精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我科2004年后31例采用介入诊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SCL-90等心理测量量表对冠心病病人和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症状,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有人格的缺陷,常常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起病前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数明显增多,提示病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起重要作用,因此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防治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性病患者心理评估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做好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使用SCL-90、EPQ问卷,对96例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SCL-90各项统计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显示极显著性差异;性病组EPQ的N量分高于对照组,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性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并伴有高度情绪不和稳。护理工作应根据患者的心身特点,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才能有效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减轻、消除心身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探索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1月~12月冠心病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和生理健康得分的情况。结果胰岛素抵抗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07±2.19,观察组是4.3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3.17±1.04,观察组是4.77±3.43。收缩压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89.57±6.17,观察组是88.99±7.44;干预后对照组是77.66±4.51,观察组是80.03±7.43。空腹血糖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7.57±2.73,观察组是7.57±3.43;干预后对照组是6.17±1.04,观察组是8.07±0.78。总胆固醇指标院在干预前对照组是5.74±1.43,观察组是5.69±4.43;干预后对照组是5.26±1.02,观察组是5.67±0.45。对照组患者的医学指标低于观察组。SA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42.26±7.43,观察组是44.23±1.79;干预后对照组是24.57±1.4,观察组是44.87±3.43。SDS指标在干预前对照组是33.54±1.2,观察组是37.22±4.43;干预后对照组是25.46±0.93,观察组是35.03±0.45。对照组数据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缓解了其负面的心理状况,纠正了生理指标,改善了生活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改变情况判断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2周后HAMA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AMA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显著降低(t=4.43,P0.01),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P0.05)。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t=2.26,P0.05),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4.43,P0.01),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t=2.49,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优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探讨老年患者行PCI治疗的特殊点及护理体会。方法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特点,对2003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PCI治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教育、行为及饮食指导,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64例老年PCI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1/64)。结论 通过对老年PCI患者的精心观察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97-29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对6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采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焦虑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并且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