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进步 《医学信息》2002,15(8):508-509
背景 闭合复位 ,经皮穿针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在理论上比切开复位有利 ,以我们的知识对肱骨近端行经皮穿针 ,对经血管结构的危险还没有被研究。我们通过尸体模型 ,寻找这种危险的量化指标。方法 在 10例新鲜冰冻尸体肩部 ,对完整的肱骨近端在影象增强器的下 ,用同一已发表的穿针技术进行穿针 ,共用 5枚末端有螺纹的 AO针 ,其中包括 2枚外侧 ,1枚前侧和2枚大结节针被用于每个肩关节 ,然后解剖些标本 ,以确定每一枚针与相邻经神经血管结构也就是重要解剖关系的距离。结果 近外侧针位于距臂丛神经前支平均 3 mm的距离 ,2 0枚外侧针中有 …  相似文献   

2.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切开复位固定造成软组织剥离广泛,肩袖破坏重。闭合穿钉固定失败率高、骨折再移位等缺陷。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作者针对肱骨近端特殊的解剖结构,自主研发了一种肩关节外固定支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医院创伤科因肱骨近端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自制)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Neer分型,其中肱骨2部分骨折19例,3部分4例,伴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间进行影像学评估、疼痛及功能评价,得出功能恢复情况,确定最终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23例患者均在8周内初步骨折愈合。治疗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0.8分。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91.7±2.6)分,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3±4.7)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为(31.9±3.1)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系统评分平均为(9.6±2.4)分。1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评估为优,良9例,差2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1%。提示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钉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软组织损伤小的特点。规范闭合穿钉的角度及进钉点,从三平面交汇固定,呈弓状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连接能达到较稳定的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方法 自2006年6月~2010年6月应用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43例肱骨近端骨折,男17例,女26例,年龄17~84岁,平均67.2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根据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标准:优34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结论 经肩峰下横切口与臂外侧近端纵切口微创间接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破坏骨折端的血运,同时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和坚强的固定,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符合微创治疗原则的髓内固定锁骨骨折的方法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目前较多采用克氏针髓内穿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但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测量分析成人锁骨解剖结构相关数据,研制一种新型成人锁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的髓内钉,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对40根成人锁骨以及5具新鲜尸体标本相关数据测量,设计出新型锁骨髓内钉。采用双螺纹克氏针髓内穿针,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内六角)固定双螺纹克氏针两端以达到固定锁骨中段骨折的要求。结果与结论:锁骨全长为(14.85±1.22)cm,锁骨中段长为(5.89±0.61)cm,外侧段与中段夹角,中段与内侧段夹角均为125°左右,锁骨中段最窄处直径为(1.02±0.15)cm,锁骨中段最窄处髓腔内径为(0.53±0.16)cm,从锁骨中段骨折处逆行髓内穿针,复位骨折后顺行穿出骨皮质,固定骨折后剪断多余克氏针,于两端拧入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固定稳定可靠。这种新型自制髓内钉是利用含内螺纹自攻自钻空心螺钉与骨折两端形成稳定模块,通过双螺纹克氏针髓内桥接,具有支撑和加压相互作用,符合微创原则,直视下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但相关生物力学数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 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 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 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入路主要有两种:前内侧入路、肩峰下前外侧入路,然而现有的手术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 目的:分析臂部前外侧腋神经与肱骨上段及三角肌前、中亚部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寻找新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解剖12具成人(男7例,女5例)防腐上肢标本20侧,了解腋神经前支在三角肌前、外亚部中的走行,比较经过两亚部时跨越肌缝的神经分支形态。完成初步数据收集后,进行尸体上模拟复位内固定实验。 结果与结论:腋神经前支横向行走于三角肌肌腹深面中上1/3水平,距离肩峰外下缘(6.0±1.3) cm,前亚部仅有1支一级神经支支配,两亚部间为一连续的乏血管横越的肌缝,肌缝位于肩峰前角向下的延长线处,肉眼观为一白色结缔组织条带,腋神经通过肌缝时无分支,游离后跨缝段长度均大于1 cm,放置钢板后腋神经张力不高。通过肩峰下三角肌前、中亚部肌缝入路,显露腋神经支配前亚部的一级神经支并进行分离保护后,可以向下延伸切口,能够安全地暴露上段肱骨,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等操作。  相似文献   

7.
背景:螺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髓内钉、三叶草钢板等置入内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欠佳,常出现螺钉固定不牢或松动等现象,影响肱骨头血运与肩关节外展功能。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22例肱骨近端骨折病例。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均骨性愈合,根据Neer疗效评分标准,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治疗后X射线显示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及肩关节脱位均获得了满意复位。说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结合Osteoset人工骨植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背景:微创钢板接骨技术的开展及内固定物的改进,为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式。 目的:应用间接复位经皮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肱骨近端骨折。 方法:采用肩外侧横小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从切口内插入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9例。置入内固定后应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无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螺钉进入关节间隙、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3周(10~16周),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优良29例,可8例,差为2例,优良率75.3%。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接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血运破坏少和固定稳定的特点。 关键词:微创钢板接骨技术;老年人;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0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四步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新鲜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操作技巧,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抽取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治疗的25例新鲜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9岁,平均5.5岁,全部实施四步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研究术中骨折复位技巧、穿针固定技巧,分析诊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使用四步手法复位,大部分情况下可由单人完成操作,部分肿胀明显、复位困难者由双人协作完成复位,术后6个月2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4个月,术后4周左右达临床愈合,8周达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克氏针钉道感染、医源性神经损伤、克氏针松动、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6个月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其疗效:术后2个月优良率92%(23/25),术后6个月优良率100%(25/25)。结论 四步手法闭合复位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新鲜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方便、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有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肱骨近端骨折有移位的32例患者,进行 Neer分类,二,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Neer二部分骨折、多数三部分骨折及一些四部分骨折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不同固定方式对不同高度的不稳定型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建立不同高度(P1、P2、P3、P4)的儿童肱骨近端横行骨折模型,使用弹性髓内针(髓内针组)及不同构型的克氏针进行固定(4 针组、3A 组、3B 组),然后导入 ANSYS 2019 中,模拟上肢重力以及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7 种工况,分析肱骨远端最大位移、内固定最大应力的平均值。 结果 所有高度肱骨远端最大位移的平均值均在 4 针组最小,内固定物最大应力的平均值在 P1 和 P4 高度时弹性髓内针最低,P2 和 P3 高度则是 4 针组。 结论 弹性髓内针固定在骨折面较低时优于 3 针固定,4 枚克氏针则在所有高度优于弹性髓内针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2月采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0个月。本组4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90.4%。5例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占9.6%,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预后影响最大因素是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情况和患者年龄。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可莸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外颈骨折45例,Ⅲ型30例,Ⅳ型15例。结果45例经1~2年随访,根据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法,30例Ⅲ型优20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90%,15例Ⅳ型骨折,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结论(NeerⅢ、Ⅳ)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应以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为好,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60-80%为轻度移位和无移位,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但对不稳定的和难以复位的三、四部分骨折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我院从99年至今应用改良三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5例,获得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段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53岁。按Neer分型,3部分骨折12例,4部分骨折3例。骨折伴脱位5例,肱骨头骨折1例。车祸和跌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6月行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获得完整病例31例,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2岁(4~66岁);按neer骨折分型:两部分骨折21例,三部分骨折10例.均采用经皮穿针固定肱骨外科颈骨折.结果 平均11个月(1~18个月)随访.采用改良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平均分92分(77~100分),优良率达90%.结论 经皮穿针固定两部分及三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最佳修复方法目前仍存争议。尽管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被用于修复肱骨近端骨折,但是所有内固定方法均存在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如螺钉切割琥珀螺钉退出、骨不连及肩峰撞击征等。考虑到传统内固定的缺点,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用于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目的:评估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采用自制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4例,三部分骨折31例,四部分骨折5例。按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肩疼痛度。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内固定后获得12-2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3±2.7)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为45-98分,平均(81.5±14.6)分。肩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0-7分,平均(0.9±0.9)分。60例患者中共有11例(18%)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5%)发生螺钉穿出肱骨头关节软骨骨面、1例(2%)出现螺钉轻度退出、5例(8%)发生肱骨头内翻成角畸形(其中2例合并有螺钉穿出软骨面)、2例(3%)发生肱骨头坏死、1例(2%)发生肩峰撞击征,1例(2%)发生切口浅表感染。未出现肱骨头坏死、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提示自制新型肱骨近端翼式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固定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内固定后肩峰撞击征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4种内固定方法的力学特征,探讨其手术方式.方法:将32个肱骨近端3部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8组,骨折复位后分别予交叉克氏针加螺钉(A1、A2组)、解剖钢板(B1、B2组)、Ender氏针加张力带(C1、C2组)、近端锁定钢板(D1、D2组)固定,对A1、B1、C1、D1组标本进行压缩试验,A2、B2、C2、D2组进行拉伸试验.结果:B1、C1、D1组的极限压缩载荷明显高于A1组(P<0.05),D1组与B1组的刚度分别和C1组与A1组相比,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C2组与D2组的极限拉伸载荷分别和A2组与B2组比较,均有显著增高(P<0.05),C2组与D2组的刚度分别和B2组与A2组比较,则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内固定力学强度大,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力学分析研究经皮导入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二部分进行:一是用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按手术操作进行拉脱试验,测定将螺纹钉从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力(P(下标 min));二是利用生物力学测试机测定志愿者单纯肩关节前脱位麻醉下牵引复位所需的最大力(P(下标 max))。实验按年龄分为A、B两组,A组25~45岁,B组>45岁。对两组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当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拧入肱骨头20 mm时,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所需最小拉力P(下标 minA)=284N,P(下标 minB)=198N,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P(下标 maxA)=206N,P(下标 maxB)=195N,通过比较极值,得出P(下标 min)>P(下标 max),即牵引复位单纯肩关节前脱位所需最大拉力小于螺钉自肱骨头内拉出的最小拉力。结论 尾部加压调角空心螺纹钉对肱骨头的固定作用可满足经皮导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前脱位过程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治疗 ,倾向于开放复位内固定 ,但由于手术切口广泛暴露及内固定植入对软组织的破坏 ,加重了肱骨头血供的破坏 ,其对增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骨不连的危险性等多有报道。因此 ,作者通过对肱骨近端粉碎骨折伴移位的老年患者的治疗 ,即采用尽量暴露范围小的切口以即应用尽可能小的角形钢板作内固定的手术疗效进行了研究 ,以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外伤造成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42例 (男 9,女 33) ,年龄 5 2~ 92岁 (平均 72岁 ) ,采用角形钢板作内固定用 ,长度为 30、35、40 mm三种规格 ,术式 :平喙突水平…  相似文献   

20.
四肢长骨干骺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干骺端位于骨干和骨骺交界处,外观不规则,普通钢板不能和骨组织有效贴附,因而固定不够牢固,解剖复位效果欠佳,不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国产解剖型钢板因其特有的解剖构型,固定牢靠且手术操作简单,能起到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科采用国产解剖型钢板,对44例长骨近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4例患者中,肱骨近端骨折6例,股骨近端骨折16例,股骨远端骨折7例,胫骨近端骨折12例,胫骨远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