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永红  谭姣  石明娟  雷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0):1166-1168
目的 调查陕西省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3所高校83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手机依赖综合征判定标准》,对其手机依赖综合征状况进行调查,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影响因素。 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27.2%,男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9,P=0.000),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χ2=18.025,P=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学生(χ2=6.775,P=0.000),手机依赖综合征的检出率越高;文史艺术类专业(OR=1.437)、大专层次的学生(OR=1.583)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越高。时常感到焦虑(OR=2.192)和悲伤无助(OR=1.976)的学生,手机依赖症状越明显。 结论 陕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的教育和宣传,在校大学生应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形成合理科学使用手机的态度和习惯。  相似文献   

2.
潘桦  张萌  黄建榕 《职业与健康》2020,(9):1272-127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分析潜在变量以考察其差异来源。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与百度学术搜索引擎,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等外文数据库与Cochrane library在线研究平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关于两者关系的相关研究,中文检索词为手机成瘾、手机依赖、手机沉迷、手机过度使用、手机焦虑、孤独感、大学生、学生、青少年等,英文检索词为phone,smartphone,cellphone,dependence,addiction,problematic use,overuse,abuse,excessive use,loneliness,adolescent,college,student,university等。采用CMA 2.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总体效应值(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共64篇文献(包含65个独立样本,35 797名学生)纳入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及95%CI为0.298(0.260~0.336);出版类型、文化背景、国内样本来源、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选取某大学学生共2035名,其中问卷有效1854名,将其分别按专业与性别分组,分别测定文、理科组及男、女性组手机依赖量表评分,根据测定结果对手机依赖纽与非手机依赖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对上述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文科组手机依赖度显著高于理科组(P〈0.05),女性组手机依赖度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非手机依赖组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显著优于依赖组(P〈0.05)。结论:表现有手机依赖的学生均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具有相互作用性,学校应注意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摆脱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酒依赖行为倾向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索大学生酒依赖倾向影响因素。方法:在4所省属大学,对1~4年级共884名学生的饮酒行为及其他危害健康行为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定。结果:13.0%的学生报告显示有酒依赖行为倾向(男生为17.5%,女生为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男生酒依赖行为倾向与某些社会因素(学生来源于农村、年级升高、母亲大专以上学历)、心理因素(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身心亚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手机依赖和身心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大学生510人,其中手机依赖发生率为16.86%;独生子女、居住地在城市及月生活费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5.02、7.09;P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身心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及躯体活力不足、情绪问题、社会适应困难三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t=3.68、3.72、3.45、3.29、3.16;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心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均与大学生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关联。结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并且与身心亚健康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
孙江伟  李琳  林超  吴声  汤迪  穆凯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47-1150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的现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方法,对复旦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进行调查,应用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MPDS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 共有效调查大学生915人,其中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现患率为22.4%(205/915);最近遭遇较大挫折(32.4%)及健康状况差(63.6%)的大学生MPDS现患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8%(849/91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中高度孤独体验者占35.0%(320/915);有手机依赖综合征的大学生发生孤独感的可能性是非手机依赖综合征患者的1.60倍(OR=1.60,95%CI=1.19~2.14)。结论 MPDS在大学生群体中现患率较高,并且是大学生孤独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专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手机依赖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及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医专10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专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检出率为13.14%;手机依赖者比非手机依赖者更多地选择社交软件,非手机依赖者使用打电话、看电子书的频率比手机依赖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P<0.05);手机依赖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比非手机依赖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每天手机使用时间、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均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每天手机使用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手机依赖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8.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地区3所高校41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无聊倾向问卷(BP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量.结果 男生的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13,P<0,05),大四年级的手机依赖行为高于其他3个年级(F=2.63,P<0.05).大学生无聊感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31,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20,P<0.01),无聊感和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r=0.31,P<0.01).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0.06%.结论 生命意义感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无聊时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琼  黄欢  王荧  程坤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6):750-75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焦虑状况,探讨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焦虑症状之间的调节效应,为促进大学生心理行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汉口区两所高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从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71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中的焦虑分量表、匹兹...  相似文献   

10.
探究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3所大学1 047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大学生在戒断性、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6,64.24,49.98,63.11,63.14,P值均<0.01),高无聊倾向者的手机成瘾程度及各症状均高于低无聊倾向者.除无聊倾向的创造缺乏因子外,大学生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38,RMSEA=0.06,CFI=0.90,TLI=0.91,SRMR=0.04,AIC=28 463.24,BIC=28 857.3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淮安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特点。方法 运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淮安市四所高校18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普遍低于中等水平,表现出较低的手机依赖程度。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的行为戒断水平高于女生,女生的人际健康水平高于男生,不同学科、年级、家庭所在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有着不同的特点,应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时华  余丹 《卫生软科学》2010,24(3):252-254,261
[目的]考察广州市大学生手机使用和依赖的现状及其与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手机依赖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市8所高校5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广州市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率高,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26.1%;大学生手机依赖不存在性别差异(t=2.71,p0.05),存在显著的年级(F=3.30,p0.05)和专业差异(F=4.16,p0.01);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间为显著负相关(r=-0.23,p0.05),与社会支持间相关性不显著(r=0.07,p0.05)。[结论]广州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具有不合理性,应该加强引导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拖沓行为与不良人格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学生拖沓行为与不良人格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56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大学生拖沓行为评估量表与人格诊断问卷(PDQ4)测量分析.结果 男生拖沓行为比女生多,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高拖沓分者的不良人格倾向得分显著高于低拖沓分者.大学生的拖沓行为与其不良人格倾向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341,P<0.001).结论 大学生拖沓行为与不良人格倾向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世新 《职业与健康》2020,(16):2245-2247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的1 064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利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学生有194人,占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人数的18.23%;女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文科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失控性、截断性和逃避性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手机依赖程度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存在密切联系,应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调查湖南省某高校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现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和亚健康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 06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671人,女生1 394人,平均年龄(19.67±1.03)岁。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及手机依赖检出率分别为14.14%、21.40%、10.02%和14.62%。手机依赖阳性人群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检出率高于手机依赖阴性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是亚健康三维度( 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身心亚健康)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74、2.727、2.780。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亚健康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陈佳 《职业与健康》2020,(16):2248-2251
目的了解新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为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发展及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3所高职院校抽取1 648名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并对其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27.00%。城乡、年级、每月生活费支出、是否有规律的参与体育锻炼之间手机依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22.69、20.71、38.19,均P<0.01)。体质健康水平综合得分与手机依赖4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131~-0.662,均P<0.01)。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420,能够解释体质健康水平42.00%的变异。结论新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严重,手机依赖对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某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方法 2020年12月以某校大学生209人为调查对象,用学习倦怠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问卷有效率93.8%;以大一(39.3%)、女性(85.2%)、中等成绩(48.5%)、家住农村(60.7%)的学生居多;学习倦怠得分(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的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手机依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性别=-0.206, F 年级=0.645,P>0.05)。与非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相比,手机依赖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分较高,心理弹性、积极情绪的得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消极情绪=4.297,P<0.01; t 心理弹性=-2.620,P<0.01; t 积极情绪=-2.433,P<0.05)。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r =-0.164, r =-0.122,P<0.05),与消极情绪显著正相关( r =0.252,P<0.01)。消极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结论 消极情绪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运用情绪调节,提升情绪调控能力,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在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MPAI)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手机依赖者中选出适合并自愿参与实验的3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18周每周3次的运动干预。结果 3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其中,58.9%为理工科,75.3%来自农村家庭。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每天手机使用时长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MPAI量表得分及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3因子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严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某高校大学生对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具体情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卷对连云港某高校3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在强迫性与冲突性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大二学生在强迫性、戒断性与社交增益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大一学生(P0.05);专科生在突显性、社交增益、强迫性和戒断性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本科生(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交增益、强迫性、冲突性、戒断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社交增益、强迫性与冲突性3个维度上,文科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得分均高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P0.05),在戒断性维度上,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得分高于理工科专业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P0.05)。结论文科专业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专科生与女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对这部分人群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