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行ESD的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行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术后生存率以及术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采用ESD与常规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但ES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32例病理提示早期癌、异型增生、符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均采用ESD,实施护理干预。结果32例患者通过ESD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达到治愈的效果,其效果好、安全、经济,而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对ESD治疗后的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采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的微创手术。ESD不仅能将较大的病变整块切除,还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ESD作为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变的首选治疗方法[1-2]。ESD具有损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由于患者对其了解不够,普遍出现焦虑、害怕、烦躁不安、猜疑心理,从  相似文献   

5.
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灵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探讨胃灵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胃灵颗粒,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和血清GH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胃灵颗粒能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3月后临床症状、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00%,与胃复春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GH测定结果显示,胃灵颗粒使患者血清G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试验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胃灵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血清GH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择选阳江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剥离组,各50例。常规组行传统黏膜切除术,剥离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复发率为16.0 %,高于剥离组的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剥离组与常规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早期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其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对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前病变患者或早癌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切除 术(EMR)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 GEJ 癌前病变或早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开展研究,甲组 35 例给予 ESD 治疗,乙组 35 例给予 EMR 治疗,比较 ESD、EMR 的手术疗效。 结果:两 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者的病变切除效果显著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组患者的复发率(5.71 %)明显低于乙组 (2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 GEJ 癌前病变患者或早癌患者采取 ESD 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 EMR,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率均高,且复发率低,是治疗 GEJ 癌前病变或早癌的一种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单号者纳入ESD组,双号者纳入EMR组,每组26例。ESD组采用ESD治疗,EMR组采用EM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病变组织直径和治疗费用及垂直切缘阴性和肿物完全切除的比例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消化道穿孔、术中出血及迟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SD组手术时间较EMR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费用较EMR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肿物完全切除比例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ES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M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ESD和EMR两种内镜术式总体效果相似,EMR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而ESD在肿物彻底清除上有更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杨翠红 《光明中医》2023,(3):561-563
目的 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患者生存质量、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病例,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就诊并接受ESD治疗的85例消化道早期癌患者,2019年3月—2021年3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接受常规干预患者(40例)纳为对照组,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干预患者(45例)纳为研究组,对照分析2组护理结局。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营养指标水平,相较对照组明显便优(P<0.05);护理前对比2组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效能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优(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相较对照组评分较高(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接受ESD治疗期间,接受营养支持结合家属守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调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展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其对于≥2cm的平坦病变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具有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的优点,但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ESD的广泛应用。我们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对11例消化道病变患者进行ESD治疗中加强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胃癌前病变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叶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月。于治疗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合并用药、安全性;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胃镜、病理检查,评价胃镜下积分、病理各项结果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月后,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中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合并应用改善上消化道症状药物,西药组患者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胃镜下积分和病理炎症、活动性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病理各项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有效改善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症状,安全性良好,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专业小组的组建与运行成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入的行ESD的患者进行统计,2016年1月至12月收入的49例ESD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12月收入的52例ESD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ESD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由ESD专业小组指导下实施专业化ESD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SD专业小组组建可有效提高ESD手术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的负担,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小归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60例予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的变化和Hp的抑杀情况及COX-2在病理组织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改善及抑杀Hp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COX-2的表达上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归芍化浊解毒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查胃癌前病变危险因素,构建病证结合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胃癌前病变患者76例和非胃癌前病变(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伴胃窦轻度肠化)患者214例,通过临床问卷调查采集饮食、家族史、合并病、症状、胃镜及病理诊断等信息,归纳中医证候要素,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Hp-Ig G抗体、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以血清学指标、危险因素、中医证候要素为协变量,以胃癌前病变为因变量,运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病证结合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癌家族史比例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冠心病比例高,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低,辛辣饮食、饮浓茶、饮酒、焦虑比例高;证候要素中血瘀比例较高,PGⅠ、PGⅡ、PGR(PGⅠ/PGⅡ)、G-17低于非胃癌前病变患者。筛选出血瘀(X1)、胃癌家族史(X2)、胃食管反流病(X3)、冠心病(X4)、易怒(X5)、浓茶(X6)、辛辣饮食(X7)为高危因素,得出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模型为:ln(p/1|P)=-3.005+0.763X1+0.911X2+0.690X3+1.133X4+0.966X5+1.077X6+0.726X7,该模型拟合度较好,整体预测有效率为73.1%。结论该研究为胃癌前病变风险评估研究的初步探索,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可能为临床监测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简单、有效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一种微创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和黏膜下肿瘤的新技术,其优点是能安全地将较大病灶完整、大块切除[1]。在日本ESD已被确定为上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内镜切除的标准方法[2]。该技术操作难度大,存在出血、穿孔的可能。为减少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术前的准备及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整体护理已在临床上开展,但  相似文献   

16.
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归连胃康方,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胃复春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的变化和COX-2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胃复春组(P<0.05),治疗组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逆转癌前病变效果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归连胃康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症状,逆转癌前病变状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没有转移的早期肿瘤都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剥离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微创的新治疗技术可以免除传统手术的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本文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护理技术,并总结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微探头超声(MPS)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评价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60例,并行内镜超声微探头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采用ESD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和24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6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贲门部5例(5%),胃底25例(26%),胃体9例(9%),胃角3例(3%),胃窦21例(21%),十二指肠14例(14%),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MPS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88%)。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平均手术时间55~138 min,出血量均少于100 m L,完整切除率97%,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随访2年未发现局部复发病例。结论 MPS检查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阀质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护理。方法:对25例胃间质瘤患者在我院行ESD前后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例胃窦间质瘤由于瘤体大(分别为3.6、3.8cm),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出血量达到60—85ml,终止剥离,转外科手术。其余23例均一次完整剥离,瘤体直径1-2cm,平均约1.5cm。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复查病变部位剥离彻底,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在术中与手术医生娴熟的配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耳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应用化痰消瘀汤剂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例,A组患者采用胃复春片治疗,B组患者采用化痰消瘀汤剂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症状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痰消瘀汤剂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可逆转和阻止其进展,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减轻胃癌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