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伟  何奋 《医药论坛杂志》2012,(2):92-93,95
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急救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1年间骨科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的6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否为典型临床表现,分为典型组(30例)和不典型组(30例),典型组予手术切开减压治疗,不典型组予脱水、消炎及解除痉挛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方面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典型组优良率达到100%,而不典型组的优良率仅有33.33%,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典型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典型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随访的的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无1例丢失。结果显示典型组皮肤感染、骨折愈合障碍、关节僵直的情况分别是3.33%、0%、0%;而不典型组的发生情况为33.33%、33.33%、30%。经过统计学的处理,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典型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上明显高于不典型组。结论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方法中,尽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排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2例经早期手术切开筋膜减压骨折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完全复位10例,2例不完全复位,按Richardson功能标准优良10例差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充分切开减压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网状小切口减压引流法治疗急性骨筋膜间区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网状小切口减压引流法治疗创伤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方法对四肢损伤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56例,早期发现后,及时应用网状小切口筋膜切开减压引流术。结果及时减压组优良率约96.86%,常规大“S”切口减压,其优良率约41.67%,血液循环及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由于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减压,疗效满意,治愈率达8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小切口切开减压,损伤小,愈合快,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其临床指征及护理方法.结果 56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膝关节及踝关节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56例患者行切开减压术,其中49例患者同时行髓内固定术.39例一期缝合良好;9例术后10d缝合;6例二期缝合植皮愈合,2例术后18d缝合.结论 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杨华  尹培荣  邢维平 《贵州医药》2000,24(8):492-493
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方法,如术后并发感染则影响治疗效果.收集我院1989~1999年因骨筋膜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术14例.其中8例术后感染,感染率57.1%,现针对其发生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院治疗的患者46例,经临床诊断均为为小腿或前臂闭合性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取其中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切开减压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剩余16例患者为参照组,对其行切开减压和普通换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截肢发生率、感染发生率、肿胀消退时间方面比较,治疗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有效预防切口处发生感染几率,促进切口愈合速度,患者住院成本得以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价值。方法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36例患者,采用跟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切开彻底减压并联合中西医用药治疗。结果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肢体均成活。随访1~2年,经随访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活动范围除1例45。外,其余均〉90°,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并联合中西医用药,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蒋毅远  姚烈辉  潘张军 《中国医药》2012,7(9):1141-1142
目的 探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切开后换药,Ⅱ期缝合创面或植皮)治疗,观察组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15例中,显效13例(86.6%),有效1例(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15例中,显效8例(53.3%),有效3例(20.0%),总有效率为7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采用真空封闭负压引流切开减压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共12例早期采用切开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减压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导致神经、肌肉和皮肤坏死,也未合并创面感染。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能高效地对骨筋膜室进行减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和有效防控创面的感染,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燕妮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69-1070
我们总结2002年4月~2006年10月共410例患者护理的经验认为:早期的观察与护理、及时治疗是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1临床资料本组共410例,男310例,女100例。年龄12~90岁,平均38岁。发病部位:上臂97例,下肢313例。病因:移位骨折或经手术治疗者350例,单纯软组织损伤未经手术治疗者60例。经临床观察有407例(占99.3%)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2例入院后即给予切开减压。3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及时切开减压,1例治愈,2例好转(转入康复医院治疗),均未被截肢,无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处理,旨在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早期切开减压,挽救患肢,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24个月,发生浅表感染5例,深部感染1例,骨髓炎1例,钉孔感染4例,无一例发生缺血性挛缩及肢体致残。17例半年内骨性愈合,3例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5±1.2)个月。疗效评价:优12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5%。结论对于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是关键,果断切开减压是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药》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3.
桂剑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86-1587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折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前臂和小腿,一旦确诊,需立即切开减压.减压后的创面因渗液多,需经常换药,患者痛苦大,医生工作量大,也易合并创面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方法或技术[1],最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如慢性经久不愈的溃疡、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特殊部位创面(头、手、会阴部)的临床治疗[2-3].我科对13例四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的创面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收治的骨折术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其发生原因及诊治和预防措施。结果:2例前臂骨折患者因手术时机延迟和减压不彻底,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例为手指肌力较差,1例为拇指背伸差;另外4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积极准备能预防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方法选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予抗菌药物等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0周内骨痂出现率为91.46%,对照组为67.07%,观察组患者术后10周内骨痂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痂生长快,疗效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较少出现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下肢缺血行动脉再通治疗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均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归纳总结患者护理特点。结果 39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6)d,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出院前26例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术前水平,9例足下垂,3例截肢,1例死亡。结论护理人员的经验、技术和责任心,在及时发现及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能够避免病情向严重程度发展,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庄鑫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70-17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7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采用VSD治疗。结果术后7~10 d移除切口部位敷料,切口部位肉芽组织新鲜,开始治疗至创面关闭时间短,无明显感染,抗生素使用费用低,14例患者予直接缝合,3例伤口行植皮术。随访时间3~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骨筋膜室压力、减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烧伤后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9例前臂烧伤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期明确诊断6例,果断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上肢未出现功能障碍。3例在14~72小时后才明确诊断,虽经筋膜切开减压、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等处理但仍出现不同程度肌肉坏死,上肢遗留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上肢深度烧伤,应早期行焦痂切开减压。上肢切、削痂后植皮创面,包扎不能过紧,术后前臂疼痛需考虑臂丛麻醉后可能减轻疼痛感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观祭指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早明确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适合胫骨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根据53例胫骨骨折患者病情,采取适宜预防、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措施。结果53例患者采取不同预防、处理措施,无骨筋膜室缩合征并发症出现,愈合良好。结论针对53例胫骨骨折患者采取适宜的预防、处理措施,有效地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钟文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21-3523
目的:探讨儿童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患儿的治疗、观察与护理.结果:13患儿经筋膜切开减压治疗后精心护理,均顺利康复,无发生切口感染,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随访期间未见切口疼痛、无功能障碍等情况发生.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治疗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的关键,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是促进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