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翼  徐婷  张勤  牛海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69-3671
目的 比较环氧合酶抑制剂联合α受体阻滞剂以及单独应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下尿路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计69例患者入选.试验组治疗方式为多沙唑嗪4 mg/d+塞来昔布200 mg/d,对照组为单独服用多沙唑嗪4 mg/d,治疗周期6 w.评价指标包括尿流率,残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等.结果 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IPSS、OABSS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显著改善,但联合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 环氧合酶抑制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在老年患者中安全性高,可以更好地改善BPH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01~2014-11该院收治96例BPH患者,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根据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分为BPH合并CP组(52例)和单纯BPH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等,并分析前列腺体积与CP发生之间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H合并CP组前列腺体积、QOL、剩余尿量明显高于单纯BPH组(P0.05),而IPSS、Qmax则明显较低(P0.05);前列腺增生体积与BPH合并CP的发生率以及IPSS与CP程度分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与单纯BPH患者相比,BPH合并CP患者具有前列腺体积更大、下尿路症状更明显等特点,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小体积前列腺伴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年龄>70岁的高龄BPH中有BOO的患者115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前列腺体积≤30 ml组45例,>30 ml组70例,比较两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膀胱顺应性、Qmax时膀胱压力、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前列腺体积≤30 ml组年龄、Qmax时膀胱压力及Qmax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低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P<0.05);前列腺体积≤30 ml组逼尿肌收缩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χ~2=3.86,P=0.049)。结论小体积前列腺的BPH,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判断为BOO时,合并发生膀胱排空障碍及逼尿肌收缩能力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4.
汤祺  陈亚娟 《山东医药》2013,53(21):81-83
目的 探讨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TUPKP)治疗表浅性膀胱癌(S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SBC合并BPH患者39例,随机分为TUR-BT联合TUPKP组20例(A组)、单纯TUR-BT组19例(B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生活质量评分(QOL)以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结果 术后随访9~54个月,A组术后1例发生非原手术区域膀胱肿瘤复发,其MFR、AFR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IPSS、RU、QOL明显降低(P均<0.05).B组术后6例发生非原手术区域膀胱肿瘤复发,其MFR、AFR、IPSS、RU、QOL手术前后比较P均>0.05.两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联合TUPKP治疗SBC合并BPH能有效解除下尿路梗阻,减少肿瘤术后复发,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科门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QOL)和下尿路症状评分(IPSS)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南北两地区11个城市(北方4城市,南方7城市)33个三级甲等医院2 027例>60岁的BPH门诊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全国老年科门诊60岁及以上BPH患者前列腺体积(41.8±19.7) ml、最大尿流率(9.6±2.7) ml/s、QOL (2.6±1.2)分及IPSS (13.3±7.2)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BPH患者IPSS与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和QOL相关.结论 老年科门诊BPH患者临床症状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致下尿路症状(LUTS)时后尿道形态的改变。方法 BPH患者65例,应用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前列腺体积和膀胱残余尿量,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价LUTS,根据超声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后尿道形态正常组30例和后尿道形态改变组35例,对比两组患者LUTS、前列腺增生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LUTS、膀胱残余尿量分级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前列腺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尿道形态及尿道内口的改变与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呈正相关性(P<0.05),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观察后尿道走行及尿道内口形态改变可作为BPH致LUTS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临床症状以下尿路症状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为主[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5%同时患有BPH和高血压[2].最近研究表明[3~6],BPH与高血压常合并存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出高血压是BPH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之间可能通过共同的自主神经调节、血管损伤等机制而相互影响.但BPH与高血压的关系也存在争议,现就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和病因机制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3岁,于2002年体检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轻度尿频、尿急症状1个月但不明显.既往身体一般,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血压控制良好.门诊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经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30 ml,无残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8 μg/L,最大尿流率6.0 ml/s.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3岁,于2002年体检发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轻度尿频、尿急症状1个月但不明显.既往身体一般,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自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血压控制良好.门诊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8分,生活质量评分(QOL)4分.经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30 ml,无残余尿量.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2.8 μg/L,最大尿流率6.0 ml/s.  相似文献   

10.
宋伟  于相国 《山东医药》2000,40(6):28-29
1999年 1月~ 1 999年 1 0月 ,我们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 2 6例 ,并与同期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对照组 )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Madigan组 2 6例 ,年龄 5 2~ 82岁 ,平均6 7岁。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 ,经直肠指诊及腹部 B超确诊为 BPH。其中尿潴留 6例 ,其余 2 0例残余尿量均大于 6 0 ml,3例伴有双肾积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IPSS)为 2 8± 6分 ,最大尿流率小于 8ml/s。患者术前常规行直肠指检、B超、血 PSA、血 RT、肾功及尿流率等检查 ,出院时行尿流率复查。对疑有膀胱颈挛缩者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前列腺电切联合膀胱颈切开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电切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腺电切联合膀胱颈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剩余尿量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IPSS评分、剩余尿量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电切联合膀胱颈切开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病因分类和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夜尿的病因分类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60岁及以上明确诊断为BPH的男性患者,但未对BPH进行治疗或曾经服用药物但停药至少3个月以上者120例,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夜尿次数从0~5分为6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病史、前列腺和膀胱功能的指标和72 h排尿日记并进行分析. 结果 夜尿95例,发病率为79.2%,其中夜尿量增多和膀胱过度活动发病率分别为3.3%和10.8%.夜尿次数尤其是夜间第1次排尿时间过短对生活质量评分有影响.去除夜尿量增多和膀胱过度活动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残余尿量与夜尿次数呈正相关,与夜间膀胱容量呈负相关;前列腺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次数无关.全天饮水量的增加造成夜尿次数的增多(P<0.01). 结论 夜尿在老年BPH患者中很普遍,夜尿次数增多或夜间第1次排尿时间的缩短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排尿日记比IPSS更能反映夜尿的真实情况,可以为分类治疗提供依据.相对于前列腺腺体增生,年龄和夜间膀胱储尿功能对老年人夜尿次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治疗情况. 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在干部门诊体检的188例保健干部为对象,对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测定前列腺体积(PV),以PV≥20 ml诊断BPH;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下尿路症状;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将年龄≥62岁、PSA≥1.6 μg/L、PV≥31 ml诊断为高进展性BPH.分析老年人BPH患病率、知晓率及治疗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的PV、IPSS及PSA浓度,Logistic回归分析BPH的危险因素. 结果 188例老年人BPH的患病率为48.4% (91/188),知晓率41.5%(78/188),但因下尿路症状而就诊知晓的为10.6% (20/188);PV、IPSS、PSA浓度随增龄而增加(均P<0.01),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BPH患者中以5α还原酶抑制剂为主进行药物治疗的占47.3%,46例高进展BPH患者中有10例未使用药物治疗. 结论 BPH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老年人对下尿路症状不够重视导致主动就诊率低,临床医师对高进展性BPH药物治疗不及时,应在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加强BPH宣教及筛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BPH患者行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术后1、6个月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测定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中无明显出血;未出现尿失禁及明显的膀胱刺激征。术后1、6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均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1470nm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BPH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腔内剜除联合膀胱小切口术治疗高龄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重度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前列腺腔内剜除联合膀胱小切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弹道碎石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均一次完成手术,结石清除率达100%,无须进行输血处理;术后均可以顺畅排尿,未出现尿失禁症状。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两组IPSS、QOL、Qmax、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IPSS、Qmax、PV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联合膀胱小切口术对重度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损伤、出血;同时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科医人双波长激光(Ho-Nd:YAG)前列腺剜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激光组74例采用科医人双波长激光(Ho-Nd:YAG)治疗;等离子电切(TUPKP)组79例采用TUPKD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平均住院日;比较术后泌尿道感染、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PVR)。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Qmax、PVR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优于TU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泌尿道感染、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TUPK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IPSS评分下降、Qmax提高、PVR减少,与TUPK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医人双波长激光(Ho-Nd:YAG)治疗BPH的疗效肯定,与TUPKP相当,而安全性较后者更高,特别适合于高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3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给予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最大尿流率(Qmax),记录并对比两组围术期各项临床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IPSS、QOL、PVR显著降低,Qmax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尿道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TURP均能有效治疗BPH患者,但前者较TURP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气压弹道碎石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膀胱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BPH并膀胱结石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应用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增生的前列腺组织。结果 65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无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大出血、结石残留及尿失禁等并发症,尿道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治愈,随访3~12个月,排尿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RV)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压弹道碎石联合PKRP同期腔内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BPH伴OAB患者40例,口服非那雄胺(5 mg/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 mg/d)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急次数、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等指标. 结果 治疗后IPSS评分(11.8±1.4)分、OABSS评分(4.6±2.6)分、尿急次数(1.2±1.9)次/周、最大尿流率(14.5±2.7)ml/s、残余尿量(25.2±2.6)ml、前列腺体积(46.2±2.2)ml,较治疗前(19.2±2.1)分、(9.3±1.8)分、(4.7±1.0)次/周、(10.2±2.2)ml/s、(34.6±3.2)ml、(57.6±1.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2.54、2.39、4.73、6.56、5.18,均P<0.05).40例患者均未出现尿潴留及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M受体拮抗剂治疗BPH伴OAB患者疗效显著,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不同症状阶段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BPH患者168例;分为储尿期症状组(89例,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1例)和排尿期症状组(79例,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试验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 mg。每日1次,共12 w。两组中对照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 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等。结果在储尿期症状组中,试验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排尿期症状组中,对照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OABSS优于对照组(P0.05);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登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储尿期症状明显优于排尿期症状(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BPH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更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