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理论指导下,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对治未病进行了创新,在其代表作《脾胃论》中丰富与发展了治未病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东垣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传、愈后防复三方面。顺应四时之气、饮食有节、慎避外邪、劳逸适中、情志调畅起到未病先防作用;若已病则通过升降浮沉之法防止疾病传变,甘温补气之功阻止疾病进展;愈后应注意顾护胃气而防复发。  相似文献   

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约占门诊病例85%。遵循中医"治未病"思想和脾胃学理论,该病防治重点在贯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思路,辨证施予补脾、运脾、醒脾之法。  相似文献   

3.
黄仰模  田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29-2330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源流;强调疾病可知又可预防;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治未病重视有病早治;治未病强调既病防变;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妇人规》中妊娠病及张景岳安胎之法的归纳浅析,阐述其论治妊娠病的学术思想特色。如安胎之法不可执,需详查寒热虚实,不可拘泥古人所谓"安胎圣药"之说;预防调理治未病,从调补母体、滋养父气、妊娠寡欲三方面入手,以培补胎元,体现了张景岳辨证论治、未病先防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5.
重温历代中医名家经典著作对治未病的论述,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论述了中医学对慢性肝病预防和治疗的辨证思想。对于普通人群加强健康检查和卫生宣教,普及预防知识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治疗肝病时要随时注意到脾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应用“治肝实脾之法”;慢性乙型肝炎复杂的发病机制决定了治疗的长期性,临床应以防为先,防治结合,防止病情复发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医杂志》2021,(3):160-160
既病防变就是病后防其变,例如防止疾病表里传变、脏腑传变、六经传变等,中医治疗理念中所讲的“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方法正是既病防变的体现。瘥后防复就是疾病刚刚好转,人体的正气虚弱,如若不固护机体,则邪气趁机再次入侵,导致虚后受邪,这当然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因为此时身体虽处于无病状态但同时也是最易感受邪气的时期,故也应结合治未病的相应理论。结合这三种治未病的观点,其实就是朱震亨《丹溪心法》中讲的“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骨伤科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较大优势.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分别从“未病先防、养生固本;已病早治、标本兼顾;既病防变、控制病情;愈后防复、择时防发”等4个方面对骨科常见慢性疼痛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并对“治未病”思想在骨科慢性疼痛的防治方面给出了相关性建议,以期“治未病”思想更好的指导骨科慢性疼痛的研究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着重探讨了“治未病”的含义,认为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形成过程中,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继承、发展了《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体系,又对后世的预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内容丰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治未病"是指养生调摄,未病先防,即内养和外防;广义之"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养生调摄,将病防发、防微杜渐,早期诊断、既病防变,初瘥防复、调摄复元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和"治愈病"等4个方面浅析张仲景"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思想与脾胃理论的关系(未病重防、欲病防作、既病防变、未变防重、已变防逆、已瘥防复等)论述"治未病"的含义及其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指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治未病"原则,务以保胃气,存津液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软EXCEL表汇总,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与五脏中肺、脾、肾二脏关系最密切,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两虚;从气血津液辨证看,代谢综合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表现最严重的证侯是痰湿.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易表现出气虚、痰湿或血瘀夹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软EXCEL表汇总,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与五脏中肺、脾、肾二脏关系最密切,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两虚;从气血津液辨证看,代谢综合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表现最严重的证侯是痰湿.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易表现出气虚、痰湿或血瘀夹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据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关系密切的研究基础,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PNS湿热证患者60例,非湿热证30例,应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体内抗炎因子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NS湿热证患者抗炎因子IL-4I、L-10I、L-13水平异常增高。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与IgE的关系。方法100例抽动障碍患儿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肝亢风动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并给予相应中药治疗,同时检测抽动障碍患儿及正常对照者血清总IgE水平。结果通过辨证治疗,肝风亢动型总有效率为84.78%(39/46),脾虚肝亢型总有效率为90%(9/10),阴虚风动型总有效率为92.58%(38/44)。抽动障碍患者总IgE水平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抽动障碍在临床上有良好的疗效;其血清IgE水平略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颊针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日常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饮食锻炼指导,常规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颊针疗法,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代谢当量(METmax)、最大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试验(6 MWT)、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ETmax、VO2max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METmax、VO2max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6 MW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PSQI得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V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结论:颊针疗法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肺功能、生命质量,提高运动耐力及LVEF,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益气化瘀清热方序贯辨证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清热方序贯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4,8,16,24,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血瘀证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特点,分析血瘀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0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根据血瘀证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程、系统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类风湿因子(RF)、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等免疫学指标。结果:血瘀证组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3%。血瘀证组患者病程、系统累及的人数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血瘀证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非血瘀证组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瘀证组患者的RF、血清IgG、IgM值、C3值、C4值高于非血瘀证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高效价类风湿因子及低补体血症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血瘀证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血瘀证是原发病干燥综合征系统累及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风湿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现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532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病证结合,对本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诊断治疗进展等进行探讨,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本病临床研究质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222-227
目的:建立稳定、客观的中医寒证和热证的动物模型。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寒证模型组和热证模型组。寒证模型组予冰水(0℃)灌胃和冷水(10℃)泡浴,热证模型组予乙醇溶液(0. 1 mg/ml~0. 3 mg/ml)和辣椒素(0. 2 mg/ml~0. 9 mg/ml)溶液灌胃,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均予10 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5周。每日测定大鼠体征评分(R)、饮水量及摄食量,每周检测体重,取材前1 h测量大鼠肛温。造模结束后,测定大鼠大肠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大肠组织学形态改变,并对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寒证模型组6 相似文献   

20.
真寒假热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临床病例和《伤寒论》的有关叙述,对《中诊》五版和六版教材等所描述的真寒假热证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身热而喜加衣被是真寒假热证发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