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06例PHC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AFP水平.结果 106例PH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95例,其中感染模式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小三阳)为54例,HBsAg、HBeAg、抗HBc 3项阳性(大三阳)25例,单纯HBsAg阳性8例.106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者AFP升高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P<0.01).结论 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主要HBV感染模式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方法 分析195例PHC患者HBV感染情况及血清AFP水平.结果 HBV感染到临床发生PHC中位时间12.5年,158例HBV-M阳性(81.03%)感染模式以HBsAg阳性(36.71%)及HBsAg、抗-HBe阳性(27.85%)居多.HBV-M阳性组AFP升高比例(73.42%)与阴性组(45.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问AF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与HBV感染有关,应对HBsAg阳性及HBsAg、抗-HBe阳性者高度重视,HBV感染后12年是警惕PHC发生的重要时期.AFP水平受HBV感染影响,临床中应结合病因判断AFP在早期筛查及诊断PHC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感染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结果:122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110例(90.2 %),阴性12例(9.8 %) ,HBsAg阳性者AFP中位数1 110 ng/mL,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HBsAg阳性的PHC患者AFP升高的高峰年龄与其发病高峰年龄大致相符.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V感染117例,感染率为95.9 %,HBeAb及HBcAb各项感染率分别为90.2 %、0.8 %、7.4 %、71.3 %和89.3 %;感染模式"小三阳"77例(63.1 %),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16例(13.1 %),"大三阳"9例(7.4 %),HBsAg及HBeAb二项阳性5例(4.1 %),全阴5例(4.1 %),HBeAb及HBcAb二项阳性4例(3.3 %),HBsAg单项阳性3例(2.5 %),HBsAb、HBeAb及HBcAb三项阳性1例(0.8 %),HBcAb单项阳性1例(0.8 %).PHC患者HBV-M及AFP结果对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AFP正常组(31.6 %)(P<0.005),而HBV-M阴性者AFP升高(20.0 %)的比例明显低于AFP正常组(80.0 %)(P<0.01),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 %)的比例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20.0 %)(P<0.025).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重要病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双夹心法和ElisA竞争抑制法测定肝癌高发区61例HBsAg阳性PHC病人和33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抗-HBc与IgG抗-HBc。结果显示:HBsAg阳性的PHC病人血清单一IgM抗-HBc的检出率(3.3%)显著低于HBsAg无症状携带者(27.3%),而单一IgG抗-HBc的检出率(50.8%)则高于HBsAg无症状携带者(27.3%);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既有IgM抗-HBc又有IgG抗-HB啪检出率无显著差别。提示HBV感染先于PHC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检测法(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测定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HBV-M)及AFP。结果:100例PHC患者中,HBV-M阳性88例(88%),阴性12例(12%),HBV-M阳性者AFP水平高于阴性者147 ng/mL,二者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HBV-M阳性者AFP升高(68.4%)的比例明显高于HBV-DNA阴性者(31.6%)(P<0.01)。PHC患者HBV感染模式分析中,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V-DNA阳性最多,为56例(63.6%),其次为HBsAg、HBeAg、HBcAb和HBV-DNA阳性,为9例(10.2%)。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在PHC患者中,AFP升高与HBV感染、复制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的定期治疗(治疗组)与原发性肝癌(PHC)组的发病率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的癌变发生率,检测35例PHC患者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率。结果:治疗组52例血清标志物检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1例(1.9%)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0例(38.5%),HBsAg阳性7例(13.5%),抗抗-HBe,抗-HBc同时阳性15例(28.8%),抗-HBe阳性16例(30.8%)抗-HBs阳性8(15.2%)。PHC组35例其中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33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5例(15.3%)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3例(69.2%),抗-HBe,抗-HBc同时阳性例(9%),抗-HBc阳性2例(6%),全部资料均查AFP,B超和MR进行确诊。讨论:治疗组52例乙肝患者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无1例发生癌变。PHC组35例中其中33例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结论:表明乙肝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52例具有同胞患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的肝癌先证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组人群HBV感染率为81.58%,感染标记类型有12种,其中68%为抗-HBc阳性伴HBsAg和/或抗-HBe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30~49岁,占72%;男女性别比为5.6: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但有母患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女性同胞也易患肝癌(P<0.025)。提示具有同胞患肝癌史、年龄在30~39岁、尤其是抗-HBc阳性伴HBsAg和/或抗-HBe阳性的男性乙肝患者为PHC最易感人群,应密切关注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 最近我们在统计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ncer PHC)时发现HBsAg携带者(既往无肝病史)发生PHC者63例,占HBsAg阳性组161例中的39.10%,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56人,女7人,男:女比为8:1。年龄14~72岁,平均46.6岁。大量饮酒7~30年者13例,家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na PHC)是世界十大肿瘤之一,估计每年至少有25万新病例。Sher-lock及Voget等1970年正式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与PHC的关系。继后,国内外学者对HBV与PHC的关系,从流行病学、病理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HBV感染与PHC关系的证据,现分述如下。流行病学研究一、PHC与HBC感染地区分布一致:在世界不同地区,PHC的发病率与HBsAg的检测率基本是一致的。欧洲、美洲、澳大利亚三洲HBsAg检测率低,PHC发病率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热休克蛋白90α (HSP90α)在低浓度甲胎蛋白(AFP)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0例血清,其中AFP低浓度PHC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30例,肝炎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比较各组间GP73和HSP90α水平.结果 AFP低浓度PHC患者中,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以及阳性检出率高于肝硬化、肝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和门脉侵犯的AFP低浓度PHC患者血清GP73和HSP90α含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门脉侵犯的PH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中血清GP73和HSP90α灵敏度分别为78.0%和84.0%,特异度分别为77.0%和95.0%,准确度分别为77.3%和91.3%.联合检测中GP73或HSP90α任一阳性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灵敏度最高,达到94.0%.而GP73和HSP90α同时阳性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特异度最高,达到96.0%.结论 血清GP73和HSP90α单独用于诊断AFP低浓度PH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可用于辅助诊断AFP低浓度PHC.两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提高对AFP低浓度PHC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并发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1年至2010年300例PHC并发132例PVT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年龄、性别、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肿瘤类型、生化指标、甲胎蛋白(AFP)、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因素及癌栓发生的部位与PVTT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PVC中合并PVTT132例(44%)。其中40~60岁年龄组、弥漫型病灶、有腹水患者发病率较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HBsAg阳性、PT延长、AFP增高、清蛋白(Alb)降低,总胆红素(TBIL)>22是相关危险因素。癌栓好发部位在门静脉主干,发病率为68.9%。结论 PHC合并PVTT易发生于腹水患者、HBsAg阳性、有肝硬化基础、弥漫型病灶的中年男性,肝脏储备功能差是其危险因素,好发部位为门静脉主干。  相似文献   

12.
王春晖  钱福初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4):261-262,300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不常见模式患者HBV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乙肝五项检测中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标本97例,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8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60例,仅HBcAb强阳性标本105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血清HBV载量.结果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copies/mL有49例(50.5%),其中有25例(51.0%)HBV - DNA含量≥1×105copies/mL;仅HBeAb强阳性患者中HBV - DNA>1×103copies/mL 2例(3.3%),仅HBcAb强阳性患者中HBV- DNA->1×103 copies/mL 3例(2.8%),HBsAg阴性但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均>1×103copies,在HBsAg阴性的几种模式中HBV含量较低,大多<1×105 copies/mL,明显低于HBsAg阳性的模式(P<0.05).结论 HBsAb出现并不一定能有效清除HBV,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或HBeAb、HBcAb单独阳性者中确实存在隐匿性HBV感染,所以对少见乙肝标志物模式在临床上应该加强重视,防止漏诊和对病情判断的失误,特别是输血引起的HBV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方法 对137例PHC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病人中男性患者113例占82.4%(113/137),主要分布在乡村(农民84例,84/137,占61%),30~59岁为高发年龄段;93例(68%,93/137)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约3.7%(5/137)以转移症状就诊;乙肝病毒总感染率91.2%(125/137),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最多,占53.6%(67/125),部分患者Pre-S1阳性;AFP阳性率为78.8%(108/137),乙肝病毒感染阳性者AFP升高比例高于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属Ⅰ期6例只占4.4%(6/137),影像以右肝占位为主(93例),占68%(93/137).结论 HBV感染,尤其是"小三阳"模式叠加Pre-S1阳性是PHC的主要高危人群,经济水平、生活压力与环境、年龄也可能是PHC的风险因素.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PHC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院1980~1987年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从临床角度观察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间关系。48例PHC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HCC协作会议(1977)的诊断标准。男45例,女3例。全部病例HBsAg阳性。测:HBeAg 6例,3例阳性;抗-HBe4/6阳性;抗-HBc7/7阳性。PHC并肝硬化24例;有肝炎史17例,其中12例曾在本院确诊为乙型  相似文献   

15.
广东新生儿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及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166例广东新生儿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情况及副作用进行定群随访.按母亲是否为HBsAg阳性,将观察对象分为HBsAg阳性组31例及HBsAg阴性组135例、比较两组抗HBs的产生情况及副作用.[结果]①幼儿1岁时,总应答率为90.4%(150/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5例(80.6%)和125例(92.6%),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为0.33(0.1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幼儿3岁时,总应答率为92.2%(153/166).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应答分别为26例(83.9%)和127例(94.1%),OR=0.33(0.1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岁时产生应答的155例新生儿中,在3岁时均无抗HBs阴转现象.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无反应儿在补种疫苗后的应答率分别为25%(1/4)和20%(2/10).④疫苗接种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儿童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期间收住我院诊断为肝脏恶性肿瘤的52例患儿临床和病理.结果 52例中男:女2.7:1.分类以肝母细胞瘤为主(29/52),其次为肝细胞肝癌(12/52).肝母细胞瘤较多发生在小年龄儿童,29例肝母细胞瘤中24例(82.8%)<6岁,而12例肝细胞癌中5例(41.7%)<6岁.HBsAg阳性在肝细胞癌多见,12例肝细胞癌中5例HBsAg标记阳性,29例肝母细胞瘤中仅2例阳性,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本组肝肿瘤患儿临床表现大多为腹块、腹胀或腹痛.常见体征有肝肿大、脾肿大等.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示右肝叶病变为多.甲胎蛋白阳性71.4%.结论 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多见于男孩,以肝母细胞瘤为多;肝细胞癌患儿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于肝母细胞瘤,显示乙肝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与胆石症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肝胆病患者189例,其HBsAg的检测结果与189例胆石病患者HBsAg检测结果作比较。结果189例胆石症患者HBaAg阳性检出率为40.2%,对照组HBsAg阳性检出率为11.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乙肝病毒感染者胆石症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东  王文亮 《医学争鸣》1991,12(6):405-408
作者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双标记,在51例人肝硬变石蜡组织切片中检测HBV DNA和HBsAg.共检出HBV DNA 21例(41.2%),HBsAg 43例(84.3%),二者同时检出共19例(37.3%).HBVDNA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的胞浆或同时分布于胞核及胞浆内,少数仅位于核内或沿胞膜内侧分布.51例肝硬变患者中,活动性肝硬变与静止性肝硬变组织中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8%和13.3%,HBV DNA和HBsAg二者均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47.2%和13.3%,均以活动性肝硬变为高(P<0.05).结果说明,HBV的感染以及HBV DNA在肝组织中的存在和持续活动是肝硬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340名孕妇产前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7.7%、4.7%、6.2%、2.9%、4.7%。25名HBsAg阳性产妇的婴儿中,7例HBsAg阳性(29.6%)。三大抗原系统阴性的婴儿无一例HBsAg阳性,13例e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5例HBs阳性,12例e抗原阴性、HBsAg阳性产妇之婴儿,2名HBsAg阳性。430份脐血,HBsAg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种指标的显示情况及既往罹患史.结果显示: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阴性率及对照组.而抗HBs的缺乏,说明体内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抗HBc-IgG的阳性率为73.33%,也显著高于阴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IgG型核心抗体在慢性感染过程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与PHC的关系更具特异性.所以对有过乙型肝炎病史,而HBsAg、抗HBc—IgG长期阳性,缺乏抗HBs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PHC,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