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过敏性休克后腹胀浮肿案宋××,女,55岁,退休工人。1990年3月9日入院。因眩晕、肢麻、耳聋、耳鸣一年余,以“中风先兆”入院。经颈椎拍片诊断为“颈椎病”,头颅CT平扫为“脑实质多发性钙化”。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合能量合剂输液治疗。第一次用药数分钟后,即觉心  相似文献   

2.
1 顽固性鼻衄谢氏,女,72岁,农妇。1986年11月11日初诊。患者鼻衄已3年,每年冬发夏缓。此次无原因双侧鼻腔出血,经肌注安络血,仍不止,伴有面色苍白,头昏,心慌,四肢欠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阳气不足,不能统摄,血不归经。治则:回阳救逆,养血止血。处方:四逆汤加味:附片6克,党参15克,  相似文献   

3.
(一)晨汗严某某,女性,44岁,工人,1984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因身体素质较差,易罹感冒,近一个月来,每于凌晨三四点钟睡醒后,顿觉浑身燥热,随即通身溱溱汗出,衣被尽湿,心烦懊依,愠愠欲吐,面色潮红,脉博加快,咽干口渴,测量体温并不高或稍高,掀开被盖取凉片刻,热退汗收,诸证消失。平时感头晕疲乏,  相似文献   

4.
1 气虚型用经过多 王××,女,25岁,已婚,保山市汉庄乡人。1989年5月6日就诊。门诊号18586号。 月经来潮量多,少腹空坠,心悸怔忡。妇科检查:无异常。证见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气短懒言,肢软无力。舌谈,脉细弱。诊断为月经过多(气虚型)。以补气摄血固冲立法。拟方予归脾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人参20g,白术、茯苓、黄芪、升麻各15g,桂圆肉、当归各10g,枣仁、远志、大枣各8g,木香6  相似文献   

5.
汗证为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临床应辨证论治,根据病之寒热虚实准确立法,有的放矢,方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多例,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刘宁 《北京中医》1998,17(1):54-54
汗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证之一,虽然不属疑难病证,但现代医学缺少理想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取得较好效果,从一个侧面反映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将病例整理如下:例1、李××,女,36岁,1995年4月3日初诊。二年前顺...  相似文献   

8.
汗证治验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异林 《广西中医药》1995,18(5):31-31,30
汗证治验三则邹异林广西博白县中医院537600博白县城关镇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见于营卫不和、肺气不足或阴虚火旺者,亦可见于阴阳失调、邪热郁蒸者。兹举3例异于常法之汗证验案,以就教于同道。例1盗汗梁某,男,56岁,1991年5月10日初诊。盗...  相似文献   

9.
10.
张晓雷 《光明中医》2005,20(3):26-28
冠心病是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疾病 ,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难治性疾患。祖国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可谓独具特色。余以纯中药治疗数例 ,体会到只要辨证准确 ,用药恰当 ,确可收到满意疗效。现举典型案例三则 ,报告如下。1 病案一陈某某 ,女 ,5 0岁。 2 0 0 1年 11月 2 9日就诊。自诉半年前在某大医院确诊为冠心病。近三日胸中憋闷 ,气短 ,时心悸 ,偶有心前及背痛 ,时觉畏寒 ,时腹胀恶心 ,头晕 ,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心电图显示 :STⅡ、Ⅲ、avf下移。心率 :5 2次 /分。舌质淡红稍紫 ,苔白 ,…  相似文献   

11.
胃息肉王某某,女,53岁,干部,1990年8月1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时作时止延绵9年,近5个月加重。81年因情志抑郁不畅引起胃脘部疼痛胀满,呕吐,纳差,嗳气,不思饮食,在省级某医院诊为胃炎,服西药后疼痛缓解,但停药后疼痛依旧,多方求医治疗,时轻时重,近5个月病情加重,1990年5月9日在某医院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前见一约黄豆大息肉,幽门口前见一约绿豆大息肉,浅表性胃炎。服西药罔效,故来本院求治。诊时胃脘部疼痛,痛时向背部放射,嗳气纳差,口干苦,胃内有灼热感,脉弦数无力,舌质红,苔薄黄。证属气阴两虚,痰阻络脉所致,治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2.
1 厥证(气厥虚证) 熊某某,女,32岁,营业员,1987年1月31日急诊入院,住院号4117号。突然昏倒,四肢厥冷一小时余。入院时症见面色苍白,人事不省,呼之不应,目合口开,气息低微,踡卧手撒,四肢厥冷,两便无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微细。体检:体温36℃,呼吸15次/分,心率62次/分,血压10.6/6.7KPa,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肝脾(-),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13.
痰饮治验1则     
裴迎春 《河北中医》2005,27(10):744-744
王某,男,62岁,退休干部。2003-05-19初诊。胸闷脘痞反复发作13个月,脐周突起2个月。患者1年前觉脘痞纳呆,渐至胸闷腹胀,经多方治疗,病情无好转,近2个月病情加剧。  相似文献   

14.
1 奔豚汤治愈高血压鼻衄段某某,女,46岁,干部,病案号21781。1991年3月15日因反复头昏头痛2年余,加重伴鼻衄10天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高血压”,血压波动于20~22/13~16kPa之间,服用复方罗布麻片及复方降压片多能缓解症状。入院症见头昏头痛,鼻衄,烘热,口干,纳差,舌质...  相似文献   

15.
16.
[例一]刘某某,男,37岁。1984年8月31初诊。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汗出40余天,曾住某医院以“败血症”治疗11天未效,来余处求治。入院时伴有颈项强直,背微恶寒,口苦咽干而不渴,时有咳嗽,二便正常,体温38.9℃,白血球3800/mm~3,舌淡苔薄,脉弦微浮。 观其脉症,四诊合参,诊为三阳合病,拟柴胡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药用柴胡15g,黄芩9g,知母12g,半夏9g,甘草9g,桂枝6g,白芍9g,葛根12g,玉竹12g,大枣5枚,生姜6g。上药连进5剂,热退证减,饮食渐增,体温、白血球计数均转正常,随方加减佐以扶正之品调进5剂痊愈出院。 按:患者恶寒发热、身痛有汗、咳嗽等,为太阳中风;颈项强直,背微恶寒,二便正常为阳明经证;口苦咽干而不渴为少阳证。此属三阳合病之伤寒发热。以小柴胡汤合桂枝和解透表,加葛根、知母、玉竹以解肌清泄阳明之热,方药相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汗症3则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症3则治验金道学,聂玉英(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411000)关键词汗症;中医药治疗例1.盗汗周某,男,51岁,1982年2月15日入院,住院号26942。半月前曾患外感,未几表证不药而愈,但白此却病盗汗,厂医务室按“肺结核”治疗1周余无好转,反渐加重...  相似文献   

18.
王月 《国医论坛》2011,26(1):12-13
汗证乃临床常见但西医尚缺乏理想疗法的病证,祖国医学对其病机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常采用辨证论治手段治之,颇多良效。所谓汗证,即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自汗、盗汗及无汗,可出现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中,特别是在内伤疾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汗出无度,势必造成机体阴血的损耗,至阴损及阳,还可引起心肺等内脏功能的紊乱和障碍,故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9.
理中(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中焦阳气虚寒的经典方剂。主治脾胃阳虚所致的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笔者用本方治疗妇女更年期虚寒证、婴儿惊啼、呃逆重证和筋惕肉瞤等病证,疗效亦佳,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治验两则     
例1:黎某某,男,7岁.1985年8月31日入院.住院号44657,家长代诉病史.主诉:肢体活动障碍、失语、不能吞咽约一个月.现病史:患儿于七月下旬因突然高热(T40℃左右)、神志昏迷、抽搐,在当地地区医院诊断为:"乙型脑炎".经治疗,数天后热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