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爽  赵丽波 《中外医疗》2014,(27):141-142
目的研究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8例帕金森氏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在之前均接受美多芭治疗,且给药量稳定在30 d以上。对照组患者保持原有的美多芭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受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改良后的webster量表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1例,无效20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63.0%;比较两组患者在抑郁方面的治疗效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的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的有效率为57.9%;两组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和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的比较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左旋多巴的治疗基础上结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分析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与单用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左旋多巴组,分别为其联合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左旋多巴、单用左旋多巴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为42.05±6.91,左旋多巴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为53.76±5.87。与左旋多巴组患者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UPDRS的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左旋多巴的替代疗法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然而,长期应用左旋多巴治疗后,会出现如异动症、剂末效应、开关现象等副作用。近年来应用新的剂型和药物在减少或延迟这些副作用的发生、增加疗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L-dopa 制剂治疗帕金森氏病(PD)确实有效,但长期使用则会出现一系列令人棘手的副作用和无法逆转的衰减效应。另则,对何时用药、用多大剂量仍有较多争议。为寻找一比较满意地治疗方法,我们从1982年开始试用小剂量 L-dopa 和中药联合治疗47例 PD 病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3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张小弟 《河北医学》2003,9(7):610-611
目的:观察泰舒达联合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疗效。方法:对25例中、晚期PD泰舒达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的webster评分。结果:webster评分2例(8%)明显进步,ll例(44%)进步,8例(32%)稍有进步,4例(16%)无变化。结论:对于中、晚期PD患者泰舒达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9.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P.D)及帕金森氏综台症(Parkinson’sSyndrom)都和脑甲神经递质失平衡有关。其中主要是多巴胺能活力衰减和胆碱能活力相对增强而致病,因此治疗原则不外乎;抑制胆碱能的活力,②外原性或内源性补充多巴胺以提高其能量。  相似文献   

10.
用Wistar大白鼠64只,经微量注射6-羟多巴胺入右侧黑质区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和黑质及尾壳核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如下:①64只大鼠中,35只(54.7%)恒定转向左侧且结果稳定,与帕金森氏病的症状相类似,被视为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②在旋转鼠右侧黑质和尾壳核内,酪氨酸羟化酶样(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末稍明显减少或消失,而左侧黑质和尾壳核内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6-羟多巴胺能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纤维末稍,从而建立稳定的帕金森氏病旋转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胡爱华 《安徽医学》1989,10(4):49-50
<正> 帕金森氏病系具有震颤、肌僵直及运动减少等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长期以来对本病的症状治疗进展较慢。近十余年,由于神经生理、生化和药物学的飞跃发展,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在治疗方面开辟了新的道路。一、药物治疗 (一)抗胆碱能药物:是左旋多巴问世前的主要药物,此类药物有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应提高多巴胺的效应,以纠正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的不平衡,同时也有抗副交感、解痉及镇静作用。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协良行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等;方法:选择特发性帕金森氏病26例,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协良行(0.5-1.5)mg/d,并分别比较其治疗前后PDRS(简化帕金森氏病分级量表评分)、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分等变化;结果:加用协良行后患者其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关”状态时数、Hoehn-Yahr分级评分及PDR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协良行作为左旋多巴的联用药物,可明显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少左旋多巴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3岁,农民,因双手抖动,四肢僵硬,行走困难十a余于1998年7月12日入院。患者自12岁左右开始无诱因出现双手颤抖,活动时及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渐觉四肢僵硬,活动、行走困难,易后倾跌例,症状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但无智力减退、言语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肢体麻木、瘫痪及大小便障碍等。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其祖母自20多岁起无诱因出现双手抖动、渐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难、易跌倒,后期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十余a,70多岁时因其他疾病去世。体格检查:T37.2℃、P84次/min,Bp1…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氏病(以下简称PD)的临床特点为震颤、肌强直、动作减少、姿势反射障碍等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该病的感觉障碍问题目前还了解很少。近年来随着对该病的研究不断广泛和深入,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PD不单纯有运动障碍,也  相似文献   

15.
16.
帕金森氏病的情志调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帕金森氏病的发病与情志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针对情志治疗可以扭转该病是上的恶性循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并从语言开导、以情移情、以情胜情、针灸治疗四个方面对情志调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黄饮子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属于祖国医学"震颤"、"痉病"、"振掉"、"身振摇"等范畴.本病轻者头摇或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四肢颤动不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理及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方法本实验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C57BL小黑鼠帕金森氏病模型的过程中,同时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Ketamine和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in,观察其帕金森行为症状、病理变化及生化改变。结果Ketamine+MPTP组和Bicuculin+MPTP组及MPTP级和生理盐水组比较,上述指标都有明显改变。结论NMDA受体拮抗剂对小鼠帕金森氏病模型具有防治作用,GABA神经元的功能降低可加重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邹端 《求医问药》2014,(18):174-175
目的 :探讨分析用美多巴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美多巴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美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UPDRS II(日常生活能力)、UPDRS III(运动功能)及UPDRS IV(并发症)评分。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 II、UPDRS III、UPDRS IV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UPDRS II、UPDRS III、UPDRS IV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UPDRS II、UPDRS III、UPDRS IV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美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卢波  韩莉 《中华当代医学》2006,4(4):115-115
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六十岁以上患病率为1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主要是由脑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脱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造成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所致。治疗上主要是恢复纹状体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大类神经递质系统的平衡,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改善多巴胺递质的药物。中医理论多归于痉证、震颤等,多认为由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治疗上多以“滋补肝肾,熄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