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敖丽娟.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进展.855.敖丽娟.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观察.915.B巴晓红.脑缺血耐受机制及脑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718.白国芳.壳式足弓托对小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发育的影响.131.白国芳.中药浴牵拉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疗效观察.213.白玉龙.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再生和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624.白玉龙.阴极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电生理学研究.329.白宗谋.手法复位加颈部运动治疗颈椎椎体失稳的疗效观察.373.鲍秀兰.高危儿早期干预和降低…  相似文献   

2.
中药浴牵拉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浴牵拉对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的康复疗效。方法:将31例痉挛型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浴,同时使用我们自制的踝背屈牵拉器,对照组除未给予中药浴和踝背屈牵拉器外,其他康复治疗手段相同。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被动活动度、主动活动度、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增加及步行能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浴牵拉治疗方法对痉挛性脑瘫合并踝关节挛缩有显著疗效,同时可明显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及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足印的参数值,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800例3~10岁正常儿童分为7个年龄组,用自行研制的印油毯测量儿童的足长、步幅、步宽、步角等参数值。选择139名3~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脑瘫组,测量各足印参数值,并与同龄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瘫组足长、步幅、步宽、步角等参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结论儿童足印量表参数值可为其步态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及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NGF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KP、P、La C、θ波值均降低,β波值及GMFM、MDI、PD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联合NGF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有效改善患儿脑功能,提高其运动及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2013年3—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明确诊断,并收入住院治疗的3—12岁痉挛型脑瘫儿童4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项)、足印分析法、10m步行测试(10 meters walk test,10MWT)、1min步行测试(1 minute walk test,1MWT)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跨步长和步宽、10m步行时间及1min步行总距离均优于训练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并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耐力,有助于患儿适应和参与学校及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疗效高于单纯神经发育学疗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设计及方法的差异,佩戴蹀足矫形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步行时运动学、运动力学、能耗等各方面的影响尚未取得统一的结果.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步态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对21例具有独立步行能力的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步态分析.分别记录同一天内、同一时间段、同一种身体状态下不佩戴踝足矫形器及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每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数据,包括时间参数、运动学参数以及各参数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并进行对比.记录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作为步行能力的定性直观观察指标,对比佩戴支具前后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并做对照描述.结果与结论:与未佩戴踝足矫形器相比,佩戴踝足矫形器使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P<0.01).佩戴踝足矫形器步行时脑瘫儿童单足支撑期、单侧支撑期、单足摆动期、步态周期时间的绝对对称性指标值均较未佩戴矫形器时显著减少(P<0.05).痉挛型脑瘫儿童步行时双足的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表现出无序的特性,不能形成左右对称的蝴蝶状轨迹图.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足底压力中心偏移轨迹比未佩戴时有序,尖足步态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患足的足底压力偏移轨迹起始点后移.结果提示痉挛型脑瘫儿童佩戴踝足矫形器后步态周期时间缩短,步频增加,步态对称性改善,总体步行能力得到提高.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能以客观精确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表达,是评定脑瘫儿童步行能力的一种新型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痉挛型脑瘫患儿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蜡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予以蜡疗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肌力训练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功能性、闭链的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根据年龄、痉挛分型、运动功能评分进行配对,每对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发育技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肌力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C、D、E区得分高于对照组(C区58.69±12.85,D区49.74±19.38,E区33.50±17.13,P<0.05),步行能力的改善优于对照组(10m步行时间13.90±5.28s,1min步行距离43.0±12.5m,P<0.05),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大于对照组(踝背屈角度13.9±3.8°,P<0.05),而肌张力没有明显增加(肌张力平均秩10.50,P>0.05)。结论:功能性下肢肌力训练计划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 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作业疗法及石蜡疗法;对照组仅接受作业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石蜡疗法配合作业疗法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足底压力改变的影响。方法: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TX-A组108例(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105例(单纯物理治疗)。2组患儿在医院接受2周康复治疗,之后在家接受10周家庭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对2组患儿进行以下评定: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足底各区压力占全足的百分比,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的站立与步行功能项评定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医师等级评价量表评定步态。结果:BTX-A组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在治疗后2周、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在治疗12周后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2周,2组间的足底各区压力分布、站立和步行功能、痉挛程度和步态进行比较,BTX-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TX-A注射结合物理治疗更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足底压力分布、缓解其肌肉痉挛、提高其步行能力、改善其步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性瘫痪患儿与健康儿童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量化评价结果。方法:选择1998-01/2000-12济南市儿童医院脑瘫康复中心收治的3~5岁痉挛型脑瘫患儿139例为患儿组,男76例,女63例。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儿童800人为正常组,男400人,女400人。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测量纳入对象身高、体质量。采用自行研制的宽1m、长5m的印油毯作为留足印的步道。在印油毯上印一个完整的站立足印,再嘱受试者双眼平视前方,以自然行走的方式走过步道,测量步速(步速=步幅÷步行周期)。根据足印测量法及自行设计的足底四等份法分别测量中间6个足印的足纵轴线内外宽度(足宽)并取平均值。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U检验。结果:脑性瘫痪患儿139例,正常儿童80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左足纵轴线上内外侧宽度、左足纵轴线中内侧宽度、右足纵轴线上内外侧宽度、右足纵轴线中内侧宽度:患儿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0.01)。②左足纵轴线中外侧宽度、左足纵轴线下内外侧宽度、右足纵轴线中外侧宽度、右足纵轴线下内外侧宽度:患儿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0.01)。③步速:患儿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与健康儿童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量化评价结果差异明显,足底四等份足印分析法可量化评价脑性瘫痪患儿足内、外翻或扁平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梅洪  金荣疆  刘夕东 《中国康复》2013,28(4):281-282
目的:观察膝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脑瘫息儿随机分为2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给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88的D、E区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MAS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胭绳肌和腓肠肌张力增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膝踝足矫形器进行治疗性步行训练配合常规运动治疗,能降低胴绳肌、腓肠肌的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穴位注射结合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穴位注射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干预,治疗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儿痉挛程度、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前痉挛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66)的D区、E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程度轻于对照组,GMFM-66的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刺利于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改善其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动终板药物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23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 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包括功能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及药物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痉挛肌肉运动终板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价患儿功能区的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评价痉挛程度,采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MAS分级明显降低,MDI和PDI评分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终板药物注射能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改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7.
唐巧萍  何小辉  张娜 《中国康复》2022,37(11):652-655
目的:分析经腰椎旁区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运动疗法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时,辅以经腰椎旁区的NMES激活脊柱深部稳定肌。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分别记录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速度、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的观察组患儿及治疗12周后的2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腰椎旁区的NMES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并有效降低步行能量消耗,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指针推拿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20)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指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01);组间对照,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指针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语言/言语交流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3~5岁伴发语言/言语交流障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3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语言/言语训练40min,观察组19例给予语言/言语训练和音乐治疗各2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d。治疗前后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评估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患儿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采用《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评估患儿的语音清晰度;复旦中文版沟通功能分级系统(CFCS)评估患儿的沟通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发育商,语音清晰度及CFC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音乐治疗结合语言/言语训练较单纯语言/言语训练更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20.
踝足矫形器在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蓉  刘培玲 《中国康复》2000,15(4):237-237,239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 ,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 ,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 ,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 ,配戴后对患儿进行 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 ,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矫形器组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 ,平均 2 .4岁 ;双足跟不能着地 9例 ,右足 2例 ,左足 1例 ;能独立行走 <1 0 m l例 ,需扶助站立或行走 1 1例。 2对照组 :轻度痉挛性脑瘫患儿 1 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