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脑室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和两野对穿放疗对局限期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正常脑组织的影响。方法 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21例,给予局部病灶20Gy/10~11F诊断性放疗,确诊颅内生殖细胞瘤后给予第2疗程放疗,分别制定全脑室调强放疗计划、全脑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和全脑两野对穿放疗计划,推量至50~54Gy/25~29F。比较3种计划下覆盖99%、95%全脑室靶区、局部肿瘤靶区的最小剂量和10、20、30、40Gy剂量下正常脑组织的辐射体积。结果 3种放疗计划覆盖99%、95%全脑室靶区、局部肿瘤靶区的最小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20、30、40Gy剂量下,全脑室调强放疗时正常脑组织的辐射体积(71.63%、55.07%、29.45%、6.98%)低于全脑室三维适形放疗计划(82.32%、64.22%、44.85%、12.69%)和全脑两野对穿放疗(100.00%、100.00%、94.18%、32.52%)(P<0.01)。结论 全脑室调强放疗用于颅内局限期生殖细胞瘤治疗可减少正常脑组织所受的高剂量辐射。  相似文献   

2.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回顾10年间34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20例,畸胎瘤7例,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结果:20例生殖细胞瘤中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9例放射治疗,2例联合化疗,5例复发;畸胎瘤7例全部手术切除,除1 例恶性畸胎瘤外其他6例无复发;7例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中1例行γ-刀治疗后手术治疗,2例行放疗联合药物化疗,随访1~3年并存活至今,其他4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并联合化疗;畸胎瘤者应予手术切除,其中恶性畸胎瘤者应加用足量放疗和化疗;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应用“三明治”疗法,先化疗观察肿瘤标志物降低情况,接着足量放疗(50~60Gy),待肿瘤标记物正常时,如仍有肿瘤残存可再手术切除,如肿瘤标记物仍高,则继续化疗和(或)放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CNC)是颅内少见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0.25 % - 0.5 %[1],最初是由Hassoun等[2]于1982年首次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例侧脑室CNC,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颅内生殖细者胞瘤患17例,5例实施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10例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例于切除术前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2例实施手术切除联合化学治疗,3例实施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5例实施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2例实施单纯放射治疗。结果临床症状均改善,随访13例,11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生活能自理。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儿童及青少年鞍上肿瘤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46例儿童和青少年鞍上肿瘤的放疗结果和预后。方法 1989年-2002年间的46例鞍上肿瘤病人,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5—17岁。MRI诊断为鞍上生殖细胞瘤可能,6例病人手术,病理为生殖细胞瘤,术后接受全脑脊髓放疗或全脑放疗。40例病人未手术,接受20Gy的诊断性放疗,根据放疗结果,决定后续治疗。结果 6例术后放疗的病人随访3—10年无复发和脊髓内种植转移。40例病人20Gy放疗后38例病灶缩小或消失,按鞍上生殖细胞瘤进行全脑脊髓,全脑或仅脑室放疗,2例全脑脊髓放疗者和6例全脑照射者随访3—12年无复发和转移。30例脑室放疗者3例照射野内复发。2例20cy放疗后病灶元变化,其中1例开颅手术病理为拉塞克囊肿。1例随诊观察病灶消失。病人随访2—14年,中位值4年。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鞍上肿瘤包括不同的组织学种类,对放疗敏感的生殖细胞瘤最常见,对孤立和较小的病灶可行脑室区照射和局部补量。对20Gy放疗后不敏感的肿瘤应考虑其它组织学类型,选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胚胎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区、丘脑、基底节区.由于生殖细胞瘤对放疗十分敏感,单纯放疗存活期较长,5年存活率高于70%[1],但放疗中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反应和放射性损伤.为提高临床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收治的9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行围放疗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正  毛庆 《华西医学》2008,23(1):173-174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血管性肿瘤,发病率低,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9%~1%[1],占脑肿瘤的1%。1942年Stout和Murray首先报道并将其命名为hemangiopericy-toma[2],以往将其归为脑膜瘤的一种类型,Lolova对肿瘤酶组织化学的研究和Popoff的电镜观察,证实颅内HPC与身体其他部位的HPC完全相同,与脑膜瘤在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上均有不同之处[3,4]。后来,Joseph通过检测NF2基因,从分子基因水平证实,HPC与脑膜瘤不同源[3,5]。其来源于脑膜间质的毛细血管Zimmerman细胞,该细胞是紧贴毛细血管网状纤维…  相似文献   

8.
正基底核区生殖细胞瘤(basal ganglia germinoma,BGG)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以往文献报道较少,颅内生殖细胞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位于基底核区表现为锥体束或锥体外系症状,如偏侧肢体活动受限,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言语不利等;以往研究往往集中于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放疗、化疗治疗的影响~[1],而对BGG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报道较少,我们在肌  相似文献   

9.
<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确诊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脑脊液检查和放疗反应等~([1])。研究表明,脑脊液细胞学对脑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但相关报道较少。为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脑脊液细胞学表现,并为细胞学诊断提供参考,本研究对2例明确诊断为脑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顾瑾 《全科护理》2015,(7):670-671
<正>多发颅内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ms,MIA)是颅内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8.7%~45.0%[1]。在颅内多发动脉瘤中以2个多见,占75%,3个占18.6%,4个或4个以上者仅占7.5%[2]。颅内动脉瘤极易破裂,病人病情严重、病死率及病残率极高[3]。多发颅内动脉瘤是较单个动脉瘤更具威胁及治疗更具挑战性的疾病[4],不但出  相似文献   

11.
<正>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又称为男性母细胞瘤,是一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完全类似于不同发育阶段男性性腺的卵巢肿瘤[1]。发病年龄为2-7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5岁,75%的病例发生于30岁以前的女性[2],恶变率不足20%,恶变后多表现为低级别恶性肿瘤[3]。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患者发病率低,由于其为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去女性化特征及随后出现的男性化体征。早期肿瘤较小时不易发现。本文作者针对1例绝经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嗜铬细胞的一类肿瘤,因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高血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0.01%~0.1%,其中约90%瘤体位于肾上腺,不到2%的瘤体位于胸腔内[1-2],而原发于心脏的嗜铬细胞瘤更为少见[3]。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60例,对其进行MRI影像诊断,观察影响表现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60例中2例是多发、58例是单发。2例同时位于松果体区以及鞍上、3例位于三脑室内、15例位于鞍上、40例位于松果体区。共发现62个病灶,其中21个呈圆形、41个呈不规则形。最小肿瘤直径是1.6cm×1.6cm,最大肿瘤直径是3.8cm×4.2cm。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MRI检查,可以对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做出清晰的反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cyte)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起源于大脑白质的少突胶质细胞,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2﹪?~?5﹪,好发于中年人,多位于幕上额叶[1-2],肿瘤钙化率70﹪?~?90﹪,是颅内最易发生钙化的肿瘤之一,分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和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的报道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不同分级之间的比较方面文献不是很多,为了  相似文献   

15.
<正>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按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生殖细胞瘤(germinoma)、非生殖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及多种成分的混合性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约占2/3。以往多认为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在东亚地区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但最新数据显示,其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年发病率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似(0.189/10万和0.148/10万),儿童及青少年是高发人群,男女发病率比约为  相似文献   

16.
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GCT)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5%[1-2],2007年1月我科收治1例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患儿,接受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性,1岁6个月,因白带增多,阴道持续点滴出血2周,诊断为左卵巢幼年型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治疗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区、三脑室和鞍上池。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生,但仍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12~14岁,男女比例约2.2∶1.0。肿瘤为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并可沿脑脊液循环播散种植[1]。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包括精确放疗,如γ-刀),结合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我中心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生殖细胞瘤患者3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各种治疗方法均获得]00%有效率。随访2a,1l例(13.9%)复发和转移,转移或复发中位时间12.6个月;复发者松果体区病变(63.6%)高于病情稳定者(42.7%),症状与发病部位有关;稳定组72.1%患者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复发组72.7%患者以单一治疗为主,3例7刀治疗患者复发后再行放、化疗联合治疗,均获得理想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规范手术治疗并合理联合放、化疗可有效控制颅内生殖细胞瘤,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陈秋艳  王爱丽  王方 《护理研究》2007,21(30):2815-2816
中耳恶性肿瘤是发生在特殊耳感觉器官的癌症,发生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7%~1.6%,占全身癌肿的0.06%[1-3].其治疗目前以乳突根治术、侧颞骨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及颞骨全切除术为主,术后加以放疗,其5年生存率30%~50%[4].组织间植入放射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已有多年历史,在欧美国家应用近距离放射粒子治疗肿瘤有效率达到83%~100%[5-7],对复发肿瘤用125I粒子进行植入治疗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8].125I粒子是低能γ射线源,利用125I释放的低能量X射线及γ射线直接杀伤肿瘤并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再增殖及扩散,起到在肿瘤组织内部"定向爆破"的作用[9],从而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于2007年3月为1例中耳复发鳞癌实施了切除复发肿瘤主体,颢骨部分切除术,将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缺损处,同时术中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近距离组织间照射的手术.术后3周病人转入我院放疗科辅助外照射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基底节和丘脑的生殖细胞肿瘤 (germcelltumour,GCT)较少见 ,仅占颅内GCT 4 %~ 10 %。现报道 2例以偏瘫首发 ,误诊为脑梗塞的生殖细胞瘤病例 ,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临床诊断生殖细胞瘤 ,1例经脑组织活检证实 ,1例放化疗后几乎没有肿瘤残余。1 病例报告病例 1,男 ,39岁。主因右侧肢体力弱 16个月 ,多饮多尿 6个月 ,伴头痛、视物模糊 1个月入院。 2 0 0 0年 1月发现右下肢力弱并逐渐加重 ,头颅MRI示左侧内囊区斑片状略长T1、T2信号 ,按“脑梗塞”治疗 ,症状好转 ,后又加重。 8月 10日复查头颅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