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害藻类引起的水华日趋频繁,其产生了大量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有极大危害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MCs性质稳定,难于分解和去除。长期暴露在MCs环境中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该文从MCs暴露途径、人群健康效应等方面介绍了MCs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并提出MCs对人群健康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及机制研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排污和生活排污日趋增多,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的含量增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异常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水华不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的蓝绿藻还能产生对健康有潜在威胁的微囊藻毒素(mircrocystins,MCs)。由微囊藻毒素所造成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等中毒死亡事件有许多报道,因饮用水中含有微囊藻毒素所引发的人类肝损伤和肝癌高发也有一些报道。近年来,对微囊藻毒素的毒性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对其细胞毒性及作用机理却知之甚少,本文就相关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的含氮、磷污染物,使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蓝藻水华大面积频繁爆发。淡水中蓝绿藻属分泌产生的蓝藻毒素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污染范围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类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作为蓝藻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广泛、毒性较大且危害最为严重〔1〕。由于MCs的稳定性,使其可富集于鱼类或贝类并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最常见的一类藻类毒素.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其污染越来越严重.MCs具有多种毒性,主要在肝脏里被转运、吸收和积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MCs具有生殖发育毒性.MCs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对其生殖发育毒性的研究较少.本文就MCs在水体和食物中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毒性最强、研究最广泛的一类藻毒素,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Cs除具有典型的肝毒性外,还具有免疫毒性。笔者主要从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免疫细胞、免疫相关酶以及基因等方面综述了MCs对鱼类免疫毒性的研究现状,进而系统梳理了MCs对鱼类的免疫毒性作用机制,可为有效预警环境中MCs的潜在风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于人类活动 ,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 ,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 ,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 ,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 ,已知有 6 0余种异构体 (图 1) [1] 。MC广泛存在于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库、池塘和河流等缓流水体中 (如太湖 ) ,具有强烈的肝毒性和肿瘤促进作用。日常生活饮水是人群的主要暴露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 (WHO)提出了饮用水中…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MCs)是由蓝绿藻类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环状七肽肝毒素。其对水体的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面对MCs引起的健康危害和潜在的经济损失,研究有效对抗MCs的化学保护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就国内外对抗MCs毒性的相关化学保护剂(水飞蓟素、姜黄素、绿茶多酚、环孢素A、利福平和微量元素补充剂)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是最受关注的一种蓝藻毒素,其可对肝脏产生伤害,具有急性肝毒性作用,长期摄入可引发肝癌。除水体和水产品外,MCs还可通过其污染的灌溉水富集在农作物中,增加人群的食用风险。本文系统概述了微囊藻毒素在不同农作物中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农作物的毒性作用,同时评价了农作物可食用部分残留的MCs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迅速发展,工农业排污的增加,各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导致江河、湖泊中藻类尤其是蓝藻异常生长繁殖,其产生的产物——蓝藻毒素尤其是微囊藻毒素(Micmcystins,MCYSTs,MCs),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因其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的损伤,被认为是除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以外的环境中致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一般概况及其与肝癌发生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微囊藻毒素(MCs)检测方法,调查福州市售水产品MCs污染情况。方法于2015年夏季采集福州市售8种水产品44份,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含量。结果检测的44份水产品样品中,MCs检出率为27.3%(12/44);在花蛤、贻贝、田螺、鲫鱼、鲢鱼、草鱼样品中均有检出,以贝类污染率较高;MCs污染检出率9月(41.7%)高于7月(5.0%)。结论福州市售水产品存在微囊藻毒素污染,应加强对养殖水源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绿藻属产生的一类密切相关的环状七肽毒素,其毒性主要表现在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蛋白磷酸酶(分别为PP1和PP2A)。目前有关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LC-MS)、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PP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s的研究进展,并对ELISA在天然水中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日趋严重问题。富营养化导致藻类过量繁殖产生的水华,一方面使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一些藻种产生藻毒素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藻毒素的种类繁多、污染程度和范围也在扩大。淡水水华中最常见、国内外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目前我国一些水库也发生了有毒微囊藻水华,  相似文献   

14.
水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淡水湖泊发生水华的频率和规模也日益严重,不仅使地表水和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含量升高,而且进入鱼虾等水生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引起世界性关注。  相似文献   

15.
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生活性及工业性污染日趋加重,使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发生藻类水华现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1〕,藻类毒素对健康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概述藻类是一群具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蓝藻是其中一门,且是已知产生毒素最多门类。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下简称MC)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素〔2〕,目前已发现有50多种异构体。该毒素耐热,自来水的凝聚沉淀、过滤加氯都不能破坏,另外在水生生物中可富集。在MC中均…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湖泊、河水、池塘水中蓝绿藻水华的发生日趋频繁,导致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泛滥。我国许多地区以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因此日常生活饮用水成为人群的主要微囊藻毒素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福建省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研究该毒素对大鼠的亚慢性肝毒性。方法采集微囊藻水华,固相萃取法提取微囊藻毒素,以微囊藻毒素LR和RR纯毒素为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亚型;SD大鼠0.42μg/(ks bw)MC-LR亚慢性染毒35d,观察血清酶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该微囊藻水华检测出MC-LR,未检测出MC-RR;用藻细胞裂解液[相当于0.42μg/(ksbw))MC-LR]亚慢性染毒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SDH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显著增大,肝组织出现炎症样变化。结论福建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为MC-LR;亚慢性接触0.42μg/(ks bw)MC-LR的微囊藻毒素可引起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述了有毒水华发生过程中释放的微囊藻毒素的污染与控制现状,微囊藻毒素作为安全评价的风险因子,其毒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水源水的微囊藻繁殖和强化饮用水处理工艺中微囊藻毒素的降解去除是研究热点.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将生物、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是切实有效控制饮用水藻毒素污染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其中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等代谢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水体藻毒素污染中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1]。近20年来,我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发展迅速,滇池、太湖、武汉东湖、云南  相似文献   

20.
微囊藻 毒素的污染现状,毒性机理和检测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 引言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生态习性多种多样。蓝藻(亦称蓝绿藻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一类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浮游藻类。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 ,使得水体急剧富营养化 ,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河流中常可见到大规模的水华现象 ,水质感观性状恶化 ,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蓝藻是目前已知产生毒素最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的藻类。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s ,MCs)就是由蓝藻门中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颤藻、念珠藻、束丝藻等产生的一类肝脏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