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18):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6):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更适于临床早产儿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的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进行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和对照组27例用开放式吸痰管方式,观察记录患儿血氧饱和度、痰培养阳性率、VAP发生率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痰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降低,痰培养阳性率及VAP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为临床机械通气患儿提供了最适宜有效安全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定时囊上冲洗和吸痰后即给予囊上冲洗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6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定时冲洗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观察组吸痰后即给予冲洗吸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病人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和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23.3%),VAP发生时间(8.42d±2.81d)短于对照组(13.84d±3.94d),机械通气时间(22.06d±5.82d)短于对照组(30.33d±6.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后即给予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冲洗,不仅可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8月收治的6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给予俯卧位通气联合密闭式吸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参数、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及28 d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1天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PO 2,PO 2/Fi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总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28 d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联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肺通气、氧合状态,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龙文英 《全科护理》2012,10(14):1304-130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需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及MAP的变化。[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吸痰2 min后的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马杏林 《全科护理》2014,12(1):69-7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不同吸痰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心率(HR)下降20%、肺部感染、血性痰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痰恐惧、痰液喷出例数、24h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低于对照组、痰鸣音计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比较,密闭式吸痰可更好地维持病人的氧合状态、减少气管黏膜损伤、降低肺部感染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8.
两种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燕燕 《全科护理》2011,(7):616-617
[目的]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方法]将72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空气菌落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后有10例空气菌落计数不合格,观察组空气菌落计数均合格;观察组第4天、第8天吸痰后空气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可降低病房空气菌落计数,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进的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的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臧正明  宫海鹏 《全科护理》2013,11(8):707-708
[目的]探讨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选择124例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执行常规气道护理及持续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吸引。对照组病人给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每日2次;实验组病人在口腔护理前先行囊上分泌物冲洗,后以0.12%氯己定棉球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比较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VAP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分泌物囊上冲洗配合氯己定口腔护理能缩短病人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法时不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浅吸痰,B组行密闭式吸痰配合深吸痰,C组接受密闭式吸痰配合改良吸痰法.结果 A组VAP发生率为50%,显著高于B组25%、C组20%,P<0.05;B组患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5.15±1.35)d与A组患VAP的时间比较,P<0.05;C组发生VAP的时间为行机械通气后(8.20±2.26)d,与A、B组发生VAP的时间比较,P<0.05;各组发生VAP患者中,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值于插管后第5天开始A、B组明显高于C组,至第7天C组分值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配合改良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且使发生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空气菌落计数的影响.[方法]将72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空气菌落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后有10例空气菌落计数不合格,观察组空气菌落计数均合格;观察组第4天、第8天吸痰后空气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可降低病房空气菌落计数,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葛晓燕 《全科护理》2014,12(9):792-79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行机械通气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开始行机械通气即运用抬高床头、定期密闭式吸痰、严格手部清洁、加强口咽部护理、避免质子泵抑制剂、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使用温湿交换装置等集束化护理;对照组根据经验决定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气管插管病人VAP发生率低于气管切开病人。[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相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病人VAP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月娥 《全科护理》2016,(7):722-724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于气管切开后行早期常规吸痰法处理,观察组在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浅部吸痰法处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预后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黏膜出血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干预前改善,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浅部吸痰法能有效降低ARDS机械通气病人并发症,改善病人肺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戴丽娟 《护理研究》2008,22(31):2868-2869
[目的]观察改进的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6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的发生率.[结果]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 ICU 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1周后分别取患儿口腔及痰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口腔及痰液病原菌阳性率、VAP 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 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 ICU 行机械通气患儿 VAP 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患儿入住 ICU 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的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病区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加热湿化系统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气道湿化,以一周时间为一个周期,观察患者气道湿化程度、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减少患者气道应急反应、VAP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传统吸痰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差异,从而为临床吸痰护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HIE并发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吸痰,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比较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及黏膜损伤、肺内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黏膜损伤发生率、肺内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常规吸痰法(P0.05)。观察组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气分析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吸痰,吸痰效果更为确切,可明显提高血气分析中PaO2及PaO2/FiO2,减轻对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破坏,降低肺内感染及肺不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鼻预防重症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重症机械通气病人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采用人工鼻,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痰液性状、VAP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护理7d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液性状好于对照组,住院期间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能够提供良好的气道湿化环境,有效预防重症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