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代号RU486)是较强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及较弱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可用于终止早孕。过去国内外均采用半合成路线以薯蓣皂甙为原料进行合成。为降低成本,现与湖北省医工所及北京第三制药厂合作,以化工原料β-萘酚为起始原料通过全合成路线合成了本试品,特称全合成米非司酮,本文报道其一般毒理研究结果。1材料与方法1.l小鼠经口给药急性毒性试验:选用健康昆明种小白鼠,体重18~22g。设3个剂量组及1个溶剂(0.5%CMC)对照组,每组雌雄鼠各10只,作最大限度试验。1次灌胃给予等体积不同剂量的米非…  相似文献   

3.
4.
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大白鼠肝胞浆糖皮质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岚  程利南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0):886-889
米非司酮是1981年研究开发出的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其结构与糖皮质激素、孕激素相似并通过与孕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其作用。现将该药目前应用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米非司酮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探讨其避孕机制。方法:取灌服米非司酮3天、7天大鼠的卵巢,光镜下观察卵泡的变化。结果:生长卵泡、成熟卵泡及黄体随用药时间延长减少,闭锁卵泡和间质腺明显增多。结论:米非司酮可抑制卵泡发育,有可能成为微量口服避孕药。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方法 :以3 H 地塞米松(3 H DEX)作为示踪物 ,采饱和竞争抑制分析法测定米非司酮与大鼠肝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 ;以培养的大鼠胸腺细胞作为模型 ,采3 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 H TdR)掺入法 ,研究米非司酮糖皮质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结果 :米非司酮可与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较低浓度范围内就可抑制地塞米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与地塞米松相比较 ,米非司酮的相对结合亲和力 (RBA)为 (344 .4 1± 5 7.4 1,5 0 ) %抑制浓度 (IC50 )为 (4.2 1± 1.0 2 )nmol·L-1。在很低浓度时地塞米松就可明显抑制3 H TdR掺入培养的胸腺细胞DNA ,而米非司酮对3 H TdR掺入无明显影响 ,但在高浓度时对3 H TdR掺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米非司酮能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3 H TdR掺入抑制作用。结论 :米非司酮具有一定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和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但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比较弱。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药理实验方法,给3组实验大鼠灌服超剂量米非司酮30mg/ml/只,分别于第8,15,29天处死大鼠取材,电镜下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束状带细胞溶酶体增多增大,胞质内和细胞间出现髓样小体,巨噬细胞胞质内形成巨大残余样结构,其超微病理改变随用药时间延长加重,球状带,网状带细胞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超剂量应用非米司酮对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9.
孕激素对建立和维持妊娠起主要作用,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和妊娠期孕激素是生殖功能所必需的[1].1980年法国的Roussel-Uclaf公司首次合成了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现已成为妇产科各亚临床专业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激素对建立和维持妊娠起主要作用,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和妊娠期孕激素是生殖功能所必需的犤1犦。1980年法国的Rous-sel-Uclaf公司首次合成了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现已成为妇产科各亚临床专业广泛应用的重要药物治疗手段。1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米非司酮是炔诺酮的衍生物,与抗孕激素作用有关犤2犦。Philibert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与兔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与大鼠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地塞米松的3倍,与大鼠前列腺素受体的亲和力是睾酮的25%。米非司酮不能与小鼠的雌激素受体以及大鼠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犤3犦。米非司酮具有…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测定了国产米非司酮、进口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在大白鼠肝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竞争抑制特性。[~3H]地塞米松与其受体结合之kd为0.57±0.06nmol/L,3种化合物Ki分别为0.55 0.09nmol/L、0.55±0.14nmol/L和1.02±0.07nmol/L,地塞米松、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的相对结合亲和力LRBA)比值约为1:4:2。国产米非司酮和进口米非司酮的各项受体药理特性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从受体药理特性上分析米非司酮的抗生育作用及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检测技术,以3H-R5020和3H-地塞米松作为示踪物,采用饱和竞争性抑制分析方法,观察米非司酮与兔、猕猴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及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特性.结果米非司酮可与兔、猕猴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牢固结合,很小剂量就可抑制3H-R5020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兔子宫孕激素受体结合实验所用米非司酮与孕酮的IC50(50%抑制浓度)值分别为6.61 nmol/L 、26.20 n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RBA(相对结合力)为孕酮的4.0倍;猕猴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结合实验中米非司酮与孕酮的IC50值分别为17.20、30.20 nmol/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RBA为孕酮的1.8倍.米非司酮可与大鼠肝脏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较低浓度范围内就可抑制地塞米松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米非司酮、地塞米松的IC50分别为4.21、14.50 nmol/L,RBA为地塞米松的3.4倍.结论对孕激素受体药理特性进行评估,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表现为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以孕激素受体结合力为参照标准,显示米非司酮对孕激素受体结合力强度明显强于米非司酮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力强度.  相似文献   

15.
黄若 《医学文选》1999,18(3):495-497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是1982年由法国Rossel-Uclaf公司成功研制的的抗孕激素药物,经10多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在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的热点课题,而且扩展应用范围更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米非司酮的药物动力学、药理学以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米非司酮的药物动力学与药理学[1]  米非司酮由法国RosselUclaf公司研制生产并于1988年10月在中国注册临床应用。米非司酮为白色片剂,每片25mg,其化学名称为17β羟11β[4-二甲胺苯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与中缝背核区域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受体在调控抑郁样行为症状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将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32只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 (n=8)、溶媒组(n=8)和RU486组(n=8)。首先采用单一刺激禁锢法建立应激小鼠模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行为学改变,然后选取中缝背核脑组织制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和GC受体的激活情况。结果: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处于闭臂的时间占比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悬尾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应激后小鼠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荧光占比增加(P<0.05),同时应激后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荧光占比上升(P<0.05),且激活荧光占比增多(P<0.05)。③腹腔注射RU486后,可见中缝背核区域内GC受体荧光占比减少(P<0.05),小胶质细胞荧光占比无明显改变(P>0.05)、激活荧光占比降低(P<0.05),抑郁样行为学表现减轻。结论:RU486通过激活中缝背核区域内小胶质细胞,缓解抑郁样行为,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血糖、血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来评估胰岛素抵抗模型动物的胰岛素敏感性;用血清皮质酮含量变化来推测米非司酮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用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肝脏指数、腹脂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价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8周后实验动物出现胰岛素抵抗并伴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给予米非司酮和吡格列酮后血皮质酮含量明显改变,糖、脂质代谢异常明显改善(P<0.01)。结论: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可诱导大鼠形成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米非司酮可减轻由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异常。推测其可能是通过拮抗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1981年5月6日,日本一代汉方医名师细野史郎先生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日本中医界老朋友。被日本《汉方医药报》称为“汉方之父”的细野史郎,1900年生于日本京都绫部市,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系,后取得博士学位。1951年起一直担任日本东洋医学会理事长对日本汉方医发展和中日医学交流作出了贡献。本刊将陆续译载一些他生前研究中药方面的文章,以作交流,并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