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变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对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对在本中心接受输液而且不合作的小儿150例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四肢的浅静脉输液,由专人操作。实验组:选择静脉后,先上夹板固定上下关节,再消毒皮肤,静脉穿刺固定头皮针后,再加强夹板固定。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即选择静脉后,消毒皮肤,穿刺成功后固定头皮针,然后用夹板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 88,P<0.05),改变输液操作程序能明显提高不合作小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结论:改变输液操作程序.时采用四肢浅静脉输液的不合作小儿,可以控制关节扭动,避免或减少穿刺时或者固定时针头刺穿静脉致穿刺失败,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静脉输液8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我院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多次穿刺、液体外渗、头皮刮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多次穿刺、液体外渗、头皮刮伤、发生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在静脉输液中的依从性,同时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实验组采取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时患儿疼痛的程度及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穿刺时疼痛评分为0分的分别j为:85.3%,6.7%,两组患儿对穿刺时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7%和76.7%,两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负压穿刺改良术联合薄荷醇新型无痛消毒液缓解患几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效果明显,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液管内压力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00名0~1.5岁的患儿200例次的头皮静脉输液按照首日输液和次日输液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输液管内负压的方法进针输液。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返折输液管以头皮针头排出2~3滴液体后进针可以大大地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心理压力,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液管固定装置在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01月-2006年12月将160例头面部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采用输液管固定装置固定输液针头和对照组80例采用胶布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固定成功的次数、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2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成功率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固定效果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洁琼 《中原医刊》2014,(4):107-109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自2012年1月开始针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采取护理对策,并对比两组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穿刺总成功率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观察组液体外渗率为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观察组针头脱出血管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观察组血管周围发红率为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观察组平均每条血管使用次数(5.6±1.3)次,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8±0.9)次,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主要包括护士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通过实施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护士穿刺技能的培训、加强穿刺后的看护、改善注射环境等护理对策,使穿刺总成功率明显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莉  闫凯麟 《医学争鸣》2008,29(14):1343-1343
0 引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小儿头皮静脉较细,由于头皮松紧度、深浅度不同,加上患儿病情各异,哭闹挣扎不配合,针头进入血管不回血等现象,加大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如何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一直是护理人员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我们总结出一种易掌握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在实际工作应用中效果较好.现介绍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舒适度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7月~2010年10月我科住院患儿为实验组,2010年3月~2010年6月的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法.结果 两组患儿在输液全过程中,实验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故障发生率实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结论 小儿在输液的全过程中,护士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及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持针方法 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将2004年1~12月500例门诊输液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例.实验组持针方法 为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进针,对照组持针方法 为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进针.从一针穿刺成功率、复针率、液体渗出率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两种持针方法 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持针方法 不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进针角度、速度、固定方法 、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戴德珍 《当代医学》2008,(9):100-101
目的 探讨两种持针方法 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将2004年1~12月500例门诊输液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例.实验组持针方法 为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进针,对照组持针方法 为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进针.从一针穿刺成功率、复针率、液体渗出率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两种持针方法 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持针方法 不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进针角度、速度、固定方法 、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液管固定装置在小儿头面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01月~2006年12月将160例头面部烧伤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采用输液管固定装置固定输液针头和对照组80例采用胶布固定输液针头,观察两组固定成功的次数、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2种固定方法在固定成功率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固定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输液针头移位或脱出、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固定效果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减轻长期化疗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50例穿刺时用5号半头皮钢针以≤15角度选择手背静脉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对照组50例选用7号头皮钢针,选择手背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进针,比较两组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和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针成功率为47例,占94%,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40例,占80%.结论 采用小针头小角度进针,不使用止血带,手自然放松,一针穿刺成功率可明显提高,而且静滴过程中外渗现象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4.
赵叶萍 《中国医刊》2013,48(5):29-3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提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将3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加强护理可提高成功率,改善患儿痛苦,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04-2012-04在玉溪市峨山县人民医院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资料,总结患儿头皮静脉穿刺的血管选择、持针方法、针头固定技巧以及护理.结果做好充分的穿刺前准备,和头皮静脉的选择,是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基础.结论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提高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苏瑜 《大家健康》2016,(4):195-196
目的:通过对比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儿患者采取头皮针进行输液,实验组小儿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两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总的穿刺成功高达100.0%;对照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81.3%,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0.0%;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输液患儿2068例,其中对新生儿至3岁患儿采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方法给予分析总结,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皮下脂肪较薄,血管清晰表淺,易于固定,且采用合理科学的操作步驟,保证抢救治疗顺利进行,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结果:624例新生儿至3岁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达95%。结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技术,及操作环境,血管的选择,同时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及穿刺后的护理至关重要,从而改善护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就诊氛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小儿输液约束单改进传统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约束的效果对比.方法 将600名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患儿,按照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 (300例)和对照组(300)例,采用自制输液约束单约束法和传统躯干四肢按压法进行效果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从89??3%提高到96??3%,家长的 满意度从87%提高到98??6%,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 应用自制小儿输液约束单约束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约束方法,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 长满意度及工作效率,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罗和香 《求医问药》2014,(16):253-254
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对小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7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0例)和实验组(330例),采用与皮肤成15~20度角进针,沿静脉平行刺入的穿刺方法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采用与皮肤成15~20度角进针,刺入皮肤后抬高针头下压针柄刺入的穿刺方法为实验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实验组330例患儿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有294例,穿刺失败的患儿有3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9.09%;在对照组380例患儿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有306例,穿刺失败的患儿有7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53%。实验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与皮肤成15~20度角进针,刺入皮肤后抬高针头下压针柄刺入的穿刺方法为小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101-1101
在小儿科进修期间,体会最深的就是为小儿进行静脉穿刺。由于每次穿刺及输液时小儿又哭又闹,不能很好的配合,传统的穿刺针输液时针头易刺破血管、脱出,引起药液外渗,从而反复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的痛苦,而且破坏了大量的浅表静脉。因此,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经推出,临床上就广泛开展应用,它有减少患儿在治疗期间的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合理保护穿刺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