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教学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也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在汲取传统教学模式可取之处的同时又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组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多元化实验手段在我校组胚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个简单的概括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本学科的多媒体理论教学课件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能用于实验教学和实物考试的课件较少,这与目前高职高专及中职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不相适应。我们在解剖组胚学实验教学、考前复习和实物考试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组织胚胎学网页教材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是实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转变的有效方法 ,本文简要介绍用Frontpage 2 0 0 0软件制作网页教材 ,实现组织学与胚胎学校园网络教学 ,包括网上课堂、网上实验、网上讨论、自测练习及考试等内容的组胚网页教材制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 考试是检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对考试方法做了改进,现以某年级本科247人参加组胚学考试,经 APPLE—Ⅱ型微机统计试卷的多选题,填图题的正答率,错答率,构成比及处理多选题 P·R 值(多选题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组织胚胎学     
神经肽对体外培养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T细胞CD分子表达的影响李成仁,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胚学教研室,重庆400038蔡文琴,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胚学教研室,重庆400038杨忠,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胚学教研室,重庆400038肖茂磊,第三军医大学组织胚胚学教研室,重庆400038T细胞表面的CD3、CD4以及CDS分子都是T细胞识别抗原、传递活化信号以及发挥杀伤靶细胞效应时所不可缺少的分子。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神经肽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T细胞的CD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中加人神经肽…  相似文献   

6.
人体结构学是综合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于一体的一门基础学科,而其课时数比原来的单独两门学科的课时数之和更少。因此,如何让老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用最少的资源,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情况,我们分析了传统的考试方法(理论考试+实验考试)的不足,进行了考试改革,创建了新的考试模式(人体结构学理论与实验考试系统),即通过人机对话无纸化考试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融为一体,一次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基于云班课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简称“组胚”)教学评价体系,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云班课建立组胚教学评价体系,选择2018级至2020级各级同时开设组胚课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两个教学班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实验班采用基于云班课的组胚教学评价体系,结课时比较各年级两班的理论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该评价体系对实验班组胚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 各级实验班组胚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问卷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组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多方面的学习能力。结论 基于云班课的组胚教学评价体系与各阶段教学需求相适应,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组胚教学水平提升,为数据驱动的精准化组胚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体结构学理论与实验二合一考试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晟光  陈洪 《解剖学研究》2006,28(4):317-318
人体结构学是综合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学科于一体的一门基础学科,按传统的考试方法(理论考试+实验考试),老师和学生均要花大量的考试时间、用大量的考试资源,所以我们改革了考试方法,创建了新的考试形式(人体结构学理论与实验考试系统),即通过无纸化考试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融为一体,一次完成,让老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用最少的资源,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本学科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9.
比较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效果。将我校05级临床医学大专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多媒体课件教学班(281人)和传统教学班(178人),同一教师在多媒体班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传统班采用传统教学,实验课分成4组,固定教员、固定实验室、固定实验标本进行授课。通过对两个班学生的理论课、实验课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多媒体课件教学班学生的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均好于传统班学生的成绩(P<0.05)。结论: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形态科学,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他们还没有从中学时代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对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还不适应。而组胚学是以形态结构描述为主,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以教师板书为主,配以板图和几幅挂图来加以讲解,存在着板书、板图费时多,挂图多为平面模式图,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造成组胚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概念容易混淆等问题,学生对组胚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局面。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组胚学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使原来静态图像可转变为动态、抽象内容变为具体,…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组织胚胎学实验考试存在考试切片数量不足,内容涵盖面不全,难易程度不一,其结果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学生水平的问题。多媒体的使用从考试内容、考题数量及考题程度上做了改进,使考试结果更合理更真实。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整合课程学是将基础医学课程中的解剖,生理,组胚,生化的神经部分和神经内分泌集合的一门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对医学生掌握基础医学知识起着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作用~([1,2])。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整合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它在医学生的生产实践中起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而传统的神经整合课程学实验是在理论讲授的前提下安排实验内容,验  相似文献   

13.
NGF和FGF对高温干扰神经细胞生长分化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管英俊*高英茂马金龙刘凯李盛芳(山东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潍坊医学院组胚教研室)本实验室的研究证明,高温可干扰神经管的形成、分化和发育,从而引起神经管畸形,并且证明在高温致畸过程中,神经上皮中...  相似文献   

14.
在胚眙学的教学中,实验标本多取材于鸡胚,因此从胚盘开始观察。至于从受精卵到胚泡的发育过程,大多是以模型代替,为使学生观察到这一系列标本,人类胚胎非常难得,最好是从哺乳类动物取得。我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抗早孕药的研究,取得了家兔受精卵到胚泡变化过程的标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也为抗旱孕药的研究,提供了家兔胚泡着床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组织学实验考试范围相对局限,为确保实验考试的公平、公正,通常在仅有的实验室中各班连续相继考试,短时间(如1d)内使各班实验考试全部完成.此举不仅需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安排考试时间,而且影响到了其他课程的正常进行,干扰了原有的教学秩序.同时,随着各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专科接本科教育的实施,受实验室资源所限,相当一部分院校组织学的考试已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混合切片在组织实验课教学与考试中的运用王雁春丰玲贺建文王裕民刘华(山西省大同医专组胚教研室大同037008)组织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教学中实验课具有与理论课同等重要的作用。上好实验课是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不可缺少的途径。近年来根据本校实际,我们把混合切...  相似文献   

17.
王灵均  郭敏 《解剖学杂志》2005,28(1):100-101
人胚胎时期肾小体发育就已经完毕,然而某些动物侧如大鼠,生后仍有新的肾小体产生。目前国内外有关发育中肾小体数目的研究多见于人、猪和大鼠等,而关于发育中小鼠肾小体数目变化的定量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胚龄10d到生后404共12组的小鼠肾小体进行了观察和数目的测量,为研究小鼠肾小体发育提供形态定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组大鼠心冠状动脉的电镜观察李红(天津武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为探讨心冠状动脉壁结构的增龄变化,我们在观察人冠状动脉增龄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年龄组大鼠心冠状动脉做了初步观察。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只,其中幼年组3只(2个月,重100g),...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与组胚实验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教师英语授课比例、学生喜欢的双语教学类型等方面进一步分析,探讨了组胚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两种考试方法在组织学标本考试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形态学科 ,标本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评价学生观察组织学切片效果的标准之一。而好的考试方法 ,是通过学生成绩反映其真正水平的重要保障。为了克服传统有声法标本考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使学生成绩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 ,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组织学标本考试中 ,建立了组织学多媒体选择法标本考试系统 ,经在教学中使用 ,发现比传统有声法标本考试方法具有更多的优势 ,更具有推广价值 ,并为今后计算机远程教学打下了基础。1 .材料与方法1 1 组织学多媒体标本考试系统的建立研制组织学标本考试系统 ,主要包括两个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