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α(PvMSP-3α)基因多态性。[方法]套式PCR扩增PvMSP-3α基因,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个PvMSP-3α基因型中Ⅰ型的比例最大为81.8%(18/22),Ⅲ型分别为18.2%(4/22),未发现Ⅱ型以及混合条带。序列分析表明PvMSP-3α存在大量的核苷酸缺失或插入。[结论]PvMSP-3α存在广泛多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干细胞Nano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和食管癌病理特征存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癌组织及癌周围正常组织的标本等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癌组织和癌组织周围正常细胞的干细胞Nanog蛋白,并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及TE-1的Nanog蛋白表达。结果:经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Nano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周围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食管癌组织中的Nanog蛋白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干细胞Nano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病变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情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GAL在50例食管癌和1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病变类型的关系及其在食管癌组的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结果NGAL在食管癌中显著表达。结论NGAL可能在检测食管癌发生、进展、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乳腺癌中生存蛋白(survivin)基因的表达以及其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回顾性分析和检测66例乳腺癌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相比较。结果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25)。survivin在乳腺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survivin在不同病理类型和TNM分期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对判定乳腺癌病灶的潜在转移能力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XPA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治地区食管癌高发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和参与DNA损伤修复的XPA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对食管癌发生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96例食管癌患者和201例对照者进行食管癌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应用PCR-RFLP技术对XPA 23G多态性基因型检测,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携带突变(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8.31,P<0.01);XPA基因三种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6,P<0.01),且携带有xPA突变杂合子(A/G)和突变纯合子(G/G)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比携带野生纯合子(A/A)个体低[OR值(95%CI)分别为0.58(0.37~0.91)和0.32(0.18~0.56)].携带XPA突变基因G与经常食用腌制食品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S=0.04,API=-0.77).结论 XPA 23G多态性可能与长治地区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携带XPA突变基因G可抑制食用腌制食品对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Por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能原映细胞增殖分数和所处周期的指标[1,2],与一些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4例食管癌PCNA的表达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黏膜中P53基因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的关系。结果P53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高分化组61.5%;中分化组96、2%;低分化组100%,高分化组与中、低分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临床分期Ⅰ期83.3%;Ⅱ期94.5%;Ⅲ期84.2%,3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97.2%;无淋巴结转移组44.4%,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53基因蛋白的表达随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且可能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及诊断早期癌、浅表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D1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cyclin D1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8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中cyclin D1mRNA的表达。结果 48例哈萨克族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手术切缘无癌组织中cyclin D1mRNA表达阳性率为95.75%(45/48)和87.5%(4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 mR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与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结论 cyclin D1 mRNA表达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远处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无密切相关性,其对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人食管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18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CTG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与Cox多元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CTGF mRNA表达水平(5.29±5.12)明显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8.63±5.12)(t=10.112,P=0.0000);食管癌组织CTGF蛋白表达水平(20.83±8.20)明显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4.52±4.53)(t=23.820,P=0.0000);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TGF mRNA及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性别、家族史、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与患者的生存率明显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GF mRNA的表达水平、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性别、家族史、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TGF的高表达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存,其可作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一个评价指标,并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将48例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的实验标本制成4μm厚切片,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即链菌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进行实验操作。结果 1 PCNA阳性细胞率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而且病理级别与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间显著正相关。2 P^53表达阳性的星形细胞瘤PCNA-LI高于P^53表达阴性的星形细胞瘤,差异有显著性,且P^53与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53、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共同表达能很好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及增殖活性,可以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及其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一组有价值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466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1.03%,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下呼吸道和胸腔,医院感染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结论食管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和手术后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高危因素有针对性采取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控制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Fas、bcl-2蛋白和 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Fas和bcl-2蛋白表达和DNA倍体异常在食管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70例食管鳞癌组织Fas、bcl-2蛋白和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异倍体36例(51.4%),二倍体34例(48.6%);异倍体肿瘤其DNA指数、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率均高于二倍体肿瘤,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42例(60.0%) , bcl-2蛋白阳性表达65例(92.9%),Fas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γ=0.584,P<0.05);异倍体肿瘤和二倍体肿瘤Fas和bcl-2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量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NA倍体异常、Fas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研究Survivin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62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 79 0 % ,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 6 5 % ,P <0 0 1) ,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癌组织阳性率无差异 (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 93 1%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 ( 66 7% ,P <0 0 5 )。结论 Survivin基因在食管癌中高表达 ,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农合食道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从山东省某县新农合数据库中抽取2006~2010年食道癌506例住院病历,采用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住院费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食道癌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不一,但日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医院级别、住院天数、是否术后、年龄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患者正确就医;应加强对大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促使住院费用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部分食管癌高发区水的诱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部分食管癌高发区各种水的致突变性及致癌性。方法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作为化学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初筛试验。结果各种类型的水样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为:煤矿排污水14.42‰,红旗渠水8.62‰,河水8.34‰,深机井水2.81‰,自来水3.96‰。结论煤矿排污水诱变性最高,其次是红旗渠水源水和浊漳河水,而林州市深机井水和自来水诱变性较低。提示,饮用高诱变水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用药前后差异表达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前后肝脏内差减cDNA文库,为筛选吡喹酮治疗过程中日本血吸虫体内药物反应分子靶标奠定基础。方法日本血吸虫感染新西兰大白兔,吡喹酮治疗者为实验组,未经吡喹酮治疗者为对照组,应用PCRSelectcDNASubtraction试剂盒进行SSH分析,分别构建正向和反向消减cDNA文库,对文库进行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测序获得差异表达EST或新ES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2个消减文库中共筛选到39个有效阳性克隆,其中正向文库22个,反向文库17个,分析表明这些EST编码主要是一些酶及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相关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成虫吡喹酮治疗前后消减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后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纳入520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择期手术患者,观察术后感染及相关因素,并对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式等14项变量与术后感染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率为9.23%,单因素分析发现第1秒最大呼气量相对值(FEV1%)、手术时间、术式中的多切口手术、术中失血量、术后诊断为食管上段癌与术后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筛选出3个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FEV1%、手术时间、多切口手术(P<0.05). 结论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FEV1%、手术时间、多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Ⅰ(TIM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7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TIMP-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MMP-9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5)。而TIMP-1在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Ⅲ-IV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的表达(P〈0.015)。MMP-9在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IMP-1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9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TIMP-1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MP-9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标记物。MMP-9与TIMP-1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平衡的破坏是食管鳞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改水对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于1996-1998年调查了林州市10个乡344个村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将调查村按照改水类型分为标准改水村犤深机井(井深≥100m)集中供水,改水≥6a犦、非标准改水村犤深机井(井深<100m)集中供水,改水<6a;或不包括山泉水的非机井水犦、未改水村(只饮用山泉水),并在调查村采集水样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其致突变性。结果标准改水人群食管癌发病率(73.07/10万)和死亡率(58.86/10万)显著低于非标准改水人群(123.21/10万,110.57/10万)和未改水人群(150.93/10万,115.59/10万);各乡标准改水村人口百分比与各乡食管癌发病率(r=-0.9273,P<0.01)和死亡率(r=-0.9758,P<0.01)呈负相关;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标准改水村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标准改水村饮用水所致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数显著低于未改水村(t=5.2098,P<0.01)和非标准改水村(t=2.6324,P<0.01)。结论改水后林州市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