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迟溶栓是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后6~12小时内进行的血栓溶解治疗。为观察其疗效,我们以尿激酶为例进行延迟溶栓治疗,并与非溶栓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分钟,经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2mm,发病6~12小时内,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列为禁忌。 延迟溶栓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8~70岁,平均57±2.1岁。梗死部位: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18例,下壁4例,下壁 正后壁 右室6例,下壁 正后壁4例。 非溶栓组40例,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与延迟溶栓组无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V1导联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4例下壁心肌梗死病人中,47例存在有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87例表现为V1导联ST段压低或无改变。在V1导联ST段抬高组合并右室梗死31例(68%),显著高于非V1导联ST段抬高20例(21%)。结论 V1导联ST段抬高是诊断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主要依据之一,但由于下壁梗死常常合并后壁梗死,损伤电流趋向于消除对右室梗死前向电流的影响,因而使这一诊断指标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其预后已得到公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AMI溶栓治疗是否可以早期普遍开展。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老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5~88岁,平均(72±6)岁。非老龄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64岁,平均(50±8)岁。梗死部位:老年组前壁心梗18例,前间壁2例,下壁10例;非老年组前壁19例,下壁9例,下壁 右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3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24 h内行急诊PCI。其中急性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共23例,急性下壁、下壁右室、下壁右室后壁共12例。结果 3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前降支(LAD)25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RCA)6例。35例患者均介入治疗成功,TIMI血流3级34例,TIMI 2级者1例。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积极有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进行评价。方法对48例有静脉溶栓适应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3h~11d根据病情急症或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标准,达到TIMI分级标准。2级以上为造影再通,分别分析4项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与造影血管再通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评判冠脉再通31例,未通17例,成功率54.8%;心肌酶峰提前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83.9%、83.6%、89.7%;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50%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分别是82.6%和77.0%);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回降50%的特异性分别是76.5%和64.7%。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无创临床再通指标中,与冠脉造影有较好相符性的依次是心肌酶峰提前,再灌注心律失常和ST段回降。  相似文献   

6.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目的是使梗死心肌相关联的阻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 ,以挽救缺血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提高心脏功能。 1999年~ 2 0 0 2年运用尿激酶( UK)静脉溶栓治疗 AMI9例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例 AMI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37岁~ 76岁。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下壁 4例 ,下壁合并右室 2例 ,前壁 2例 ,前壁、高侧壁 1例。其中高脂血症 3例 ,既往脑梗死 3例 ,原发性高血压 2例 ,并发心律失常 , °AVB1例 ,吸烟史 10 0% ,家族史有死于心肌梗死的 2例。均有溶栓适应证。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3年0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发病<6 h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329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指南》标准进行诊断及治疗。均无明显溶栓禁忌证。男208例,女121例,平均年龄(49.6±6.8)岁。急性下壁心梗117例,下后壁心梗35例,下后壁并右室心梗3例;急性前间壁心梗45例,前壁心梗76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①42例AMI患者冠脉再通35例,再通率83.3%。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85.7%、发病6~18h溶栓再通率4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②≤65岁患者的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临床应用。对于〉65岁患者如无禁忌证,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仍有部分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未再通,或发生再闭塞,我院自1993年开展静脉溶栓以来,对12例该类患者进行了二次溶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例;年龄33~56岁,平均45.2岁。均系发病后6小时内入院,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毫升,30分钟静脉滴入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符合梗死相关血管未再通或再闭塞诊断标准。其中,冠脉未再通者8例。男7例,女1例。梗死部位:前间壁3例,前壁2例,广泛前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均符合WHO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且具备溶栓条件,确诊后立即给予瑞替普酶18 mg溶于5~10 m L的生理盐水中,在2~3 min内静脉推注,30 min后重复给药1次,在溶栓开始前:1拜阿司匹林300 mg嚼服,入院第2、3天,每天300 mg口服,此后长期服用,剂量为每天100 mg;2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此后每天口服75 mg,服用1年。3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 U皮下注射,溶栓后12 h再给5000 U,此后5000 U Q 12 h皮下注射,连用5~7 d。结果 40例患者治疗120 min内血管再通36例,再通率90%,出现心力衰竭1例,发现镜下血尿1例,无过敏反应。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且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可加强溶栓效果,防止再梗死。因此,值得在不具备冠脉介入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对16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下壁AMI患者的心电图ST段压低Ⅰ相似文献   

12.
宋世英  赵树武 《天津医药》1998,26(9):566-56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以溶栓后患者胸痛的变化、心电图ST段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峰值前移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定指标。本文对溶栓后T波早期倒置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3例,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30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33~69)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5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下后壁心肌梗死8例、广泛前壁伴下壁心肌梗死3例。具备以下条件者给予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4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8例,死亡59例,现就影响患者死亡的因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收治的528例患者中,男368例,女160例,年龄32~81岁,平均60.7岁.前壁、前间壁梗死189例,前壁广泛心肌梗死86例,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191例,右室梗死24例,心内膜下梗死38例,死亡59例.……  相似文献   

14.
常规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仁 《天津医药》2000,28(9):542-543
右室梗死(RVMI)的心电图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ST段改变,如V_4R ST段抬高幅度≥1 mm。本文通过对照观察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常规心电图改变与右胸导联ST抬高的关系,探讨ST↑Ⅲ/Ⅱ>1与STV_2↓/STaVF↑≤0.5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58例患者均为发病10小时内就诊。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同时合并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及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5.
AMI的静脉溶栓治疗目的是使冠状动脉再通,最大限度地挽救缺血濒死的心肌,维护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应用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116例AMI患者,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本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并确诊11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UK组,均符合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溶栓条件,且无禁忌证.rtPA组62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3±11.1岁.梗死部位:前壁和前间壁28例,广泛前壁16例,下壁9例,下壁并正后壁6例,右室3例.UK组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5岁平均(58.2±11.2岁).梗死部位:前壁和前间壁17例,广泛前壁16例,下壁9例,下壁并正后壁并右室8例,高侧壁2例.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对于ST段抬高的AMI(STEMI),其治疗主要目的是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和心肌的快速、完全、持续性再灌注恢复,溶栓和机械性冠脉血流的恢复可改善左室功能,缩小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但无论溶栓或冠脉内介入治疗,早期快速的血运重建至关重要。早期冠脉再通对STEMI预后的影响STEMI患者初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冠脉再灌注恢复,从胸痛发作到有效治疗的时间间隔,是决定患者早期和晚期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GISSI研究为安慰剂对照…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92年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将完整病历3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胸痛持续>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v。年龄<560岁。起病6h内到达病房,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个别患者到达病房时间超过6h,但胸痈持续存在,ST段抬高,并残留R波,其他条件具备者也列入治疗对象。AMI 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60岁。梗塞部位:前壁12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8例,下壁加后壁2例。  相似文献   

18.
静脉溶栓治疗 6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使心肌血管再灌注率高至 80 %左右[1 ] 。我院共收治了 3 8例早期AMI用尿激酶治疗的患者。溶栓期间护士积极配合、密切观察 ,3 6例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 ,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3 8例AMI患者均于发病 6h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40~ 70岁。心电图显示梗死部位 :前壁 2 0例 ,广泛前壁 4例 ,下壁 5例 ,后壁 9例。溶栓治疗前检查血常规 ,血小板 ,凝血系列均在正常范围。1 2 治疗方法 尿激酶 150万U用生理盐水溶解后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 10 0ml在…  相似文献   

19.
陈辉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59-159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了本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56例患者,对发病12h以内的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以及心肌坏死标记物,判断2h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溶栓后2h血管再通38例(67.9%)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明显出血倾向或不良反应。尤其在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为有效的再灌注方法之一,简便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我院对2000年3月至2008年9月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58例溶栓取得满意疗效,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1~72岁,平均59.5岁。心肌梗死部位:广泛前壁15例,前壁12例,前间壁11例,下壁10例,其他10例。发病时间:0~3h6例,3~6h24例,6~12h2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无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